袁俊杰 朱艷紅
8月20日早上7點50分,睢縣長崗國土資源所所長單百威剛打開辦公室的門,便被兩位老人堵在了門口。兩人面紅耳赤喘著粗氣問: “你們的所長在哪兒?給俺斷斷這事兒!”
單百威忙將二人請進屋,倒上兩杯茶水:“二位別急,我就是所長,叫單百威。恁倆先喝杯茶,消消氣兒,有事慢慢說,看看我能不能幫你們解決?!?/p>
待兩位老人情緒穩(wěn)定后,單百威便“開堂會審”。二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語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兩位老人是同胞兄弟,家住長崗鎮(zhèn)張莊村,哥哥張德禮63歲,弟弟張德讓59歲。1984年,經(jīng)其父張家新的手拆舊建新建起五間堂屋,由于當時張德禮已婚,且手頭較為寬綽,建房時出資900元。房屋建成后,弟弟張德讓結(jié)婚并與父母一起生活居住在此宅。前年父親去世后,母親仍隨張德讓生活。這不,縣里統(tǒng)一為農(nóng)民進行宅基地確權(quán)登記發(fā)證時,張德讓將這宗宅基登記在了自己的名下。張德禮認為,當初父親建房時他是既出錢又出力,如今母親健在,家中財產(chǎn)還未分割,該宅基地理應登記在母親名下。張德讓則認為,自己在此已居住30多年,該宅基地理應歸自己。兄弟二人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
單百威在老哥倆爭執(zhí)聲中,找到了癥結(jié)所在。從言語中不難聽出,張德禮是比較通情達理之人,在父親蓋房時,雖然自己已結(jié)婚另住,還能主動出資,說明他顧及親情。心中有數(shù)后,單百威決定先做張德禮的思想工作,盡力調(diào)解,挽回老哥倆的親情。
說干就干。單百威為兩位老人續(xù)上茶水后,將張德禮請進另外一間辦公室(調(diào)解室)。先對他34年前能主動出錢資助父親蓋房的舉動表示敬重,后談到“退一步海闊天空”“家和萬事興”等一系列道理,一席話說得老哥不好意思了:“單所長,我們哥倆一輩子沒有紅過臉。我也不是非得要這片宅基,最起碼他辦證應該事先給我說一聲不是?”
明白了哥哥的心思,單百威便回到辦公室,與弟弟張德讓拉家常。從“仁義胡同”鄰居禮讓的典故入手,談到“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并暗示“張德禮爭的不是地,而是一口氣”。一席話使弟弟豁然開朗:“單所長,啥也別說了,俺這就給我哥道歉去!”
通過單百威面對面的談心,背對背的交流,老哥倆心結(jié)打開了,很快握手言和,達成了一致意見:該宗宅基地歸張德讓繼續(xù)管理使用。母親繼續(xù)跟隨張德讓生活,日??床≠M用兄弟倆分攤,等母親百年之后喪葬事宜由弟弟負責。
老哥倆激動地對單百威說: “單所長,今天多虧有你,俺倆心里的火才能滅,你真是個‘滅火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