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軍,徐 林,鄧 麗,李相逢,左梅芳,張金虎
(1.開封市祥符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河南 開封 475100;2.開封市農(nóng)林科學(xué)研究院)
開農(nóng)176是開封市農(nóng)林科學(xué)研究院選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種,屬疏枝直立普通型大粒型花生品種,品種來源:開農(nóng)30×開選016。2013年通過全國花生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鑒定編號:國品鑒花生2013001,并通過河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豫審花2013002。該品種是國內(nèi)第一個通過國家鑒定的高油酸花生品種。
開農(nóng)176是油食兼用普通型中早熟花生品種,生育期126 d左右。株型直立,連續(xù)開花,主莖有花序。平均主莖高40.6 cm,平均側(cè)枝長45.8 cm,總分枝9個左右,結(jié)果枝7個左右,單株結(jié)果數(shù)14個左右。葉片深綠色,橢圓形,花冠黃色。莢果普通形,縮縊程度弱,果嘴明顯程度弱,表面質(zhì)地中,平均百果重231.2 g,平均飽果率73.44%。籽仁橢圓形,種皮淺紅色,無裂紋、無油斑。平均百仁重87.5 g,平均出仁率69.6%。籽仁含油量51.25%、蛋白質(zhì)25.31%、油酸76.80%、亞油酸6.90%。中抗青枯病、銹病,抗葉斑病、叢生型病毒病。耐澇性中等,種子休眠性強,抗倒伏能力強。2011年莢果單產(chǎn)4 425 kg/hm2,比對照花育19增產(chǎn)7.4%;2012年莢果單產(chǎn)5 197.5 kg/hm2,比對照花育19增產(chǎn)6.61%。2011年籽仁單產(chǎn)3 000 kg/hm2,比對照花育19增產(chǎn)2.90%;2012年籽仁單產(chǎn)3 620.1 kg/hm2,比對照花育19增產(chǎn)4.49%。適宜在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淮北地區(qū)花生產(chǎn)區(qū)種植。
2.1.1 選擇適宜土壤 開農(nóng)176花生適宜的土壤條件是耕作層疏松、活土層深厚、中性偏酸,排水和肥力特性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土壤酸堿適宜,pH值為6~7。
2.1.2 精細整地 精細整地的總體要求是土壤疏松、細碎、不板結(jié),含水量適中,排灌方便。結(jié)合耕地施足基肥,將生育期全部的鉀肥、磷肥、有機肥及少量氮肥施入土壤。
2.1.3 種子準備 花生剝殼前進行曬種和選種。晾曬后精細選種,挑選無霉變而飽滿的花生莢果留種,剝殼時間離播種期越近越好。剝殼后選擇粒大飽滿、皮色亮澤,無病斑、無破損的籽粒留種,并進行藥劑拌種。
2.1.4 適時播種 豫東地區(qū)開農(nóng)176不同生育時期適宜溫度和適宜時間見表1。開農(nóng)176出苗最適宜溫度為25~30℃,較普通花生品種高3℃左右。溫度低于14℃不出苗。開農(nóng)176花生適期播種有利于一播全苗、壯苗,打好花生豐產(chǎn)基礎(chǔ)。
表1 豫東地區(qū)開農(nóng)176不同生育時期溫度和時間
2.2.1 播種密度 根據(jù)河南各地花生地地力情況,春播播種密度為13.5萬~15萬穴/hm2,每穴2粒;麥套和夏直播播種密度為15萬~16.5萬穴/hm2,每穴2粒。小麥與花生共生期以不超過15 d為宜。
2.2.2 播種深度 播種深度以4~5 cm為宜。播后及時鎮(zhèn)壓,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土壤下層水分上升,防止種子落干,便于種子萌發(fā)出苗。
開農(nóng)176花生苗期、花期干旱缺水,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減少花數(shù);下針期缺水,果針入土困難,即使下了針,子房也不能膨大;結(jié)莢期缺水,則嚴重影響莢果發(fā)育,明顯減少結(jié)莢數(shù);成熟期缺水,則莢果飽滿度、出米率降低。但開農(nóng)176花生亦是比較耐旱的作物,抗?jié)承圆?。田間積水過多,土壤缺乏空氣,導(dǎo)致根系發(fā)育不良,根瘤少,則固氮能力弱,植株發(fā)黃矮小,開花節(jié)位提高、下針困難,結(jié)實率、飽果率降低,爛果增多,影響花生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故應(yīng)根據(jù)當?shù)亟涤昵闆r及時灌排水。
2.4.1 苗期追肥 應(yīng)在始花期前施用,以氮肥為主,磷、鉀肥配合。一般施氮肥120~150 kg/hm2,或復(fù)合肥300~450 kg/hm2。苗期追肥適宜開溝條施。
2.4.2 花針期追肥 開農(nóng)176花生始花后,植株生長旺盛,有效花大量開放,大批果針陸續(xù)入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量急劇增加,應(yīng)根據(jù)花生長勢長相,及時追肥。此時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較強,氮肥用量不宜過多,以追磷、鉀、鈣肥為主,以免引起徒長。
2.4.3 葉面噴肥 開農(nóng)176花生生長后期,用磷酸二氫鉀3 kg/hm2,對水900 kg/hm2,進行葉面噴施。每隔7 d噴一次,連噴3次。
在盛花后期或植株高度達35 cm左右時,噴施植物生長延緩劑,防止花生旺長倒伏,提高花生產(chǎn)量。
2.5.1 噴施多效唑 多 效 唑 噴 施 濃 度 為100~200 mg/kg,用藥液450 kg/hm2。多效唑用量過大或過早施用均會嚴重影響花生莢果發(fā)育,使莢果變小、果殼變厚,且其殘留量較大。多效唑長期連茬施用,對下茬作物會造成一定影響。
2.5.2 噴施5%烯效唑 5%烯效唑噴施濃度為50~60 mg/kg,用藥液450 kg/hm2。烯效唑在植物體內(nèi)和土壤中降解均較快,基本上無土壤殘留,對人畜低毒。烯效唑用量小、作用效果明顯,可取代多效唑。
中耕除草費工費時,尤其是花生的扎針期,也是雜草的發(fā)生高峰期,人工中耕除草易折斷果針,影響花生產(chǎn)量。化學(xué)除草不僅省工省時,而且雜草的防除效果好。雜草不同,其防除時期、用藥量、用藥方式方法也不同,具體見表2。
開農(nóng)176常見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網(wǎng)斑病、白絹病、青枯病,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棉鈴蟲、造橋蟲、斜紋夜蛾和地下害蟲地老虎、蠐螬等。
2.7.1 農(nóng)業(yè)防治 合理輪作,花生收獲前清除病殘秧枝,收獲后及時深翻土地凍垡,減少田間越冬菌源蟲源等。
2.7.2 藥劑防治 生產(chǎn)上應(yīng)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的種類及危害特點,及時對開農(nóng)176花生進行化學(xué)藥劑防治。
表2 開農(nóng)176雜草防除技術(shù)
一般以植株由綠變黃、主莖仍有3~4片綠葉、大部分莢果成熟、飽果率達到75%以上,作為成熟的標志,此時可以收獲。
新收獲的開農(nóng)176花生,成熟莢果含水量在50%~60%,一般經(jīng)過5~6 d日曬,然后堆放3~4 d,使種子內(nèi)的水分散發(fā)到果殼。再攤曬2~3 d,待含水量降至10%以下時,即可貯藏。
收獲及貯藏過程中,應(yīng)特別注意防止混雜,確保開農(nóng)176的品種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