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產(chǎn)2,3-丁二醇高木糖耐性肺炎克雷伯氏菌轉錄組學分析與發(fā)酵優(yōu)化

        2018-09-08 07:56:00郭學武張玉關翔宇倪曉豐汪慶陳葉福肖冬光
        生物技術通報 2018年8期
        關鍵詞:丁二醇木糖克雷伯

        郭學武 張玉 關翔宇 倪曉豐 汪慶 陳葉福 肖冬光

        (1 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工業(yè)發(fā)酵微生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457;2 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天津市工業(yè)微生物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457)

        2,3-丁二醇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用于化工、食品、燃料以及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1-4]。目前,2,3-丁二醇的生產(chǎn)方法有化學合成法和生物發(fā)酵法兩種。其中生物法既符合綠色化工的要求,又可以克服化學法生產(chǎn)的困難,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迄今為止,2,3-丁二醇生產(chǎn)效率最高的菌株主要 有 Klebsiella pneumoniae[5]、Klebsiella oxytoca[6]以及Bacillus polymyxa[7]等菌種。肺炎克雷伯氏菌是腸桿菌科中的一種兼性厭氧菌,其寬廣的底物利用范圍,尤其是其優(yōu)良的五碳糖利用能力,在木質纖維素類物質生物轉化方面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4,8]。木糖是木質纖維原料水解產(chǎn)物中含量僅次于葡萄糖的一種單糖,因此,充分利用纖維素原料中的木糖、提高木糖 2,3-丁二醇的轉化率是高效利用纖維素原料生產(chǎn) 2,3-丁二醇的關鍵問題之一。目前,對2,3-丁二醇發(fā)酵的研究主要以葡萄糖為原料,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5,9]。以木糖為底物發(fā)酵產(chǎn)2,3-丁二醇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10-11],但近年研究較少,且主要是葡萄糖和木糖混合發(fā)酵[12]。Yan等[13]指出,玉米秸稈酶法水解獲得的水解液中,葡萄糖和木糖的比例約為2∶1(W/W),而如果只有葡萄糖能夠被利用,木質纖維素的利用率僅有約30%[14],在此前提下,將木糖進行有效利用,能將木質纖維素的利用率提高至50%以上[15],因此,找到一種可行的方法對木糖加以利用,能夠有效提高木質纖維素的利用率,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成本。而在已經(jīng)報道的利用木糖生產(chǎn)2,3-丁二醇的研究中,無論是產(chǎn)2,3-丁二醇的質量濃度還是轉化率都不理想,尚無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報道[16-20]。

        菌種在生物轉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菌株對原料或產(chǎn)物及有毒副產(chǎn)物的耐受性。肺炎克雷伯氏菌是目前已知存在的天然 2,3-丁二醇產(chǎn)量最高的菌株之一,前人對該菌株生產(chǎn) 2,3-丁二醇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不同底物和條件下表型優(yōu)異菌株的篩選和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以及少數(shù)基因的轉錄和表達上,對該菌株木糖耐受性的研究一直沒有突破。微生物在不同環(huán)境脅迫下的耐受性對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學產(chǎn)品的高效生產(chǎn)具有重要意義,這些性狀的改善往往是通過進化工程方法包括誘變劑誘變和連續(xù)傳代。本研究通過適應性進化的方法以肺炎克雷伯氏菌株(KPG)為出發(fā)菌株,通過反復壓力誘導和篩選不斷提高菌株對木糖的耐受性,獲得了高木糖耐性和高產(chǎn)2,3-丁二醇的突變株。同時,對突變株進行了轉錄組學分析,并通過響應面的方法優(yōu)化了發(fā)酵條件,旨在提高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為2,3-丁二醇的生物轉化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種 肺炎克雷伯氏菌(K. pneuoniae CICC 10781),購自中國工業(yè)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

        1.1.2 培養(yǎng)基 LB培養(yǎng)基(g/L);蛋白胨10.0,酵母粉5.0,NaCl 10.0,pH 7.0,121℃滅菌20 min。固體LB培養(yǎng)基需添加瓊脂1.5%。種子培養(yǎng)基(g/L):碳源:木糖20.0,其它:酵母浸粉10.0,KH2PO46.0,K2HPO414.0,(NH4)2SO42.0,檸檬酸鈉 4.0,乙酸鈉 4.0,MgSO4·7H2O 0.4,pH 6.0。木糖發(fā)酵培養(yǎng)基(g/L):碳源:木糖120,其它:酵母浸粉10.0,KH2PO46.0,K2HPO414.0,(NH4)2SO42.0,檸檬酸鈉 4.0,乙酸鈉 4.0,MgSO4·7H2O 0.4,pH 6.0。

        1.2 方法

        1.2.1 適應性進化的方法 KPG為出發(fā)菌株,在一定木糖濃度液體培養(yǎng)基中過夜培養(yǎng),取1 mL菌液,離心洗滌后將獲得的菌體涂布于對應木糖濃度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靜置培養(yǎng)過夜,然后挑取其中最大的幾個單菌落,再次在木糖液體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如此循環(huán)往復,每72 h向培養(yǎng)基中多加入5 g/L的木糖,以120 g/L初始木糖濃度作為篩選條件,通過壓力篩選不斷提高菌體對木糖的耐受性。初步篩選結束后,對獲得的菌株利用濃度為120 g/L的木糖液體培養(yǎng)基進行搖瓶培養(yǎng),定期取樣測定發(fā)酵液中木糖的濃度和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

        1.2.2 轉錄組學分析方法 由于親本菌株在發(fā)酵24 h以后基本不再耗糖,而通過適應性進化得到的突變株在24-48 h的耗糖速率與前24 h基本不變,如圖1所示,因此選擇在發(fā)酵24 h的菌株作為轉錄組學測試菌株樣品。

        圖1 突變菌株KP2和親本菌株KPG的木糖消耗曲線

        使用Illumina HiSeq 2000系統(tǒng)在提取總RNA后進行mRNA選擇,文庫制備和測序,使用納米光度計(IMPLEN,USA),qubit 2.0熒光計(生命技術公司)和安捷倫2100 RNA Nano 6000檢測試劑盒(安捷倫,美國)評估m(xù)RNA樣品的質量和數(shù)量。使用隨機六聚體引物從具有高樣品,高純度和高完整性的mRNA樣品中構建cDNA文庫,在修飾和富集以連接到Illumina流動池后,使用Illumina HiSeq 2000對得到的cDNA文庫產(chǎn)物進行測序,并且通過堿基調用將獲得的數(shù)據(jù)翻譯成原始數(shù)據(jù)。在序列組裝和注釋之前刪除了低質量的數(shù)據(jù),這些低質量數(shù)據(jù)包含適配器的一部分讀取,一部分不確定堿基的比例超過5%的讀取,其余的是質量得分低于20分,其中20分相當于1%的預期錯誤率。由于沒有參考K.pneumonia CICC 10781基因組,因此選擇Trinity軟件包來組裝其轉錄組(k-mer 臨界值為25),去除冗余之后進一步組裝成Unigenes,用Phrap進行同源轉錄本聚類后,幾個基因的高度相似性構成一個簇。選擇FPKM計算所有unigenes的表達量,并用SOAP(錯誤率不超過0.01,多次差異超過2倍)顯示差異表達unigenes,獲得的差異表達unigenes向Gene Ontology數(shù)據(jù)庫(http://www.geneontology.org/)的各個term映射,計算每個term的基因數(shù)目,然后應用超幾何檢驗,找出與整個基因組背景相比,在差異表達基因中顯著富集的GO條目。

        KEGG是有關Pathway的主要公共數(shù)據(jù)庫,Pathway顯著性富集分析以KEGG Pathway為單位,應用超幾何檢驗,找出與整個基因組背景相比,在差異表達unigenes中顯著性富集的Pathway。

        1.2.3 單因素實驗設計方法 在1 L發(fā)酵罐中裝入發(fā)酵培養(yǎng)基700 mL,以7%的接種量接入誘導突變后的肺炎克雷伯氏菌(KP2),發(fā)酵72 h,每隔一段時間取一次樣,不同通氣量(0.2 L/min、0.5 L/min、0.8 L/min、1.1 L/min),不同轉速(150 r/min、300 r/min、450 r/min),不同 pH 值(4、5.5、7)、不同溫度(30℃、35℃、40℃)條件下進行木糖發(fā)酵的單因子影響試驗,測定發(fā)酵液中2,3-丁二醇濃度、細胞濃度、木糖殘留量以及副產(chǎn)物的濃度。

        1.2.4 響應面實驗設計方法 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以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為響應值,選取對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影響顯著的因素以及較好的水平區(qū)間,根據(jù)Box-Behnken中心組合設計原理[22-23],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對發(fā)酵條件進行優(yōu)化,以獲得最優(yōu)發(fā)酵條件。發(fā)酵條件響應面因素水平編碼表如表1所示。每組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方差法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

        表1 響應面因素水平編碼表

        1.2.5 響應面實驗優(yōu)化結果驗證 用響應面優(yōu)化得到的發(fā)酵條件來發(fā)酵突變的肺炎克雷伯氏菌KP2,測得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與未優(yōu)化的普通發(fā)酵條件所得的2,3-丁二醇產(chǎn)量進行比較,驗證響應面優(yōu)化的效果。

        1.2.6 分析方法 木糖殘留量、2,3-丁二醇濃度及副產(chǎn)物濃度的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3];肺炎克雷伯氏菌干重測定(DCW):取樣,將發(fā)酵液稀釋10倍,在600 nm下檢測吸光度值,對照吸光度(OD600)和細胞干重(DCW)的標準曲線,計算得到菌體干重。吸光度和細胞干重的標準曲線為y=0.467 2x-0.014 4,其中R2=0.99。2,3-丁二醇的得率為2,3-丁二醇生成量/木糖的消耗量(g/g)。

        圖2 突變菌株KP2和親本菌株KPG在120g/L木糖濃度下生長情況

        圖3 比對到Nr數(shù)據(jù)庫中E-value的分布

        表2 突變菌株KP2和親本菌株KPG 2,3-丁二醇的生產(chǎn)

        2 結果

        2.1 適應性進化菌株的篩選

        本次研究將親本肺炎克雷伯氏菌株對木糖耐受性閾值定為75 g/L,逐步提高木糖的濃度,以120 g/L初始木糖濃度作為篩選條件,通過適應性進化的方法反復篩選,最終獲得了一株在120 g/L初始木糖培養(yǎng)基上生長速率較快及生長性能良好的菌株KP2,結果見圖2。所獲得菌株與親本菌株相比,木糖轉化率提高了174.5%,親本菌株產(chǎn)生的Meso-2,3-BD(內(nèi)消旋型2,3-丁二醇)和 L-2,3-BD(右旋型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分別為8.55 g/L和1.53 g/L,比例為5.6∶1,突變菌株分別為25.5 g/L和7.49 g/L,比例3.4∶1,2,3丁二醇的總體產(chǎn)量提高了227%(表2)。

        2.2 高木糖耐性肺炎克雷伯氏菌轉錄組學分析

        2.2.1 Unigene功能注釋 對KP2和KPG菌株進行轉錄組分析,獲得兩菌株轉錄本信息,共計Unigene 4 539個,總長5 693 375 Nt,通過blastx將Unigene序列比對到蛋白數(shù)據(jù)庫Nr、Swiss-Prot、KEGG和COG,并通過blastn將Unigene比對到核酸數(shù)據(jù)庫Nt,得到該Unigene的蛋白功能注釋信息。結果顯示,Unigene注 釋 到 Nr、Nt、Swiss-Prot、KEGG、COG和GO數(shù)據(jù)庫的數(shù)目分別為3 920、3 496、3 283、3 414、3 309、3 299和3 990。比對到NCBI Nr數(shù)據(jù)庫的unigenes如圖3所示,其中33.4%的unigenes具有同源性,31.4%的unigenes具有較強的同源性,35.2%的unigenes具有非常強的同源性。

        COG注釋的結果如圖4,按照基因功能分類,包含KPG和KP2兩個樣品的所有注釋Unigene種類最多的四個類群分別為氨基酸轉運和代謝(E)、碳水化合物運輸代謝(G)、常規(guī)功能基因(R)和能量生成和轉化(C),此外,無機離子運輸代謝(P)、轉錄作用(K)和核糖體合成、RNA翻譯(J)等功能基因群所占比例也比較大。

        2.2.2 Unigene表達差異分析 以KPG為對照,比較了KP2菌株基因表達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KP2菌株中差異表達基因總數(shù)為505個,其中有242基因上調和263個基因下調。對KP2相對KPG的差異表達基因進行Pathway分析,結果表明KP2的505個差異表達基因中共有453個差異基因比對至113個代謝途徑中。KP2 Pathway分析所得含差異表達基因最多的代謝途徑如表3所示。

        圖4 COG注釋結果

        表3 KPG vs KP2差異表達基因Pathway分析

        由表3可知,通過適應性進化獲得的菌株KP2與出發(fā)菌株KPG相比,在全局代謝途徑(ko01110)、信號轉導(ko02020、ko04070)、跨膜運輸(ko00540、ko02040、ko02060)、碳水化合物代謝(ko00061、ko00760)、 能 量 代 謝(ko00190)、 輔 因 子 代 謝(ko00130、ko00770)和其它物質代謝,如核苷酸代謝(ko00230、ko00240)和氨基酸代謝(ko00300、ko00473)等代謝途徑中差異顯著。

        通過Unigene代謝通路分析,獲得木糖代謝和產(chǎn)物合成直接相關差異表達基因如圖5所示,其涉及糖酵解、TCA循環(huán)、磷酸戊糖途徑、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謝、跨膜運輸?shù)榷鄠€生理生化過程,對木糖發(fā)酵生產(chǎn)2,3-丁二醇過程中木糖分解代謝、2,3-丁二醇和乙偶姻代謝、丙酮酸代謝、琥珀酸代謝、乳酸代謝、乙酸代謝有顯著影響。

        從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木糖代謝途徑可知,木糖轉運蛋白(xylG編碼)主要負責將木糖從胞外運輸至胞內(nèi)供微生物分解代謝。與KPG菌株相比,xylG在KP2菌中的表達量上調了2.9倍,提高了木糖進入胞內(nèi)的效率。

        在磷酸戊糖途徑中的幾個關鍵基因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調,編碼磷酸核酮糖差向異構酶的ybjT表達量上調了1.24倍,編碼核酮糖激酶的araB表達量上調了2.3倍,編碼轉酮醇酶tktA表達量上調了1.2倍,這些基因的表達量上調提高了木糖向磷酸戊糖途徑轉化的能力,增強了生物體合成所需的還原力,提高了2,3-丁二醇的生產(chǎn)能力,同時磷酸戊糖途徑的代謝流最終流向糖酵解途徑,也加快了木糖的消耗,提高了木糖的利用能力。

        編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基因pckA其表達量上調了2.7倍,該基因在微生物的代謝途徑中產(chǎn)生較多的ATP,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能量,從而加快了菌體的生長速度,提高了菌株的生長性能,為底物的消耗和產(chǎn)物的積累奠定基礎。編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的ppsA基因表達量為親本菌株的0.16倍,說明由丙酮酸合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途徑較親本菌株減弱,使丙酮酸的代謝流向其他通路,包括生成2,3-丁二醇的途徑,使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增加。

        圖5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木糖代謝途徑

        在副產(chǎn)物乙醇的代謝途徑中編碼乙醛脫氫酶和乙醇脫氫酶的aldH和adhE基因的表達量分別下調了0.53和0.028,乙醛脫氫酶和乙醇脫氫酶是生成副產(chǎn)物乙醇的關鍵酶,乙醇的生成不但與2,3-丁二醇競爭碳源,還競爭生成2,3-丁二醇所需的還原力,這兩個基因的下調即提高了碳源流向2,3-丁二醇的通量,也為2,3-丁二醇的生成提供更多的還原力。

        2.3 單因素優(yōu)化試驗

        2.3.1 轉速對發(fā)酵的影響 初始木糖濃度為120 g/L,pH為5.5,通氣量為0.5 L/min,接種量為7%,溫度為35℃,實驗中設置了150、300和450 r/min 3個轉速梯度發(fā)酵72 h,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轉速對發(fā)酵影響

        由表4可以看出,轉速為300 r/min和150 r/min時,2,3-丁二醇的濃度和木糖的消耗速率差別不大,2,3-丁二醇的最大產(chǎn)量分別為34.56 g/L和33.86 g/L。當轉速增大到450 r/min時,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反而有所減少,最大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僅為22.43 g/L。一般來說,過高的氧濃度不利于2,3-丁二醇的發(fā)酵,轉速增大使得發(fā)酵液中溶解氧增加,過多的木糖用于菌體自身生長繁殖和生成副產(chǎn)物乙偶姻,用于生成2,3-丁二醇的量相對減少。在轉速為450 r/min時,雖然木糖利用率達99.67%,而2,3-丁二醇的濃度低于轉速在150 r/min和300 r/min的發(fā)酵條件下,由于轉數(shù)過高木糖的消耗主要用于菌體生長,只有很少的部分用于合成目標產(chǎn)物。綜合考慮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以及菌體的生物量,選擇300 r/min為最合適轉速。

        2.3.2 pH對發(fā)酵的影響 初始木糖濃度為120 g/L,通氣量為0.5 L/min,接種量為7%,溫度為35℃、轉速為300 r/min,實驗中設置了全程為4、5.5和7三個pH梯度發(fā)酵72 h,結果見表5。菌體在較低pH值(pH4)時,木糖的利用率特別低,說明在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pH4時,菌株利用木糖被強烈的抑制。菌體細胞內(nèi)的各種酶的活性除了與溫度有關外,還與發(fā)酵液的pH值密切相關。當發(fā)酵培養(yǎng)基pH5.5時,2,3-丁二醇的濃度、得率以及木糖的消耗量和木糖利用率都高于pH7的條件下,這說明pH 7時不利于菌體利用木糖生成2,3-丁二醇,這與前人報道的略酸的環(huán)境有利于2,3-丁二醇的生成一致,綜合考慮選擇pH 5.5為最適的pH。

        表5 pH值對發(fā)酵影響

        表6 通氣量對發(fā)酵的影響

        2.3.3 通氣量對發(fā)酵的影響 在初始木糖濃度為120 g/L,溫度為35℃,接種量為7%,pH為5.5,攪拌速率為300 r/min,不同通氣條件下發(fā)酵72 h,結果見表6。在發(fā)酵周期內(nèi)隨著通氣量的增大,菌體濃度逐漸增大,即通氣量增加有利于菌體的生長繁殖;而通氣量由0.2 L/min增加到0.8 L/min時,2,3-丁二醇的濃度和得率隨之增加,在0.8 L/min時達到36.37 g/L,但通氣增加到1.1 L/min時,2,3-丁二醇的濃度大幅度降低,說明過高的通氣(供氧)不利于2,3-丁二醇的生成。綜上所述,最優(yōu)的通氣量為0.8 L/min。

        2.3.4 溫度對發(fā)酵的影響 在初始木糖濃度為120 g/L,接種量為7%,pH為5.5,攪拌速率為300 r/min,通氣量為0.8 L/min的條件下,對菌株在不同溫度下發(fā)酵72 h,結果見表7。隨著溫度的增大,菌體濃度表現(xiàn)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當溫度由30℃增加到40℃時,2,3-丁二醇的濃度和得率也先增大后減小,在35℃時,2,3-丁二醇的濃度達到最大為44.20 g/L,表明35℃為生產(chǎn)2,3-丁二醇的最適溫度。

        表7 溫度對利用木糖發(fā)酵的影響

        2.4 響應面實驗

        2.4.1 響應面實驗結果與分析 根據(jù)前面單因素實驗的結果,對pH、溫度、轉速、通氣量4個因素進行Box-Behnken實驗設計,根據(jù)表1因素的水平編碼,進行Box-Behnken中心組合實驗設計,方案與結果見表8。

        2.4.2 回歸模型的建立及其顯著性檢驗 利用Design Exper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二次回歸擬合,得到的回歸方程模型為:2,3-BD=43.54-1.51A-1.32B-1.26C-1.04D+1.13AB+1.4AC-0.69CD-6.07A2-7.23B2-5.86C2-5.86D2。2,3-BD為2,3-丁二醇的濃度?;貧w方程及偏回歸系數(shù)方差分析結果見表9。由表9可知,該回歸模型 P< 0.0001,失擬項 P>0.05,說明該模型回歸方程顯著,失擬項不顯著,模型可用。模型R2= 0.996,R2adj= 0.994,說明該模型與實驗擬合程度較好,能較好地反映各因素與響應值變化的關系,可用于2,3-丁二醇產(chǎn)量的理論預測。回歸方程中的 A、B、C、D、AB、AC、CD、A2、B2、C2、D2對2,3-丁二醇產(chǎn)量影響顯著。通過響應面的數(shù)字最優(yōu)組合分析得到的最佳發(fā)酵條件為:溫度34.75℃,pH 5.9,通氣量 0.65 L/min,轉速 227.85 r/min,理論預測2,3-丁二醇值為最高值43.84 g/L。2.4.3 響應面分析 由圖6-C可知,當固定轉速時,隨著pH的升高,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先升高后降低,趨勢明顯;當固定pH時,隨著轉速的增加,2,3-丁二醇產(chǎn)量先升高后降低,趨勢平緩,升高幅度較小。響應面等高線密集,轉速和pH的交互作用極顯著。圖6-A、B分別為通氣量和溫度、轉速和通氣量之間的交互作用,由圖6-A、B可知,固定通氣和轉速、溫度和通氣量任一因素,隨著另一因素的升高,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均呈現(xiàn)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轉速與通氣量、通氣量和溫度之間的交互作用極顯著。

        表8 Box-Behnken中心組合實驗設計方案與結果

        2.4.4 驗證實驗 響應面優(yōu)化所得最優(yōu)條件:溫度34.75℃,pH 5.9,通氣量 0.65 L/min,轉速 227.85 r/min,理論預測2,3-丁二醇值為最高值43.84 g/L??紤]到發(fā)酵罐的控制問題,將通氣量修正為0.7 L/min,轉速修正為230 r/min,溫度修正為35℃,pH修正為6.0,在此條件下實測2,3-丁二醇的含量為43.75 g/L,優(yōu)化前僅為32.96 g/L,2,3-丁二醇的產(chǎn)量提高了32.7%。

        表9 回歸方程的方差分析

        圖6 溫度和通氣、通氣和轉速、pH和轉速分別對2,3-丁二醇產(chǎn)量交互影響的響應面

        3 討論

        微生物在不同環(huán)境脅迫下的耐受性對于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學品的有效生產(chǎn)有重要意義,因此篩選具有高耐性的菌株成為人們的研究熱點。人們在微生物菌種選育上也具有豐富的經(jīng)驗。首先是從微生物的自然生存環(huán)境中分離微生物,特別是具有特殊性狀,如高溫、耐溫等微生物,但是從自然界直接分離到的野生型菌株積累產(chǎn)物的能力往往很低,無法滿足工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其次經(jīng)過誘變篩選具有優(yōu)良遺傳性狀的菌株,誘變育種雖然突變率高,但其表型隨機、遺傳性質不穩(wěn)定[24]。本研究通過適應性進化的方法在非致命壓力的條件下,篩選出具有高木糖耐性并且其表型和遺傳性質穩(wěn)定的突變菌株。

        目前,由于高耐受性生產(chǎn)菌株對于工業(yè)生產(chǎn)具有重要的意義,越來越多的人致力于耐受性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Weidmann等[25]通過在乳酸乳球菌中過表達嗜酸酒球菌的sHsp,篩選出了具有耐熱和耐酸的乳酸乳球菌,從而提高了工業(yè)菌株的生產(chǎn)性能。Amira等[26]將LmVHA-E1基因從鹽藻屬植物的葉子中分離出來,并轉移到擬南芥中,以提高其對高鹽度和干旱脅迫的耐受性。其研究結果表明,高鹽度和耐干旱耐受性的提高是由于與應激相關基因(如AtNHX1 AtP5CS,AtCAT,AtSOD,AtPOD和AtLEA)表達水平的提高導致鈉離子進入到液泡的能力,滲透調節(jié)的能力和轉基因植物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提高。Gao等[27]通過隨機插入缺失鏈交換誘變方法設計全局調控因子rpoD基因,篩選出了具有耐酸性的大腸桿菌突變體,結合轉錄組和表型分析結果表明,除耐酸性外,大腸桿菌發(fā)生差異的基因中95個有代表性的基因表達上調,178個基因的表達量下調,這些基因在代謝中涉及海藻糖的生物合成,核苷酸的生物合成,碳代謝,氨基酸的利用。一些主要調控因子(ArcA,EvgA,H-NS,RpoS)和基因 /操縱子特異性轉錄因子(GadX,GadW,AppY,YdeO,KdgR)也受到調控。這些結果表明,RpoD作為大腸桿菌生長期的全局調節(jié)因子,從而提高了其耐酸性。雖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們致力于耐受性菌株的研究,但對高糖耐性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適應性進化的方法篩選到了一株高木糖耐性并且高產(chǎn)2,3-丁二醇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株KP2,與親本菌株相比其木糖轉化率提高了174.5%,2,3丁二醇的總體產(chǎn)量提高了227%。為了解釋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對其進行轉錄組學分析,結果表明與親本菌株相比KP2菌株差異表達基因總數(shù)為505個,其中有242基因上調和263個基因下調。對差異表達基因的Pathway分析結果表明KP2的505個差異表達基因中共有453個差異基因比對至113個代謝途徑中,其中與木糖代謝和產(chǎn)物合成直接相關差異表達基因涉及糖酵解、TCA循環(huán)、磷酸戊糖途徑、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謝、跨膜運輸?shù)榷鄠€生理生化過程。對木糖發(fā)酵生產(chǎn)2,3-丁二醇過程中木糖分解代謝、2,3-丁二醇和乙偶姻代謝、丙酮酸代謝、琥珀酸代謝、乳酸代謝、乙酸代謝有顯著影響。這些結果說明了在適應性進化的條件下,微生物通過改變各個代謝途徑來適應新環(huán)境,轉錄組學的分析解釋了高木糖耐性菌株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機理,為以后的分子生物學改造提供參考。由此可見,適應性進化方法作為高耐性菌株的選育途徑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具有廣闊的前景,轉錄組學的分析方法可以為微生物菌株的工業(yè)生產(chǎn)提供借鑒。

        4 結論

        本研究通過適應性進化篩選出一株高木糖耐性并高產(chǎn)2,3-丁二醇的突變菌株KP2,并對原始菌株KPG和突變菌株KP2進行轉錄組分析。結果顯示:KP2菌株差異表達基因總數(shù)為505,其中有242個基因上調和263個基因下調。差異表達基因Pathway分析表明,轉錄水平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信號轉導、跨膜運輸、碳水化合物代謝、能量代謝和其它物質代謝。

        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應用響應面分析法探究了pH、溫度、轉速、通氣量對2,3-丁二醇產(chǎn)量的影響,得到最優(yōu)發(fā)酵條件為:pH 5.9、溫度35℃、轉速230 r/min、通氣量0.7 L/min,最優(yōu)條件下2,3-丁二醇產(chǎn)量高達43.75 g/L,相比優(yōu)化前提高32.7%。

        本研究獲得了高效利用木糖生產(chǎn)2,3-丁二醇的菌株,對表型變化產(chǎn)生的機理在分子水平上進行闡述,并得到了最優(yōu)的發(fā)酵條件,結果可以為2,3-丁二醇的生物轉化提供參考,對2,3-丁二醇的生物法生產(chǎn)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丁二醇木糖克雷伯
        變棲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
        一個空瓶
        1,4-丁二醇加氫進料泵管線改造
        科學家(2022年3期)2022-04-11 23:55:49
        有心的小蘑菇
        食品接觸材料中1,4-丁二醇遷移量的測定
        云南化工(2021年5期)2021-12-21 07:41:30
        布谷鳥讀信
        侵襲性和非侵襲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膿腫CT特征對比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淀粉共混物阻燃改性的研究
        中國塑料(2016年1期)2016-05-17 06:13:05
        阻燃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阻燃性能研究
        中國塑料(2016年11期)2016-04-16 05:25:58
        低聚木糖在家禽中的應用
        廣東飼料(2016年8期)2016-02-27 11:10:01
        国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午夜福利在线yw| 最新手机国产在线小视频| 亚洲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老| 国产一品二品三品精品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女内射| 午夜一级韩国欧美日本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人| 少妇又骚又多水的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国产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热热久久超碰精品中文字幕|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日本熟妇人妻xxxxx视频| 91福利国产在线观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高清理伦片a| 先锋影音av最新资源| 亚洲黄色在线看| 亚洲国产精品天堂久久久|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四川少妇大战4黑人| 国产精品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久久蜜臀av|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丰满大乳高跟鞋| 白白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蜜桃亚洲av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特黄aa级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极品少妇xxxx精品少妇偷拍|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88久久综合 | 国产精品毛片99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一二三四五六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