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像小河,歌唱著向前奔流,而父親便是那河岸邊巍然屹立的青山,永遠靜靜地注視著小河前行。偶爾,也會攔下孩子過急的腳步,提醒他們慢下來,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我只想獨步在流轉的時光中,靜靜聆聽你老去的聲息。
偶然在整理書本時,翻到一張泛黃的舊相片,經過歲月的洗禮,已變得斑駁。我好奇地細細端詳,原來是多年前與父親一起練習書法的留影。上面的我咧著豁牙的嘴巴,臉被墨汁涂成了小花貓。身形魁梧的父親看著我,淺淺地笑著。這一笑,瞬間溫暖了我,也緩緩開啟了我那塵封的記憶……
小時候,我總喜歡托著腮,坐在爸爸身邊看他寫大字。說來也奇怪,只是一硯青墨,一管狼毫,片刻就能筆下生花,在紙上綻出極致芳華。一天,他招手讓我跟著他寫字,我歡天喜地:“我快要像爸爸那樣厲害了!”坐定,爸爸牽著我的手,研墨,舔毫,提腕,落筆,一股奇妙的力量掠過我的手腕。慢慢地,一筆一畫地,一個遒勁有力的“慢”字現(xiàn)于紙上。一旁的媽媽疑惑了:“剛學,你怎么讓孩子寫筆畫如此繁復的字?”他平靜地解釋:“我教他學書法,并不在于要他把字寫好,而是想培養(yǎng)他的靜氣。做人做事就像練習書法,欲速則不達,需要心如止水,方能精彩。”聲音不大,卻很有力。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歲月的腳步匆匆,生活的節(jié)奏不斷加快,我與爸爸日益忙碌起來,像陀螺,想慢卻身不由己。進入初三,我的性子也越來越躁,一道題做不出便惱恨許久。一個周日的午后,爸爸喊我到他的書房,打開蒙上淡淡灰塵的青硯,倒墨,潤筆,抬腕,緩緩寫下一個字——“慢”,意味深長地看著我。我一下子被什么擊中了,看著那個字,久久才抬起頭。我忽然瞥見父親濃密的黑發(fā)下竟藏著縷縷白發(fā),雙眸仿佛被刺痛了。我伸手想為他拔去白發(fā),爸爸笑了,摟住我肩頭:“不拔,太多了。記住,放慢腳步去成長?!彼查g,我的眼眶熱了:爸爸的笑容仍是那樣溫暖,但身形已不如以前魁梧,歲月的風,吹白了他的頭發(fā),一向快節(jié)奏的我竟疏忽了。
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不知自己何其有幸。小河在奔赴遠方的途中,適當慢下來,映照著青山的倒影,旅途會更精彩。
好的審題和選材,在于能夠將題目所含主旨具體化、形象化。小作者將“慢”這一題眼依托于書法當中,既學習書法,亦感悟人生。文章語言雖不華麗,卻凝練有力。以“研墨,舔毫,提腕,落筆”這樣的整齊短句來寫父親握“我”的手教“我”練習書法,既表現(xiàn)了“我”對父親的崇拜,又為下文父親寫下“慢”字蓄勢,同時也讓人毫不懷疑小作者的書法水平。文章結構收放自如,層層遞進,現(xiàn)在、過去的時空切換自然,而主題的理解也由淺入深。 (點評人:錢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