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獻國
震顫麻痹癥,又稱帕金森氏綜合征,俗稱“抖抖病”,常見于老年人,其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震顫,為靜止性震顫,而在做隨意運動或睡眠時消失。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本病的發(fā)病率居高不下,對于此病,醫(yī)學界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現(xiàn)有藥物只能緩解本病癥狀,且副作用也較大。因此,掌握本病的基本防治要點,加強自我防護,進行家庭護理對延緩疾病進程,提高生存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病的首選藥物為左旋多巴,治療劑量自125毫克開始,每日2次。開始時緩慢增加其劑量和服藥次數,常用量維持在3克,分4次口服,大多數獲得癥狀改善,尤其是運動減少和強直改善。但其副作用也較多,常見有惡心、嘔吐、肝功能異常、血尿素氮升高、心律不齊、失眠等。因此,有嚴重內臟疾病或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者禁用。其次是安坦,為抗膽堿能藥物,對震顫和強直可有部分改善,口服2毫克,每日3次,狹角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者禁用,由于此類藥物影響記憶功能,也不宜用于老年患者。另外還可選用金剛烷胺,其可以和左旋多巴或抗膽堿能劑合用,每次口服100毫克,晨、午各1次,有腎功能不良、癲癇病史和老年患者忌服。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藥物效果及副反應,為藥物的更換及劑量的調整提供臨床依據。
宜進食高熱量、制作精細的食物,如肉元子、蛋羹、蛋糕等,可少食多餐,每天飲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患者進食、飲水時,要集中注意力,并保持坐位,每咬一口吞咽2~3次,以防食物返流,餐后要及時嗽口,保持口腔清潔,病人一定要細嚼慢咽,飲水時可使用吸管。本病胃腸功能多有減退,還可合并胃腸蠕動乏力、痙攣、便秘等癥。此外,本病肌張力明顯增高,肢體震顫,能量消耗相對增加。還有些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癡呆、食欲減退、不知饑飽等。故在病人的營養(yǎng)方面應注意調理??筛鶕∪说哪挲g、活動量給予足夠的總熱量,膳食中注意滿足糖、蛋白質的供應,以植物油為主,少吃動物脂肪。適量進食海鮮類,能夠提供優(yōu)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夠提供多種維生素,并能促進腸蠕動,防治大便秘結?;颊叱龊苟?,應注意補充水分。
功能煅煉的目的在于保持病人良好的運動功能,提高自理能力。本病早期應堅持一定的體力活動,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四肢各關節(jié)做最大范圍的屈伸、旋轉等活動,以預防肢體攣縮、關節(jié)僵直的發(fā)生?;颊呙刻祉殘猿謶敉饣顒?,但應避開過冷過熱的天氣,行走時抬高腿,慢慢走,落地從足跟至足尖,有意識地擺動,避免長時間的坐著,每天活動各關節(jié)至少兩次,家屬可幫忙進行肌肉按摩,翻身拍背,以及作一些四肢伸展、屈曲運動。晚期病人作被動肢體活動和肌肉、關節(jié)的按摩,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
本病早期,病人運動功能無障礙,能堅持一定的勞動,應指導病人盡量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堅持四肢各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日常生活活動,如進食、穿衣、移動等,患者要自己動手做事,增加獨立性,避免過分依賴家人,在一些生活細節(jié)方面,盡可能體現(xiàn)方便性,如手指顫抖較重的病人進餐時可使用支架,并給予適合用手拿取的食物,以方便病人獨立進餐;流涎的病人將手帕隨身攜帶,或用別針別在衣襟上,患者的衣物盡可能用拉鏈代替紐扣和系帶,必要時把便器放在伸手可及處等。
震顫麻痹病人由于手足不自主顫抖,身體平衡性能較差,容易發(fā)生跌倒、燙傷等意外,因此一定要搞好防護措施,一些常用物品如水杯、眼鏡、手紙放在伸手可及處,樓梯上安裝欄桿,移開環(huán)境中障礙物及一些尖銳器物等,家中用物盡可能固定擺放,避免經常移動位置,床上最好加床檔,床鋪要松軟、平整、無硬物、碎屑、潮濕等不良刺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人運動功能發(fā)生一定程度的障礙,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降低。此時宜注意病人活動中的安全問題,走路時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廁下蹲及起立困難時,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動作笨拙,常多失誤,餐食中謹防燒燙傷等事故發(fā)生。端碗、持筷有困難者,為其準備金屬餐具。無法進食者,需有人喂湯飯。穿脫衣服,扣紐扣,結腰帶、鞋帶有困難者,均需給予幫助。
本病老年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等,宜注意居室的溫度、濕度、通風及采光等,根據季節(jié)、氣候、天氣等情況增減衣服,決定室外活動的方式、強度。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預防感冒;晚期的臥床病人要按時翻身,做好皮膚護理,防止尿便浸漬和褥瘡的發(fā)生。被動活動肢體,加強肌肉、關節(jié)按摩,對防止和延緩骨關節(jié)的并發(fā)癥有意義。結合口腔護理,翻身、叩背,以預防吸入性肺炎和墜積性肺炎。翻身時,應注意有無皮膚壓傷,并防止皮膚擦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