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芳
近年來,“養(yǎng)胃”漸漸成了搜索的高頻詞,殊不知,多喝粥、少吃辣等眾所周知的做法不一定養(yǎng)胃,這些養(yǎng)胃誤區(qū)須知曉。
常喝粥不養(yǎng)胃
過去主張胃病患者飲食大多以稀飯為主,實際上,稀飯未經(jīng)咀嚼就吞下,沒有與唾液充分攪拌,得不到唾液中的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同時稀飯水分較多,進入胃內稀釋了胃液,這都成為引起稀飯不易消化的原因;加之喝稀飯使胃的容量相對增大,而所供熱量較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而且營養(yǎng)相對不足。所以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稀飯,干飯只要細嚼慢咽,不僅對胃部無害,反而會促進消化,對健康有利。
少食多餐不養(yǎng)胃
很多人會囑咐胃潰瘍患者一定要“少食多餐”。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食物進入胃內,本身對胃黏膜就是一種刺激,不僅促使胃腸蠕動加快,而且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對潰瘍病的愈合無益。目前主張潰瘍病人的飲食注重定時、定量,避免饑餓和飽餐。
牛奶治胃病不靠譜
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牛奶能中和胃酸,對消化性潰瘍的康復有幫助。最新研究表明,飲牛奶后胃酸分泌增加30%。所以消化性潰瘍患者和飲牛奶后即出現(xiàn)腹瀉的人都不宜喝牛奶,而酸奶中含較多的乳糖酶,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對消化性潰瘍無不良反應。
生姜暖胃但不養(yǎng)胃
民間有用生姜末水煎,加少許醋趁熱服下,能治消化不良的偏方,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姜可暖胃。胃病患者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偶爾用之,且無不良反應,未嘗不可。但應認識到,姜是刺激性食物,過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適或加重病情。若想用姜來治胃病應請中醫(yī)辨證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劑對癥治療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