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亞男 張廣平(通訊作者) 劉群英 伍曼玉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人民醫(yī)院 廣東 廣州 510800)
剖宮產瘢痕妊娠(CSP)是指受精卵、滋養(yǎng)葉細胞種植于剖宮產后子宮疤痕處。病因不清,多數(shù)學者認為剖宮產造成的子宮內膜及肌層的損傷和瘢痕是其原因,胚胎著床于瘢痕處發(fā)生底蛻膜缺損,滋養(yǎng)細胞侵入子宮肌層生長,絨毛與子宮肌層粘連、植入甚至穿透子宮壁,導致膀胱種植、子宮破裂及大出血,是一種醫(yī)源性疾病,屬特殊部位、高度危險的異位妊娠。近年發(fā)病率顯著上升,嚴重威脅年輕婦女的生命健康。本研究對我院診斷CSP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剖宮產瘢痕妊娠分型與治療方式的選擇及臨床效果。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CSP112例病例資料,年齡29.1±5.4歲,孕次4.6±2.1次,產次2.6±1.1次,剖宮產≥2次26例(23.2%),1次86例(76.8%)。
均有剖宮產史,停經史,停經50.7±6.6天,少量陰道流血79例(70.5%),無癥狀18例(16.1%),輕微腹痛13例(11.6%),陰道流血多2例(1.8%),
所有病例均經B超或MRI確診,陰道彩超分型,并據影像學資料(妊娠囊與膀胱間肌層厚度)所有病例重新按2016年疤痕妊娠共識分型[1],便于統(tǒng)計:(1)Ⅰ型是妊娠囊部分或大部分位于宮腔內,妊娠囊與膀胱間子宮肌層變薄,厚度>3mm;(2)Ⅱ型是妊娠囊部分或大部分位于宮腔內,妊娠囊與膀胱間子宮肌層變薄,厚度≤3mm;(3)Ⅲ型是妊娠囊向膀胱方向外凸,妊娠囊與膀胱之間子宮肌層明顯變薄、甚或缺失,厚度≤3mm。
(1)A組(吸宮術組)(20例),予以補液備血及做好急診手術準備后,B超監(jiān)護下行吸宮術;(2)B組(陰式手術組)(79例),完成術前準備,在腰硬聯(lián)合或插管全麻下行經陰道剖宮產瘢痕妊娠物切除術;(3)C組(子宮動脈栓塞術UAE+清宮術組)(13例),采用Seldinger’s技術完成股動脈置管,導管超選擇進入子宮動脈起始部,注入造影劑顯示血管影,采取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子宮動脈灌注甲氨蝶呤100mg,再以直徑1~3mm新鮮明膠海綿顆粒栓塞子宮動脈,數(shù)字實驗血管造影(DSA)證實,栓塞24~48小時內B超監(jiān)護下清宮術。
統(tǒng)計三組患者臨床資料、診斷分型、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前血HCG、術后血HCG恢復時間,術后陰道流血時間、治療效果。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三組臨床資料比較[例(%)]
表2 三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s)
表2 三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s)
分組 A(n=20) B(n=79) C(n=13)住院時間(d) 4.2±1.1 6.4±1.3 10.3±2.4術中出血量(ml) 80.2±20.9 112.8±67.7 15.6±9.7血HCG恢復時間(d) 18.5±6.7 22.4±8.9 20.7±5.9術后陰道流血時間(d) 10.2±3.2 15.4±6.2 6.8±1.2住院費用(元) 2870.7±98.5 6151.2±543.2 24059.7±3594.5
表3 三型CSP的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對比(%)
普遍認為CPS主要病因是剖宮產術導致子宮內膜損傷,子宮切口愈合不良。治療方式多樣性,據文獻[2-5]報道有:(1)藥物治療:適合孕周小、病灶小、病情穩(wěn)定、血HCG<5000mIu/ml患者,包括MTX、米非司酮等,以MTX為首選,療效確切,治療過程需嚴密觀察,但治療周期長,患者精神壓力大不配合治療,臨床實施滿意度低。(2)手術治療:包括吸宮術,陰式、腹式、腹腔鏡下病灶切除+修補術,宮腔鏡下病灶切除術。吸宮術適于妊娠時間短,絨毛植入淺、瘢痕處肌層沒有明顯變薄的情況下,但有術后大量陰道流血及子宮穿孔,臨近臟器損傷等風險,術前需做好備血及手術準備等應急處理。腹式瘢痕病灶切除術,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臨床目前多不采納;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術,對手術者要求高,必須具備腹腔鏡復雜全宮功底及高超血管縫合技巧,避免縫合宮頸管;宮腔鏡下病灶切除術,可視性高,創(chuàng)傷小,因孕期血管暴露宮腔,使用單極電切器械,水中毒發(fā)生高達30%以上,目前使用雙極電切器械,可減少水中毒發(fā)生,但仍不能完全杜絕,也存在出血多導致視野不清,有學者建議術前預防性子宮動脈栓塞,或藥物治療后再手術。陰式手術近幾年逐漸推廣,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出血少等優(yōu)點,臨床實施效果好,但包塊較大、子宮粘連、位置較高的病例存在術野小,暴露困難,對術者技術要求高。(3)UAE+清宮術:已被證實是有效的治療方法,栓塞術后24~48小時B超監(jiān)護下行清宮術,可縮短血HCG恢復時間及包塊消失時間,減少包塊吸收過程中再次發(fā)生大出血。但其費用高,住院時間長,有文獻報道[7]介入術后有卵巢早衰、宮腔粘連風險。
治療方法選擇需結合患者生命體征、血HCG值、包塊大小、CSP分型綜合考慮,目前各種治療方法對妊娠周數(shù)、血HCG值及包塊大小無統(tǒng)一金標準,本研究臨床資料分析,112例病例為生命體征平穩(wěn)、B超提示妊娠囊≤8周,包塊≤4cm的病例,探討此研究范圍內3型CSP最佳治療方法及臨床療效。有學者[3]認為妊娠囊≤7周,肌層≥3.5mm,可選擇性超聲引導下吸宮術,本研究發(fā)現(xiàn)A組16例I型CSP均治愈。三組臨床資料比較A組血HCG<10000mIu/ml、病灶包塊<2cm、B超提示妊娠囊<7周有顯著差異(P<0.05),證實妊娠囊<7周、血HCG<10000mIu/ml、病灶包塊<2cm的I型CSP超聲引導下吸宮術是可行的,并且住院時間短,住院費用低,患者滿意度高,但對超聲提示血流豐富病例,仍需慎重實施。Ⅱ型CPS行吸宮術,我院治愈率50%,1例Ⅱ型CPS行吸宮術,術后1周發(fā)現(xiàn)瘢痕處混合性包塊,血HCG呈下降趨勢,未處理,定期復查發(fā)現(xiàn)瘢痕處包塊月經恢復后消失,2例Ⅱ型CSP清宮術后采取其他治療方法:1例Ⅱ型CSP術前血HCG>10000mIu/ml,術后14天血HCG下降后上升,B超子宮瘢痕包塊增大行陰式手術;I例Ⅱ型CSP,術前血HCG>20000mIu/ml,清宮術后陰道流血多行子宮動脈栓塞術。術后回顧分析發(fā)現(xiàn)術前3例患者彩超均提示瘢痕處包塊與肌層分界不清,局部血流豐富,故血HCG>10000mIu/ml,B超提示包塊血流信號豐富的Ⅱ型CPS采取吸宮術,也需慎重選擇。C組臨床資料顯示血HCG>10000mIu/ml、病灶包塊<2cm、B超提示妊娠囊<7周有顯著差異(P<0.05),C組9例I型CSP病例術前血HCG>10000mIu/ml,最高達87365mIu/ml,病灶包塊<2cm、B超提示妊娠囊<7周采取UAE+清宮術,完全治愈,術中應用MTX,雖術前高HCG值,術后HCG值恢復時間與A、C組無顯著差異(P<0.05),隨訪病例未發(fā)現(xiàn)卵巢早衰。所以對于I型CSP血HCG>10000mIu/ml,病灶包塊<2cm、B超提示妊娠囊<7周采取子UAE+清宮術,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但因住院時間長,住院費用高,患者滿意度低,限制臨床推廣。本研究發(fā)現(xiàn)。1例Ⅲ型CSP(合并動靜脈瘺)采取C組治療方式,術前血HCG4408.1mIu/ml,包塊直徑4cm,UAE術后24小時行清宮術,術后1小時陰道大量流血行腹式全子宮切除術,術后出現(xiàn)傷口感染。術中發(fā)現(xiàn)瘢痕處妊娠物未清除干凈,因Ⅲ型CPS妊娠物侵犯肌層深,清宮術可能無法完全清除,術后仍有陰道大出血風險,最終導致子宮切除,如合并子宮動靜脈瘺,清宮術風險更大,Ⅲ型CSP選用C組治療風險明顯大于Ⅰ、Ⅱ型CPS,不宜選擇此種治療方式,文獻報道[5]Ⅲ型CSP選擇子宮動脈栓塞聯(lián)合陰式或腹腔鏡瘢痕妊娠切除+修補術治療效果較好,本研究Ⅲ型CSP臨床病例少,仍需大樣本證實。本研究79例各型CSP采取陰式手術,均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僅1例Ⅲ型CSP因合并動靜脈瘺術后需介入治療止血。文獻報道[6]陰式手術適合于陰道宮頸暴露良好、包塊≤4cm的Ⅱ、Ⅲ型CPS,本研究B組臨床資料顯示血HCG>10000mIu/ml、病灶包塊<2cm、B超提示妊娠囊<7周有顯著差異(P<0.05),我院臨床證實陰式手術實施具有手術快捷,療效確切,住院時間短及住院價格相對低,對設備要求不高,術中可同時修補子宮切口憩室,減少切口再次妊娠風險,使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滿意度高,利于基層醫(yī)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