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夢
結婚這么些年,家里的吃穿住行一向都由妻子操持,我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逍遙日子。對于廚藝,我沒有任何概念,只會把飯煮熟。如果非讓我做菜,我頂多能煎荷包蛋。
后來,妻子生了二寶。她坐月子那段時間,親戚好友送來不少雞蛋、紅糖、荔枝干。聽說姜汁調蛋對產婦很補,老媽嘗試著做給我妻子吃。但這個小吃不好做,老媽做出來的姜汁蛋不是生了就是煳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既不忍心讓老媽操勞,也想讓妻子吃點兒口感新奇的滋補品,忍不住在她倆面前夸口說:“我來,不就是把姜汁和雞蛋放到一起嗎?我還真不信這個邪。”
大老爺們說話得算話。我又是找人請教,又是上網查資料,最后理論結合實踐,折騰好一番。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多次失敗,糟蹋幾大瓶姜汁和十幾個土雞蛋后,我終于把姜汁調蛋做成功。
您要問我有啥竅門,無非是要注意幾點:一是調姜汁的水要用溫開水。水太燙固然不行,水太涼也做不成功;二是姜汁、雞蛋、溫水三者的比例要適當。加入適量荔枝、核桃干,還有黑芝麻、紅糖、料酒等,可以增香;三是攪拌的次數(shù)和力度有講究。相對來說,次數(shù)多、力道大,做出來的姜汁蛋更有味兒;最后就是蒸的過程中,一定要在旁邊看著,注意火候與時間。
有了妻子與老媽的肯定與鼓勵,再加上做好一件事的成就感、滿足感,讓我對做菜這事陡增十二分的興趣。妻子坐完月子,調理好身體后,選擇繼續(xù)工作。在家從事自由職業(yè)的我,就當仁不讓地做起全職的家庭“煮夫”。
很多事只有做過才能了解其中滋味。做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莫說眾口難調,就是一家四口也是各有偏好。我和兒子喜歡吃辣,妻子喜歡清淡;我喜歡吃魚,兒子厭惡吐刺;我和妻子喜歡海鮮,兒子無肉不歡;兒子喜歡面條,妻子青睞餃子,而我更好黏食。不過,勺把子在咱手里,取舍之道當然也由“煮夫”定奪。誰知,就這樣“想吃啥就做啥”搞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全家人都胖了。這樣下去可不行,出于健康飲食的考慮,我決定重修食譜,努力做到葷素搭配、粗細結合,還要色香味俱全。
于是乎,在我們小家庭的餐桌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和諧場景:各色家常小菜就地取材,有魚有肉,有葷有素,還有湯,偶爾還有飯后甜點?,F(xiàn)在,我可以不夸張地說,我是個認真的優(yōu)秀的家庭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