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珊 龍芊霓 李璧如
珠海,因為城市風光、自然景色成為許多攝影師創(chuàng)作的繆斯。自5月“感知珠?!睌z影比賽舉辦,借由此向人們展示發(fā)生在珠海的精彩瞬間,來自各地的攝影師提交了5000多張圖片,他們用鏡頭感知城市的情緒,記錄星移斗轉(zhuǎn)四季更迭,發(fā)現(xiàn)珠海的每一面。有來自傳統(tǒng)文化的壯觀場面,也有捕捉于自然讓人驚艷的美妙時刻,在這些技壓群雄最終脫穎而出的獲獎及優(yōu)秀入圍作品中,珠海不再是人們刻板印象中的藍天白云、沙灘與大海,通過鏡頭,這個我們?nèi)粘I詈途幼〉某鞘杏兄屓瞬荒芸咕艿镊攘?,我們看到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城市,以及這座城市的靈動之美。
朱澤輝
好片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在朱澤輝從事攝影的18年間,已經(jīng)獲得了19個國內(nèi)外攝影比賽的金獎。攝影對于他來說是職業(yè),更是愛好。他用鏡頭記錄下珠海的成長,用影像的方式直觀地表現(xiàn)喜悅,也在圖片里找到自己與攝影成長的足跡。
Q:關(guān)于《珠簾般的美麗畫卷-港珠澳大橋》這幅攝影作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您是怎樣捕捉到這個精彩瞬間的?
A:這張作品,在我腦海里浮現(xiàn)了好幾年,在大橋建設(shè)時就已經(jīng)開始構(gòu)思。這個角度也拍了一兩年了,不同時期都有記錄過,但是夜景是我最想表達,最想要的一個鏡頭。今年6月份拍的這張圖片,我用無人機在空中把橋身拍出來,能看出大橋連接珠港澳的特點,那天晚上這同一個角度拍了一百多張,又要風不大鏡頭不抖,也要燈光漂亮,拍攝難度很大。
Q:您平時都喜歡拍攝什么類型的題材?為什么會關(guān)注這些題材?
A:喜歡的題材就是珠海,我從2000年開始專注拍珠海,這里的城市變遷,高樓大廈、生態(tài)變化、標志性建筑等等題材都拍了。現(xiàn)在珠海的整個海岸線比過去美了很多,我在見證珠海成長的同時,也見證自己的成長,這也是攝影中很有樂趣的地方。在珠海就沒有不喜歡的地方,海島、古村、城市都值得拍?,F(xiàn)在拍很多橫琴、金灣、斗門的工地,想記錄下它們從沒有到有的變化。在定格的瞬間,這些畫面都永遠留存下來了。不管拍的片子有沒有用,我都一直在做影像文化的傳播。從創(chuàng)作角度來說,珠海近年來變化很大,城市更加有魅力。這幾年一直想做一個航拍珠海的片子,將自己喜歡的創(chuàng)作分享給大家,也讓更多人欣賞到珠海的美。
Q:您是怎樣踏上攝影之路的?
A:我從2000年開始接觸攝影,黑白、彩色膠片、數(shù)碼相機,數(shù)碼時代的時候就增加了ps制作,跟傳統(tǒng)又有區(qū)別,對影像有了很大的改變。經(jīng)過十多年的數(shù)碼時代,最近這幾年無人機的出現(xiàn),又改變了影像。過去的影像比較傳統(tǒng),現(xiàn)在都是全新的視角。以前航拍都要租直升飛機,又貴又不穩(wěn)定,拍攝路線也有局限性,現(xiàn)在無人機打破了傳統(tǒng)。
Q:能說說您和您第一臺相機的故事嗎?您對器材的理解是什么?
A:自己的第一臺相機是佳能的g3,那時候才600萬像素。拍風光追求高畫質(zhì),現(xiàn)在用的是4600萬像素的相機。技術(shù)器材的改變,時代科技的變化,影像文化的變化,是與時俱進的,對于攝影師來說,一定要與時俱進地去追求。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是不一樣的,要追求更好的。但是圖片內(nèi)容也很重要,要有想法去拍,跟器材沒有關(guān)系,要看攝影師所傳播的畫面有沒有故事性。
Q:攝影師經(jīng)常外拍,有時候甚至要去人跡罕至的地方,您有過外拍遇險的經(jīng)歷嗎?拍攝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A:攝影不辛苦,但是有一些有趣的經(jīng)歷,以前沒有無人機的時候,經(jīng)常要爬山涉水,但是用了兩三個小時爬上去,天氣又突然不好的情況也很常見。2007年的時候,跟朋友4個人一起上鳳凰山,帶了兩個帳篷,背了很多器材,中午吃完飯就開始爬山,爬了三個小時才到山頂,當時云圍繞著整個山,看不到城市,都是霧拍不了,晚上六七點開始下雨。那天晚上我們住在帳篷里,又熱又害怕。雖然山上青草的味道聞著很新鮮,但是害怕山上有野獸。第二天早上,四點多的時候雨停了,后來太陽出來了,整個珠海全景出現(xiàn)在眼前,當時手忙腳亂地擺器材,把整個海岸線都納入鏡頭,山上都是雨水,我們的褲子都濕了一半。等了一個晚上,只拍了一張片子,但是覺得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
文智誠
一圖勝千言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從事攝影工作,文智誠的鏡頭記錄了許多有趣的畫面,他把自己的攝影稱為“妙趣攝影”。生活在數(shù)碼成像的時代,圖像傳達的內(nèi)容更直觀更豐富,也更容易直達人心。航展是許多攝影師捕捉精彩瞬間的城市盛事,除了關(guān)注天空中飛機的絢麗表演外,場外一張張癡迷的面孔也打動了攝影師,文智誠就是其一。
Q:關(guān)于《癡迷》這幅攝影作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
A:作品《癡迷》攝于2010年11月19日,當天我正在參觀第八屆珠海航展,上下翻飛、虎嘯龍吟的飛機最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同時更成為攝影師的聚集點。當太多人拍攝天上的“雄鷹”時,我覺得畫面太多雷同,很難突破,于是我把注意力放在普通的觀眾上,當我在人海尋尋覓覓轉(zhuǎn)悠中,看到兩位家長帶著孩子在癡迷地欣賞戰(zhàn)機飛行表演時,感覺可以拍點東西,于是在他們跟前尋找最佳角度,同時,兼顧找有特點意義的背景。當我選好最佳背景后,等待他們最興奮的那一刻按下了快門。因為激動的觀眾打動了我,他們癡迷的神態(tài)才是瞬間的精彩之處。
Q:您平時都喜歡拍攝什么類型的題材?為什么會關(guān)注這些題材?
A:我拍攝的題材很廣,但最偏愛人文紀實的題材,因為這類題材讓我更加關(guān)注社會發(fā)展和變化,體味人間的喜怒哀樂。
Q:在珠海,您喜歡到哪些地方采風?這些地方都有哪些拍攝題材讓您捕捉?
A:在珠海,我喜歡到情侶路、各大公園、以及全民健身廣場等地方拍攝。市民休閑、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我捕捉畫面的題材。
Q:您是怎樣踏上攝影之路的?能說說您和您第一臺相機的故事嗎?
A:我是在干上新聞之后才愛上攝影的,因為覺得“一圖勝千言”很有魅力,所以1993年我從文字記者轉(zhuǎn)為攝影記者。我的第一臺相機是1991年用自己積攢的1200元稿費買的“長江巴爾達”相機,這臺相機半自動小型相機,攜帶方便,抓拍靈活,無疑成了我的貼身伴侶。
Q:您目前使用的攝影器材是什么?您對器材的理解是什么?它們與您是一種怎樣的關(guān)系?
A:目前我使用的攝影器材是尼康D750。我對器材的理解是,要充分了解相機的性能,揚長避短,把它的最佳性能用到極致。相機只是攝影者的工具,我不追求器材的“高大上”,因為人的審美情趣、知識積累才是攝影的核心,可以說我和相機的關(guān)系是“準情侶”關(guān)系。
Q:從您最初的攝影到如今,這中間有沒有一個變化呢?對于這個轉(zhuǎn)變,您的感受是怎樣的?
A:我從1990年開始搞攝影,在1998年至2002年期間有個冷淡期,那幾年只把攝影當工作,下班后不想攝影的事。2003年后,我跟一幫超級發(fā)燒友混在一起,又開始對攝影有了熱度,工作之余經(jīng)常創(chuàng)作,并參加一些比賽,然后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把攝影當作我的人生愛好了。
Q:您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否遇到過瓶頸階段,如果有,會如何處理?
A:我在創(chuàng)作中遇到過瓶頸,每當這時就會到周邊城市走走,看看影展、聽聽講座,以此打開思路,擴大思路。
Q:接下來會在珠海進行的創(chuàng)作計劃是什么?有哪些地方是您還想去拍的?
A:接下來我會在珠海拍攝城市風光、海島風情。還想去擔桿島、廟灣等地創(chuàng)作。
Q:攝影師經(jīng)常外拍,有時候甚至要去人跡罕至的地方,您有過外拍遇險的經(jīng)歷嗎?拍攝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A:2012年9月和朋友自駕到南疆旅游兼創(chuàng)作,在中巴友誼公路遇上山體滑坡,當時煙塵滾滾,驚心動魄。在路上滯留兩個多小時,車子萬幸沒有被飛石砸中。拍攝中最大的困難是難以突破慣性思維,難以更新觀念。
朱少基
換個角度觸及生活之美
換個角度,其實生活美得超出我們的想象。金融島風景是許多人每天上下班的必經(jīng)之路,但大多數(shù)人都匆忙而過,顧不及身邊美景。在朱少基的《晨光下的金融島》中我們看到,小島被一片藍色籠罩,地平線下的水中倒影清晰可見,整個畫面宛如鏡中世界一般靜謐而又美好。
Q:關(guān)于這幅攝影作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
A:我在每天上班之路都可以看到金融島,晨光下的金融島非常迷人,所以特意找了個空閑的時間去拍攝。那天早上5點半我就從家中出發(fā),6點左右到達拍攝地點,想在拍攝點守住一個最恰當?shù)臅r機。這個拍攝點我去了四五次。這張作品是我較為理想的一張,因為這張作品整體色溫呈現(xiàn)較好。當天拍攝時間恰好是太陽升起之前,此時天空的冷色調(diào)與地面的暖色調(diào)結(jié)合,兩者之間有一段很特別的漸變色彩。拍攝這張照片我用了大概20秒的曝光時間,長曝光使天空中的云彩有一種拉絲效果,慢快門營造出畫面的寧靜感。
Q:您平時都喜歡拍攝什么類型的題材?為什么會關(guān)注這些題材?
A:原來嘗試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題材,最后還是拍攝風光與城市較多,因為這兩個類型個人較為喜歡,也更有拍攝感覺。
Q:在珠海,您喜歡到哪些地方采風?這些地方都有哪些拍攝題材讓您捕捉?
A:拍攝的地點很多,比如:每年4月到9月的時候在橫石基可以拍到銀河;橫琴可以挑戰(zhàn)爬高樓拍攝,如果以自貿(mào)區(qū)的發(fā)展故事為主線來創(chuàng)作可以讓照片更有意義;加林山也是個不錯的拍攝點,它的地理位置非常優(yōu)越,視野也非常寬闊,在加林山可以拍攝到港珠澳大橋、澳門、拱北、橫琴等地。
Q:您是怎樣踏上攝影之路的?
A:2013年去西藏旅游,當時想要記錄西藏之行,買了一臺單反相機,慢慢了解之后喜歡上了攝影。
Q:您目前使用的攝影器材是什么?
A:佳能6D,索尼黑卡,大疆精靈Phantom 4。
Q:在拍攝的經(jīng)歷中有哪些有趣或是難忘的拍攝經(jīng)歷?
A:在一個大雨過后的晚上,我開車路過一個建設(shè)中的樓盤,地面坑坑洼洼,有很多積水。我第一反應(yīng)就是:能不能拍倒影?我趕緊停好車興奮地前往探查拍攝點。當時整個大腦都處于在構(gòu)思拍攝畫面的亢奮狀態(tài)中,沒注意腳下。一腳就踩進了泥潭,很快身體膝蓋以下的部位都陷入泥潭。我被嚇了一大跳,當時四周沒有人,我的手機也沒帶在身上,情況非常危險。我?guī)状螄L試爬出,都沒能成功,反而像沼澤地一樣越陷越深。后來是我的腳碰到一點可以借力的東西,小心踩著往上蹬,才爬出泥潭。
Q:接下來會在珠海進行的創(chuàng)作計劃是什么?有哪些地方是您還想去拍的?
A:珠海是個非常適合拍照的城市。城市的自然風光每天都不一樣,都會有新的角度,我會一直拍攝下去。
高子淏
打開快門閱讀城市
高子淏還是一名高中生,在他身上可以感受到一股學生氣質(zhì)的謙遜。高子淏嘗試用快門去閱讀這座城市,他渴望知識與進步。作為00后的高子淏對城市發(fā)展也有自己的解讀與看法,他將對祖國的期待存于作品之中,用快門瞬間珍藏自己與祖國共同成長的每一個腳印。
Q:關(guān)于這幅攝影作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您是怎樣捕捉到這個精彩瞬間的?
A: 2017年12月24日蛟龍-600(AG600)在珠海機場試飛。能夠見證到這種先進的大飛機在珠海制造,我感到非常自豪。拍攝前我就在思考,如何將中國造的大型飛機試飛成功的驕傲感與自豪感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我最后選定在一個高處找到以有國旗、軍旗和一批媒體記者、攝影人士為前景,遠處能看得到消防車的位置,等飛機滑到“水龍門”時我連續(xù)按下快門抓拍,記錄下這難能可貴的一刻。
Q:您是怎樣踏上攝影之路的?
A:我從小就喜歡攝影,參加過各種各樣的攝影培訓,第一張攝影獎狀是在幼兒園獲得的。
Q:從您最初的攝影到如今,這中間有沒有一個變化呢?對于這個轉(zhuǎn)變,您的感受是怎樣的?
A:以前是用相機拍攝,現(xiàn)在我也用無人機進行拍攝和攝像,我做的《珠海斗門一中田徑隊》宣傳片觀看人數(shù)高達3.5萬次。接觸無人機拍攝后,發(fā)現(xiàn)借助設(shè)備的力量,我能從不同的角度,更高更廣地看世界,記錄世界。
Q:您目前使用的攝影器材是什么?您對器材的理解是什么?
A:目前使用的攝影器材有大疆精靈無人機和佳能5D4。攝影器材就像是我生活的好伙伴,帶給我創(chuàng)造無窮的創(chuàng)作能量。
Q:您是否有最滿意的作品?
A:我最滿意的作品是《港珠澳大橋延長線》,這是我使用無人機拍攝的第一張獲獎作品,得到很多攝影前輩們的支持和肯定,他們對我的指導和鼓勵,在我攝影的學習上幫助很大。
Q:接下來會在珠海,進行的創(chuàng)作計劃是什么?
A:近幾年珠海城市在不斷更新,漂亮的拍攝點、有趣的題材都很豐富。我現(xiàn)階段想以“立足珠?!睘閯?chuàng)作重心,用鏡頭記錄城市的美好。
Q:生活中有哪些興趣愛好或者有哪些經(jīng)歷影響到了您的拍攝,或是對攝影風格有過幫助?
A:我喜歡騎單車、喜歡運動。我現(xiàn)在是國家二級運動員,需要時間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并且要上高三了,拍攝時間暫時壓縮。不過也正因為我經(jīng)常需要運動,運動場也成為我用鏡頭記錄的重要一部分。
吳忠民
捕捉城市記憶
或許攝影師能否拍攝出好的作品,源于他對世界是否飽含真情。攝影定格時光的魔法讓吳忠民抬起相機,而城市的故事為他帶來創(chuàng)作靈感?;蛟S在未來的某一個時段,打開這些用鏡頭捕捉下的城市記憶,過去的場景會帶著攝影師的溫暖再次熠熠生輝。
Q:這幅作品拍攝時間和地點是在哪里?能詳細講述一下拍攝這幅作品時的情況和背景嗎?
A:我在珠海的朝陽路抓拍到這個場景。那是去年“天鴿”風災第二天,整個珠海一片狼藉??吹竭@些子弟兵們挺身而出,我非常感動,一心想要盡可能地把他們的救災過程記載下來。
Q:您是怎樣踏上攝影之路的?
A:大概在30年前,我喜歡攝影就自然去主動接觸了解了攝影的事情。
Q:您平時都喜歡拍攝什么類型的題材?為什么會關(guān)注這些題材?
A:我喜歡拍攝人文、風光、微距這些類型的題材。我是文科出身,所以喜歡人文題材。我玩了很多年的戶外,跑過許多名川大山,所以也喜歡風光。至于微距,是想體驗一下微觀世界。
袁會香
攝影創(chuàng)作生活美學
攝影的意義不是和風光的相遇,不是放松心情,更不是炫耀,而是為了發(fā)表對生活美學的感悟。給自己換一種眼光,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為生命增添多一種可能。一抹陽光,一片田地,一位忙碌的工人,都會讓人感慨,看到這樣的景致讓人難忘。拍攝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在際遇之下,會認識生活的美好。
Q: 這幅攝影作品的拍攝時間和地點是在哪里,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
A: 2018年5月19日我在斗門火龍果園拍攝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草皮場有工人正在收割草皮作業(yè),我用無人機航拍下來發(fā)現(xiàn)作業(yè)的場面很美,感覺作業(yè)的工人好像是在大地上繪畫一樣,把一垅垅草皮收割卷起來像油畫一樣美,然后又聯(lián)想到這些草皮是用來點綴城市和家園,覺得他們就是大地的畫師和美容師,所以拍下了這一組《大地畫師》系列的圖。
Q:您平時都喜歡拍攝什么類型的題材?為什么會關(guān)注這些題材?
A:我喜歡拍風光、人文紀實,偏向于拍攝田園風光,關(guān)注這類題材或許是因為我小時候是在農(nóng)村長大的吧。
Q:您對器材的理解是什么?它們與您是一種怎樣的關(guān)系?
A:我認為器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怎樣使用器材。鏡頭也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拍攝人有思想、有見地、有技術(shù)、有能力,即使是最普通的器材也能拍出最出彩的照片來。
Q:在拍攝的經(jīng)歷中有哪些有趣或是難忘的拍攝經(jīng)歷?
A:最難忘的一次拍攝經(jīng)歷是我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個小心愿,一個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空下拍下了200多張星空圖片。當時非常害怕,但想到是嘗試完成一次自己想做的事,硬著頭皮完成了拍攝。
Q:接下來會在珠海進行的創(chuàng)作計劃是什么?有哪些地方是您還想去拍的?
A:我初學攝影的時候跟很多影友一樣喜歡到全國各地拍山河風光,隨著攝影學習的深入我發(fā)現(xiàn)需要拍攝優(yōu)秀的原創(chuàng)題材和創(chuàng)意作品,必須靜下心來先從身邊出發(fā)。我想立足本地扎根珠海,深入挖掘珠海本地的社會、經(jīng)濟、人文、歷史、美麗鄉(xiāng)村內(nèi)容,拍攝一些能表現(xiàn)和反映珠海時代精神和風貌的題材,這是我今后的一段時期的攝影主要方向。
王超英
記錄,從無到有
2016年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合龍時刻舉世矚目,茫茫大海中飄揚的五星紅旗鮮艷無比,大橋如長龍一般在海面劃過,“穿越伶仃洋,橫跨粵港澳”成為現(xiàn)實。作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shè)者之一,王超英從一塊鋼板開始記錄,用港珠澳大橋普通建設(shè)者的視角講述了超級工程建設(shè)的故事。
Q:關(guān)于這幅攝影作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
A:工程不能復制,資料不能后補。港珠澳大橋作為一項世紀工程,自它還是一塊鋼板起,我就在用相機記錄。我希望用相機保存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故事。
Q:拍攝時間和地點是在哪里?能詳細講述一下拍攝這幅作品時的情況和背景嗎?
A:《青州橋合龍》是在2016年4月11日在伶仃洋的海面上拍攝到的。當時有好幾個拍攝點,最后我選定在海面上拍攝,可以直面看到大橋合龍場景。拍照時我站在船尾,此時正好海風吹起船尾的國旗飄入鏡頭,而遠處段鋼箱正好被機械臂從海面吊出來,在這個時機我按下了快門。
Q:您平時都喜歡拍攝什么類型的題材?為什么會關(guān)注這些題材?
A:我喜歡紀實類的拍攝主題,因為照片背后的故事非常珍貴。
Q:從您最初的攝影到如今,這中間有沒有一個變化呢?
A: 剛開始拍攝大橋系列的時候,我也不太會拍。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對大橋建設(shè)的故事有了感情。經(jīng)常在橋上拍攝,自然也與建橋工人逐漸熟絡(luò)起來。港珠澳大橋不僅僅是大橋,也是一座感情橋,它維系起了很多人際關(guān)系。在建橋工人中,有的是夫妻關(guān)系,有的是三兄弟,甚至還有祖孫三代人。我們?yōu)樽约耗芙ㄔO(shè)港珠澳大橋而自豪,不過大橋建好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難有機會再次上橋。我想用鏡頭記錄下這段輝煌的時光。
Q:接下來會在珠海進行的創(chuàng)作計劃是什么?有哪些地方是您還想去拍的?
A: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回老家秦皇島,如果有機會,期望在大橋正式開放通車那天我還能再去見證記錄,使我整個作品系列能畫上完美句號。
黃健賢
記錄美好 追尋細節(jié)
用鏡頭將平凡的生活轉(zhuǎn)變成動人的瞬間,攝影師立足珠海本土,用自己的視角和方式記錄著珠海的日新月異,從繁華城市、寧靜鄉(xiāng)村再到風和日麗的海島,這些都成為攝影師最好的拍攝素材。黃健賢的《滿載而歸》記錄的,就是一個簡單,卻生動鮮活的瞬間。
Q:關(guān)于《滿載而歸》這幅攝影作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背后的故事?
A:《滿載而歸》拍于2016年9月下旬的萬山島。當時珠海市攝影家協(xié)會組織部分會員走進海島義務(wù)為當?shù)貪O民拍攝全家福,很受群眾歡迎。拍合照之余我也希望能深入采風,當時休漁期結(jié)束沒多久,正是漁民收入大增的時候,估計早上會有漁船靠港卸貨,所以就專門去碼頭守候,終于自己也有了點收獲。
Q:您平時都喜歡拍攝什么類型的題材?或者說偏好什么題材?為什么會關(guān)注這些題材?
A:平時比較喜歡拍人文風光,珠海每天都有變化,作為一個攝影人,這方面應(yīng)該值得我們?nèi)ブ攸c關(guān)注。
Q:在珠海,您喜歡到哪些地方采風?這些地方都有哪些拍攝題材讓您捕捉?
A:比較喜歡去鄉(xiāng)村、海島采風,這里有美麗的風光和勞動者的風采需要我們及時去記錄。
Q:您是怎樣踏上攝影之路的?能說說您和您第一臺相機的故事嗎?
A:小時候喜歡寫寫畫畫,雖然后來半途而廢,但骨子里還是有希望記錄美好的欲望。后來隨著數(shù)碼相機的普及也正好滿足了自己這方面的需求。其實自己第一臺相機是傻瓜膠片機,那時只是為了出游時拍拍家人,還沒有攝影的概念。到2004年買了第一臺數(shù)碼相機后,才真正對攝影產(chǎn)生了興趣,雖然也只是個傻瓜卡片機,但可以自己做后期,不用擔心膠卷和沖洗,還能隨時發(fā)到網(wǎng)上分享和交流,也因此認識了很多良師益友,可以說是科技進步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Q:您目前使用的攝影器材是什么?您對器材的理解是什么?它們與您是一種怎樣的關(guān)系?
A:目前使用佳能6DII,常用鏡頭是佳能16-35、24-105和適馬150-600。我對器材的理解就是工具,我們就是戰(zhàn)士和槍的關(guān)系。個人認為現(xiàn)在就算入門級的攝影器材也都基本能滿足我們的拍攝要求,甚至好一點的手機也可以出片了,所以我們的精力還是要多放在照片的內(nèi)容上。
Q:您是否有最滿意的作品?如果有,那是怎樣的一次拍攝經(jīng)歷?在拍攝的經(jīng)歷中有哪些有趣或是難忘的拍攝經(jīng)歷?
A:最滿意的作品好像還沒有,只能說相對滿意的,記得是2013年一月底,春節(jié)前一周,那天休息就一個人去了西區(qū),先爬上尖峰山,看看能見度不高就下山去了三灶海邊,發(fā)現(xiàn)有幾個漁民在打樁結(jié)網(wǎng),然后運來好多拳頭大的貝殼放在海里,退潮后水落貝出,在夕陽下閃閃發(fā)光,漁民在貝殼中不停挑選分類,我也在不停按動快門,拍下了這組《珠海拾貝》(其實我好多年前在網(wǎng)上的攝影博客就叫“珠海拾貝”,但真正拍到是唯一這一次),也憑其中一張作品獲得了當年珠海市本土攝影精品展金獎。
Q:從您最初的攝影到如今,這中間有沒有一個變化呢?對于這個轉(zhuǎn)變,您的感受是怎樣的?
A:可能攝影發(fā)燒友開始都比較喜歡擺拍美女,拍風光就喜歡色彩艷麗。個人現(xiàn)在覺得真善美中,“真”是第一位的,還是要多拍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照片。
Q:您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否遇到過瓶頸階段,如果有,會如何處理?
A: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怎樣用圖片講故事,還需要在編輯上下一番苦功。
Q:攝影師經(jīng)常外拍,有時候甚至要去人跡罕至的地方,您有過外拍遇險的經(jīng)歷嗎?
A:攝影確實是比較孤獨的,拍風光經(jīng)常要起早摸黑爬山涉水,所以更需要注意人身和器材安全。遇險的經(jīng)歷是試過在廣西田埂上一腳踩空摔斷左手腕和在香洲碼頭攝影包被盜,感謝警方及時抓到小偷追回大部分損失。
黃昆震
選取城市中的詩意
意象派詩人休姆在《沉思》中釋義:“詩人被一個景色所感動,他從這景色中選取特意的意象,寫在不同的詩行里,并置在一起,用以暗示或喚起他所體驗到的狀態(tài)?!睌z影師又何嘗不是如此。黃昆震算是攝影新銳,從記錄生活到捕捉城市中的詩意畫面,他的作品以不同的視角和觀點更新著人們對城市的印象。
Q:關(guān)于這幅攝影作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您是怎樣捕捉到這個精彩瞬間的?
A:我當時也沒什么想法,上去拍的機會也不多,拍攝前一天在網(wǎng)上了解了一下,覺得這個角度不錯,然后我把無人機飛上去的時候,看到東島真的好像撲克牌的紅桃k,所以我就按下了快門,拍了這一張照片。
Q:您平時都喜歡拍攝什么類型的題材?或者說偏好什么題材?為什么會關(guān)注這些題材?
A:我平時喜歡拍城市風光和自然風光比較多,因為我想把美的東西記錄下來,有時候也可以參加一些比賽。
Q:您是怎樣踏上攝影之路的?能說說您和您第一臺相機的故事嗎?您對器材的理解是什么?
A:一開始玩攝影只是想著平時記錄一下生活,或者拍一些照片,沒有想到可以堅持下來,我第一臺相機是2015年底買的一個尼康入門級相機,當時我也挺喜歡的,想著就自己這樣玩玩拍拍也足夠了。2017年的時候升級到了尼康D810,然后同年年底還買了dji無人機,對于器材我并不追求,我覺得就是用好手上的器材,只要用心去拍,還是有機會拍到好照片的,但是器材也不能太差,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Q:從您最初攝影到如今,這中間有沒有一個變化呢?您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否遇到過瓶頸階段,如果有,會如何處理?
A:我正式開始學攝影應(yīng)該是2016年,然后到現(xiàn)在可以說變化還是蠻大的,現(xiàn)在再看回以前的一些照片,感覺真的是沒法看,這個應(yīng)該也算是學習的一個過程,感覺自己的進步還是蠻大的。攝影瓶頸應(yīng)該是每個人都有的,我最近有一點煩躁,我一般會繼續(xù)學習新鮮的東西,有時候也找朋友交流,平時還會上網(wǎng)看人家一些好的作品,然后再保持一個好的心態(tài)。
Q:攝影師經(jīng)常外拍,有時候甚至要去人跡罕至的地方,您有過外拍遇險的經(jīng)歷嗎?拍攝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A:外拍平時去得不多,目前只在珠三角,比較危險的經(jīng)歷還沒有,倒是去年為了拍星空,自己一個人在澳門的黑沙灘海邊熬夜拍,然后還繼續(xù)拍日出,最后都累壞了。外拍最大的困難就是找機位了,如果是去別的城市,人生地不熟,挺不容易,浪費好多時間。
文燕
聚焦城市人文風光變遷
碧水,綠樹,嶙峋奇石與飄帶一般的馬路,在清晨的陽光下,人工之美與天然之美結(jié)合成一幅對稱和諧的生態(tài)畫卷。隨著時代發(fā)展,攝影器材也在不斷更新?lián)Q代,文燕剛踏上攝影之路時使用的還是海鷗膠卷相機,如今這張《生態(tài)和諧情侶路》已是通過無人機航拍所得。歲月流逝,不變的是文燕對攝影的熱愛和希望不斷突破自我的心,他認為器材只是工具,最重要的還是要尋找拍攝的題材及表現(xiàn)題材的方式。
Q:關(guān)于這幅攝影作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
A:珠海是個美麗的生態(tài)城市。情侶路上的這個大轉(zhuǎn)彎處,外圍大海,內(nèi)包綠樹,車行人走,人與生態(tài)很和諧。拍攝時正值夏天的清晨,當時光線好,空氣清新,再加上用無人機從天上俯拍,構(gòu)圖效果很美。
Q:您平時都喜歡拍攝什么類型的題材?
A:平時比較多拍風光與人文紀實類的題材。
Q:從您最初的攝影到如今,有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呢?對于這個轉(zhuǎn)變,您的感受是怎樣的?
A:初學攝影時喜歡拍些唯美的照片分享到網(wǎng)絡(luò)論壇上,如果有網(wǎng)友點贊會覺得很開心。現(xiàn)在我逐漸回歸平淡,更多關(guān)注人文紀實類題材。
Q:接下來會在珠海進行的創(chuàng)作計劃是什么?
A:珠海發(fā)展變化日新月異,接下來會繼續(xù)拍些反映城市變遷及人們幸福生活的作品。
Q:在拍攝的經(jīng)歷中有哪些有趣或是難忘的拍攝經(jīng)歷?
A: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冬日清晨和影友們?nèi)ヅ暮_吶粘龅慕?jīng)歷,那天風高浪急,冷得很難受。
Q:攝影師經(jīng)常外拍,有時候甚至要去人跡罕至的地方,您有過外拍遇險的經(jīng)歷嗎?拍攝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A:有時上山拍攝,容易摔倒,約影友作伴安全一些。拍攝中最大的困難是要遇上彩霞的天空,很大程度靠運氣。
張建林
在生活中捕捉靈感一瞬
在拱北公交車站里,等待上車的人們自覺有序地排成了長隊,陽光斜拉出一片參差又和諧的影子。這一幕定格在攝影師張建林的相機里,色彩隱去之后,照片顯得靜謐無聲而更有力量。這幅作品源于張建林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在日常生活中,文明珠海的場景俯仰皆是,但是要將它們完美保留下來,不僅需要一雙善于捕捉的眼睛,還需要多年沉淀下來的敏銳直覺與專業(yè)技術(shù)。
Q:關(guān)于這幅攝影作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拍攝時間和地點是在哪里?能詳細講述一下拍攝這幅作品時的情況和背景嗎?您是怎樣捕捉到這個精彩瞬間的?
A:我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生活。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在2017年,地點在拱北公交車站,我上班地點就在拱北公交車站旁邊,每天上班在辦公室里都能看到公交車站。工作之余,我會趴在窗戶那觀察坐公交車的人們。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素質(zhì)也在進步,人們現(xiàn)在都會自覺地排隊等候公交車,這正是創(chuàng)建文明珠海的一大亮點。
Q:您是怎樣踏上攝影之路的?能說說您和您第一臺相機的故事嗎?
A:我是在1996年踏上攝影之路的,我還記得當時為了1996年航展特意買了一臺美能達膠片機,那時一臺美能達膠片機也要二千多,花了將近兩個月的工資,我特別愛惜那臺相機,買回來就不停地擺弄,熟悉各個按鈕。當時我還不太懂速度、光圈,只能買書看,請教攝影大師,利用周未跟著攝影大師一起去創(chuàng)作,不懂就現(xiàn)場詢問。我弄懂了光圈速度的搭配,就開始實踐,這可是燒錢的時候,一卷膠卷就要二三十元,還得洗出來,一卷膠卷三十六張,洗出來又要二三十元。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拍攝的場景,將照片洗出來后,只能選出一張比較清晰的照片,其余全都是廢片,損失慘重,所以在那個時候,我的攝影技術(shù)靠燒錢來提高。
周宗毅
追求攝影內(nèi)容的精彩
水花飛濺是一種瞬間的、動態(tài)的美,但是在攝影師的鏡頭中,這種稍縱即逝的美麗卻能被定格,既是動中凝靜,又能靜中窺動。拍攝下這張作品的攝影師周宗毅是首屆廣州十大青年攝影家之一,在攝影領(lǐng)域獲獎累累。在珠海,他偏愛在長隆樂園、馬戲劇場與海島進行采風,人與動物的表演和游客的各種神情動作都是他熱愛的拍攝題材。
Q:關(guān)于這幅攝影作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是什么?
A:我一直都喜歡捕捉具有精彩瞬間的畫面,尤其是具有不可復制或者難于復制的瞬間畫面?!八巷w人”屬于這一類題材。這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主要來自于潑水節(jié)上的潑水的人們——我以前就喜歡捕捉潑出去的水在空中形成的圖案?!八巷w人”是類似的,它的精彩之處一是演員的動作,二是在空中的水跡。
Q:您是怎樣踏上攝影之路的?能說說您和您第一臺相機的故事嗎?
A:我的第一臺數(shù)碼相機是傻瓜型的佳能A80,在2004年兒子將要出生前買的,目的是給兒子拍照。期間我拍攝的一張兒子在動物園玩耍的照片在園方照片征集中入選了。我在2008年買了一臺尼康D90,2009年參加攝影學習班,從2010年起開始攝影創(chuàng)作。那一年的廣州亞運會期間,我在《新快報》的報道志愿服務(wù)精神的攝影專欄里連續(xù)發(fā)表照片。其中有一幅照片是以當時比較少見的數(shù)碼二次曝光技術(shù)拍攝的。
Q:生活中有哪些興趣愛好或者有哪些經(jīng)歷影響到了您的拍攝,或是對攝影風格有過幫助?
A:讀書絕對會對攝影有好處。正如攝影師“大飛哥”所說:“攝影界有很多重要的著作,其中的營養(yǎng),可以讓大家做更優(yōu)秀的攝影人,這種優(yōu)秀遠遠不是弄一臺二三十萬元的設(shè)備、或者拿幾回金牌所能相比的?!?/p>
Q:攝影師經(jīng)常外拍,您有過外拍遇險的經(jīng)歷嗎?
A:為了拍攝,有時難免將自己置身于“險地”,例如攀登高樓、在水邊或水上。今年端午節(jié),我在揭陽拍當?shù)氐凝堉圪?,龍舟賽開始之前,我要坐摩托艇過河。那是一個簡易碼頭,要登艇就得先越過摩托艇與碼頭之間一艘無人的龍舟。當時我左腳剛剛踏上龍舟,龍舟就往外飄走,我只好腳勾龍舟的船幫,手緊緊抱住碼頭的木樁,面向天,整個人繃直橫在河面上。幸虧旁邊的人迅速地一邊把龍舟拉回來,一邊把我拖上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