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Cormier
在云計算誕生之前,各種各樣的定制UNIX統(tǒng)治著定制的、價值百萬美元的枯燥的服務器機箱;當時,紅帽已經開始奮起迎接這一挑戰(zhàn)。
過去幾年,紅帽一直強調物理服務器、虛擬機、私有云以及公共云這四種IT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無論是從競爭態(tài)勢來看,還是從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來看,單一環(huán)境都不大可能容易地進行擴展,并適應現代企業(yè)的需求。
在混合云中,工作負載和資源能夠跨越這些部署選項,因此,混合云現在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組件,一致性也是如此。CIO們需要知道,他們的應用和服務將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做出一致的響應。
以上都不是什么新鮮事,這些信息從紅帽以及紅帽全球峰會上能聽到。但下面是新內容:這四種IT形式對最終用戶來說變得無形了?;旌显普诔蔀槟J的技術選擇—企業(yè)希望獲得最佳的方案來解決他們的問題,而不在乎是以哪種IT形式存在或者由哪家供應商提供。
我認為,在企業(yè)IT領域,我們已經達到了這樣一個轉折點:技術棧的底層基礎已經商品化了,就像一座房屋的上下水管道與電線一樣,它們已經完全商品化了。
建造房屋時,建筑商選擇的材料質量以及他們建造房屋的方式通常會影響到最終質量,但是這方面的大部分問題對于房主而言是不可見的。
在云計算誕生之前,各種各樣的定制UNIX統(tǒng)治著定制的、價值百萬美元的枯燥的服務器機箱;當時,紅帽已經開始奮起迎接這一挑戰(zhàn)了。紅帽企業(yè)版Linux打破了定制操作系統(tǒng)所具有的復雜而昂貴的孤島,同時還在雖然流行但專有的Windows服務器市場上披荊斬棘,從而使得硬件的快速創(chuàng)新蓬勃發(fā)展起來,而且同時還在操作系統(tǒng)層面保持了穩(wěn)定性(這個層面實際上影響著任務關鍵型系統(tǒng))。
紅帽企業(yè)Linux已經成為流行選項,供硬件和軟件公司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其上進行標準化,并且供商業(yè)和企業(yè)開發(fā)人員可以跨四種IT形式,在其上構建應用和解決方案。
今天我們正面臨類似的情況—公有云服務的興起所帶來的創(chuàng)新遠遠超過了企業(yè)使用它的能力。加之大量的傳統(tǒng)硬件、不斷蔓延的虛擬化部署以及現有的私有云,企業(yè)似乎面臨著某種二元選擇:要么放棄數百萬美元(甚至數十億美元)的IT投資,要么在風起云涌的云計算創(chuàng)新中甘拜下風。
但是,我們再一次提供了答案:紅帽打算提供一種通用平臺,無論底層是何種硬件、服務或供應商,都能橫跨四種IT形式打造穩(wěn)定、一致和可靠的架構。
這提供了一致性和抽象能力,使IT團隊能夠專注于開展創(chuàng)新,而不是企圖拼命地將傳統(tǒng)技術與噴涌而出的云服務拼合在一起。廣義而言,這個平臺是Kubernetes;具體而言,這個平臺是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
面向數字化轉型的平臺
圍繞新興技術(包括各種規(guī)模的云)開展的許多對話都歸結為一個主題:數字化轉型。組織希望采用各種新技術,例如Linux容器、微服務、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以及混合云,以期超越競爭對手、進入新市場、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但是,把這些新興服務與現有IT投資及云服務相結合,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已經成為基于Kubernetes的橋梁,把裸機及虛擬化的舊世界與私有云及公有云服務的IT新現實聯系起來。事實上,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提供了一條通向混合云的清晰路徑,并由此可以實現數字化轉型......但它不止步于此。
在2018年1月收購CoreOS之后,紅帽為OpenShift添加了自動化操作功能,這是基于CoreOS Tectonic公司提供的類似功能。這樣做的目的是使云規(guī)模運行Kubernetes就像按按鈕那么簡單,諸如更新和升級OpenShift集群這類枯燥的手動工作都由OpenShift自身的一套自動化流程完成。
我們正在OpenShift上進一步擴展Kubernetes自動化概念,并在紅帽O(jiān)penShift中增加了Operator框架。之前我們發(fā)布了一套基于CoreOS Operator操作者概念的開源項目,這為OpenShift上運行的服務和應用增加了自動化功能?,F在,獨立軟件供應商能夠以一種通用、一致的方式更快地將他們的應用引入到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并且能夠在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運行的任何云基礎架構上交付這些應用。來自獨立軟件供應商的初步反應非常熱烈。
最近,我們還宣布了多項針對Container Linux(容器Linux)的計劃;Container Linux是CoreOS提供的廣受歡迎的輕量級容器操作系統(tǒng)。Container Linux社區(qū)非常活潑,正在蓬勃發(fā)展。Container Linux功能將在更廣泛的紅帽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得到使用,并最終有助于在未來作為紅帽CoreOS形成紅帽O(jiān)penShift產品的基礎。
混合云與混合服務
混合云目前不是,將來也不會是單一的供應商生態(tài)系統(tǒng)。構成混合云的各種形形色色的技術和服務,正是混合云對于企業(yè)IT而言如此強大的原因,但這種多樣性也使得集成和合作伙伴協作對于交付實用解決方案至關重要。為此,紅帽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網絡,以幫助推動開放混合云的普及;現在,我們增加了與主要合作伙伴之間的新集成,以幫助混合云成為現代IT的必要選擇。
除了與IBM現有的協作,紅帽還打算將混合云帶給全球的IBM客戶,并以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作為關鍵。作為這次擴展協作的一部分,IBM軟件將作為OpenShift上的紅帽認證容器來提供;IBM私有云將與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的功能相集成;而且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將在IBM公有云上提供。簡而言之,這為眾多企業(yè)打開了通向混合云功能的大門,而且,通過受支持、企業(yè)級的模式,讓使用混合IT更容易。
我們還在鞏固與微軟之間日益發(fā)展的合作關系,在公共云上推出了首個共同管理的紅帽O(jiān)penShift服務:Red Hat OpenShift on Azure。通過這項服務,企業(yè)可以在單個通用基礎上同時運行Windows容器和紅帽企業(yè)版 Linux容器,并輕松地在混合云之間遷移他們的云原生工作負載。
無論是與哪個合作伙伴,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更新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就是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紅帽提供跨越混合云和混合服務的通用平臺,使企業(yè)能夠根據自己需要的任何服務和組件來構建他們所需要的應用,無論這些工具位于何處或者這些應用最終將運行于何處。這就是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能夠實現的未來場景:無論您采用何種IT形式、何種云,甚至何種開發(fā)人員工具,都無關緊要,您都能用紅帽O(jiān)penShift容器平臺滿足需求。
新興技術及監(jiān)督它們的現代管理環(huán)境
混合云是由多種技術構建而成的,這些技術在幾年前還被認為是“過于創(chuàng)新,”以致無法支持企業(yè)工作負載。而這些技術就包括Linux容器和Kubernetes。但現在,我們正在見證下一波新興技術,它們可能會推動混合IT的下一輪發(fā)展,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無服務器(serverless)”技術,我們在2018紅帽全球峰會上討論了這一趨勢。
“無服務器”技術非常適用于邁向抽象企業(yè)IT的概念。廣義而言,“無服務器”技術使開發(fā)人員能夠編寫只在需要時才工作的功能,而且只在需要它們的時候才存在;然后它們就消失。
人們無需再關心企業(yè)IT背后發(fā)生的事情;“無服務器”技術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例子。正是這種技術趨勢使得開放混合云和通用操作平臺在當今時代變得至關重要。
即使是基于高水平的標準化進行了所有這些抽象,我們仍然需要管理這些技術,最重要的是,要消除相關的復雜性。混合云需要采用混合的方法進行管理,但傳統(tǒng)的云管理平臺(CMP)通常不能很好地管理當今的混合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需要可移植性和靈活性。這就是為什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您將會聽到我們更多地討論紅帽的管理產品組合將如何演變,以更好地滿足現代企業(yè)的需求并支持云原生未來。
重要的是的IT,而不是形式
我們談論了很多關于技術、IT形式和通用堆棧方面的話題,但唯一對的組織至關重要的東西是“對組織至關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希望關鍵服務和應用能夠正常工作,無論它們位于何處或者誰構建了它們。這就是到底什么東西定義了基礎架構:是服務,而不是技術。
未來是服務定義的基礎架構,企業(yè)只需要從一套抽象的、自動化的Kubernetes平臺上消費服務就可以了,而該平臺運行在基于標準的基礎設施軟件和商品化硬件中(無論是內部部署的或位于云端的)。
為了進一步推進這一概念,將會看到紅帽引入跨越基礎架構和服務邊界的技術。這項工作始于2017年紅帽“容器原生存儲”產品的發(fā)布,并在今天以“容器原生虛擬化”繼續(xù)推進。
我們已經看到了容器原生存儲的強大發(fā)展勢頭;而現在,借助于容器原生虛擬化,我們正在努力將虛擬機提升到與容器原生開發(fā)相同的層次,從而打破開發(fā)者孤島,并使企業(yè)IT團隊擁有一套單一的工作流來構建他們的任務關鍵型應用,無論這些應用是基于容器還是基于虛擬機。因為應用和服務對企業(yè)的組織機構很重要,而不是它們的交付方式。
需要以自己的特定方式實現IT,并且這種方式應當對用戶的業(yè)務具有意義。用戶需要專注于能夠讓自己脫穎而出的東西,而我們則專注于如何通過簡化的、開放的、混合的技術來幫助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