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權
摘要:目的:對中小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的心理干預進行研究。方法:以我地區(qū)3所中小學的200名存在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焦慮心理癥狀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學生隨機分為觀察組(100例)和對照組(100例)兩個組別,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學生運動傷害事故心理干預機制,以此為基礎,觀察組則進一步強化自我認知干預,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運動傷害焦慮心理變化。結果:干預前,兩組CCTAI-J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干預后,兩組CCTAI-J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CCTAI-J評分改善幅度最明顯,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結論:全面、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消除中小學生運動傷害事故導致的焦慮心理,且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小學生;運動傷害事故;心理干預;研究
運動鍛煉是增強中小學生身體素質,避免肥胖、近視以及骨質疏松等疾病發(fā)生的有效方式[1]。特別是我國中小學教育,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素質教育。目前,體育教學在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全面培養(yǎng)等方面起到尤為顯著的應用效果。但是,因為運動傷害的存在,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育鍛煉的開展,致使中小學體育教學、運動鍛煉開展成為棘手問題。因此,針對中小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的心理干預進行研究,以為相關實踐及研究提供參考,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一、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我地區(qū)2016級3所中小學的200名存在運動傷害事故焦慮心理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學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即觀察組100例,男女生比例41:59,其中有53例小學生、47例中學生;經(jīng)CCTAI-J(運動認知特質焦慮量表)測試顯示[2],重度焦慮學生64名,中度36名;對照組100例,男女生比例42:58,其中有52例小學生,48例中學生;經(jīng)過采用CCTAI-J(運動認知特質焦慮量表)測試顯示,重度焦慮學生65名,中度35名。通過同學軟件SPSS18.分析兩組基線資料,如性別結構、焦慮程度等,差異不明顯,無顯著性(P>0.05),均衡可比。
(二)方法
對照組學生實施全面的運動傷害干預機制,首先,從學生個人、學生群體與學生監(jiān)護人層面,加強對學生運動傷害事故及有關知識內(nèi)容的培訓,提高其在運動中安全防護意識,充分發(fā)揮不同群體在學生運動傷害事故心理干預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心理傷害改善。比如,對學生個體通過個體訪談、心理咨詢等形式[3],積極改善其運動傷害事故心理影響,提高其運動傷害事故及有關內(nèi)容的認識,同時通過學生群體加強對運動傷害事故及有關知識進行宣傳,以現(xiàn)場咨詢或者是講座培訓、主體班會、競賽活動等形式,提高學生群體對運動傷害及有關內(nèi)容的認識,此外,針對學生的監(jiān)護人通過問卷訪談與講座培訓、責任教育等方式,提高其對學生運動傷害的認識,充分發(fā)揮其在運動傷害影響中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改善運動傷害導致的心理創(chuàng)傷及有關問題。
其次,從學生運動傷害事故與心理影響的環(huán)境因素層面,加強校園環(huán)境以及體育運動場地的安全建設,積極消除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問題。比如,通過校園網(wǎng)站公布校園安全隱患方式促進學生運動傷害隱患的積極消除,同時針對學生運動場地存在的傷害事故隱患,開展“尋找身邊體育運動場所安全隱患”或者是“我給體育運動安全提建議”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提高學生體育運動鍛煉安全意識,避免隱患發(fā)生導致學生運動傷害事故及影響產(chǎn)生。此外,組建校園運動傷害事故心理干預志愿隊伍,加強體育運動鍛煉環(huán)境安全隱患改進的同時,積極幫助存在心理創(chuàng)傷的學生改善和恢復。
最后,加強學生運動傷害事故防護制度的建設,定期開展體育運動器械檢修,完善學生運動傷害報告,并進行完善的運動傷害事故處理流程制定,建立相應的監(jiān)督與檢查制度,推進學生體育運動鍛煉的規(guī)范化與標準化,減少不安全情況的發(fā)生,同時積極開展學生運動傷害事故救護演練,提高學生以及老師的運動傷害救護能力,減少運動傷害事故影響。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干預,內(nèi)容包括:發(fā)揮自我認知在運動傷害事故及影響中的積極作用,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鍛煉及運動傷害事故的認知,即提升對自我認識在學生運動鍛煉以及心理干預中的重要性認識,在學生運動及體育教學中融于自我認知教育,提升其對自我的認識,從而促進其作用發(fā)揮;從學生個性特征出發(fā),組織和開展學生喜愛的運動鍛煉活動,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體育運動與鍛煉計劃,提升對運動鍛煉以及運動傷害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開展運動傷害事故焦慮心理專題講座,幫助學生通過自我認知與行為干預促進運動傷害事故后焦慮心理的改善恢復。
兩組學生均按上述方式進行有效干預12周后,對其焦慮心理進行評分對比。
(三)觀察對比指標
采用CCTAI-J評分方法對兩組學生干預實施前后的焦慮心理及變化進行評分對比,以對心理干預在中小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焦慮心理中效果進行評價。
(四)統(tǒng)計學分析
將研究內(nèi)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結果比較均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予以處理分析,即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形式進行表示,以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以t檢驗,一旦P<0.05,代表差異突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對比顯示,干預前后兩組學生CCTAI-J評分均具有較為明顯的變化,且觀察組CCTAI-J評分變化較對照組明顯,兩組學生干預后CCTAI-J評分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下表1所示,即為干預前后兩組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焦慮心理評分變化對比。
三、討論
運動傷害作為體育運動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情況,主要是指運動人員運動中出現(xiàn)的軟組織或骨關節(jié)急慢性損傷等。有研究顯示,中小學生運動傷害事故相對多見,其發(fā)生率約為8.5%至33.7%,并且對學生體育運動鍛煉具有較大的阻礙影響,是學生傷害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有接近8%的青少年因擔心運動傷害事故發(fā)生而拒絕參加運動鍛煉[4]。由此可見,減少運動傷害,以提高青少年運動鍛煉下身體素質的提升與發(fā)展,是當前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研究與關注的重要問題。尤其是隨著社會建設對國民身體素質要求提高以及學校教育中越來越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提升,體育運動鍛煉在學生全面發(fā)展與綜合提升教育目標實現(xiàn)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生參與運動鍛煉的次數(shù)也日益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對學生運動傷害事故心理干預的研究,減少學生運動傷害事故心理創(chuàng)傷與應激反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和意義。
上文中,對我地區(qū)2016級3所中小學的200名運動傷害故障焦慮心理學生采取不同方式進行干預后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心理干預前后CCATI-J評分均存在明顯變化,且觀察組CCATI-J評分變化較對照組明顯,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干預后,觀察組CCATI-J評分較對照組低,兩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表明,觀察組干預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這是由于針對運動傷害事故焦慮心理學生從人力作用以及環(huán)境因素、制度建設方面進行全面干預后與強化改善后基礎上,加強對學生自我認知的教育,通過學生自我認為行為的轉變,促進其運動傷害事故焦慮心理變化,從內(nèi)部、自身因素加強改善,能夠有效提升其心理干預的效果,值得借鑒應用。
總之,全面、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消除中小學生運動傷害事故導致的焦慮心理,且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玉輝.普通高校學生運動傷害事故風險規(guī)避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4):8-9.
[2]邱希.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傷害事故風險管理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6,33(11):62-65.
[3]王海文.獨立學院學生運動傷害現(xiàn)狀及風險管理的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6(01):16-17.
[4]聶少萍,馬文軍,徐浩鋒,等.廣東省某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生運動傷害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30(01):63-65.
(作者單位:廣州市黃埔區(qū)蘿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