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滟華
(成都航天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近年來,歐美醫(yī)學界推崇一種全新的康復外科理念:快速康復外科[1],其特點為大幅縮短住院時間,顯著改善術后康復速度。通過在圍手術期應用已被證實有效的方法加快[2]患者術后康復,減少手術應激:其主要依靠麻醉、微創(chuàng)手術、圍手術期護理3個環(huán)節(jié)實現??焖倏祻屯饪圃缙诘某珜д呒皩嵺`者是丹麥外科醫(yī)生Kehlet[3],他早在2001年就率先提出了此概念,并在許多種的手術病人中積極探索其臨床可行性及優(yōu)越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控制手術當天及術后液體輸入是圍手術期護理中一個重要的問題。證據表明減少液體輸入量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縮短術后住院時間[4]。因此,在維持患者生命體征正常的情況下,應限制患者術后的液體輸入。本文為了探討限制輸液量在腹腔鏡膽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術后的應用對機體康復的影響,現將我院臨床應用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病例選擇:30~60歲經B超或腹部CT檢查確診,單純性膽囊結石,非急性發(fā)作期,擇期手術患者,沒有胃腸道及其他伴發(fā)疾病。隨機將我院30~60歲120例經LC手術患者分為常規(guī)輸液量組(對照組)和快速康復限制輸液量組(實驗組)各60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46.3±5.6)歲;實驗組: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44.1±6.8)歲。
兩組患者術前均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對照組術中不限制補液,術后常規(guī)補液至患者進食后逐漸減量,平均約3000ml/天,平均共約4.5天;實驗組術中術后均限制補液,術后只輸入抗生素及止血藥物,約1000ml/天,平均三天后停止補液。
(1)術后詳細記錄患者肛門恢復排氣時間、恢復進食時間、下床活動等恢復情況,并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住院平均時長及住院總費用。(2)患者麻醉蘇醒后2小時開始每小時聽診并記錄患者腸蠕動直至完全恢復(4~5次/分表示腸蠕動完全恢復[5])。(3)出院后進行隨訪,對手術結果、切口愈合、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患者的意見及滿意度及時記錄分析。
表1 對照組與實驗組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患者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腸蠕動恢復時間、患者的進食時間及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比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實驗組腸蠕動恢復時間、患者的進食時間及術后下床活動時間比較
快速康復外科主要靠麻醉、微創(chuàng)手術、圍手術期護理3個環(huán)節(jié)實現,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生活質量高、住院時間短和瘢痕小的優(yōu)點[6]。不僅減輕患者痛苦,同時也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促進患者康復。
手術當日及術后液體輸入量多少是快速康復外科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傳統(tǒng)方法中,手術當天液體輸入量在3.5~5.0L,術后3~4d輸入約2L/d,可能導致圍手術期體重增加3~6Kg。本研究顯示,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論,限制輸液量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一方面,由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胃腸道功能影響較小[7],減少輸液量可使患者更早的感覺到饑餓,縮短腸蠕動恢復時間,使患者進食時間提前,更加有利于胃腸機能的快速恢復;另一方面,減少輸液量可縮短患者輸液時間,使患者不受輸液的限制而提前下床活動,不但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同時可避免長時間臥床帶來的各種潛在并發(fā)癥,如壓瘡,墜積性肺炎,靜脈血栓等;最后就患者心理方面[8-9]而言,機體各種功能的提前恢復不但使患者增強了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也使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大大提升。此外,蔣敏峰[10]的研究顯示大量補液會加重心肺負荷,容易造成腸麻痹,影響凝血及纖溶系統(tǒng),減少輸液量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且縮短術后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主要是為了控制圍手術期的病理生理學反應,促進病人康復,而不是僅僅是為了早期出院。它的意義不僅在于減少了治療費用,更重要地是為患者提供了更好且更有效的醫(yī)療服務。盡管這些方法可以減少費用,但它們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減少并發(fā)癥、提供更好地預后來改善外科手術治療。因此,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限制輸液量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中應用是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