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茁松
屈原的《天問》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偉大的疑問傳統(tǒng),從某種意義上,我們需要把《天問》看作比《離騷》更加重大的個人作品。
沈從文出生在屈原身經(jīng)乃至于可能生于(屈原故鄉(xiāng)在湘西的說法由來已久)的湘西,他的血脈里,流淌著天問的血清素。
1931年,沈從文在《自傳》中這樣寫道:
“我生活中充滿了疑問,都得我自己去尋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時便有點發(fā)愁。就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處去看,各處去聽還各處去嗅聞,死蛇的氣味,腐草的氣味,屠夫身上的氣味,燒碗處土窯被雨以后放出的氣味,要我說來雖當時無法用言語去形容,要我辨別卻十分容易。蝙蝠的聲音,一只黃牛當屠夫把刀刺進喉中時嘆息的聲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黃喉蛇的鳴聲,黑暗中魚在水面撥刺的微聲,全因到耳邊時分量不同,我也記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時,夜間我便做出無數(shù)稀奇古怪的夢?!?/p>
這是對于自然的疑問。
還有對于社會的疑問。
上世紀40年代他在西南聯(lián)大當國文教師,同時寫散文。學生周定一在《沈從文先生瑣記》中記載了沈先生的一段話:
“情形雖已夠艱苦,實際并不氣餒!日光多,自由多,在日光之下能自由思索,培養(yǎng)對于當前社會制度懷疑和否定的種子,這是支持我們情緒的撐柱,也是重造這個民族品德的一點轉(zhuǎn)機!”
當然,重造民族的品德,不僅需要懷疑的“?”號,也需要贊美的“!”號。
“你看,這只古瓶多美,多動人!”這是學生趙瑞蕻《獻給沈從文師的詩》對先生的錄音?!八v到某地風景,某種文物,一時興奮,常用的感嘆詞是‘米(美)極了,‘真米(美)呀?!边@是學生杜運燮在《可親可敬的“鄉(xiāng)下人”》一文中的錄音?!俺3R姷降膿嵴拼笮Φ哪印菗嵴贫皇桥氖?,兩手那么輕輕一合;而笑則是張口大笑。不論是表示驚嘆(美極了?。边@是同行金在《淚珠》一文給大師的錄像。
而老朋友李健吾這樣定位沈從文:“他熱情崇拜美?!毙孪嘧R嚴文井這樣總結(jié)沈從文:“從文先生對于美具有一種特殊的敏感。他涉獵的范圍很廣。他曾向我們談到過一些文物,欣賞那些東西的造型美?!髞砦以谶@方面的知識也不見有所長進,對他所談的具體內(nèi)容因不在行而全部忘卻,只記得他最寄以深情的一個字,美?!?/p>
他點贊美,到什么地步呢?
荒蕪在《沈從文先生的詩》中提到沈先生一首名為《漓江半道》的短詩:“綠樹蒙茸山鳥歌,溪間清潤秀色多。船上花豬睡容美,岸邊水牛齊過河。”作者發(fā)現(xiàn)了豬的睡容美,而且大膽地寫進了詩歌!
李霖燦在《一封不說哀傷文字的追悼信》中說到沈先生的一個審美軼事:從文先生憑想象為他的學生雪山之行寫一篇小說,已經(jīng)開了頭。聽到學生把他們登玉龍山的真情實況作了最詳盡的報告后,沈從文說:“比我所能想象的還要美上十倍,這篇小說是沒辦法寫下去了?!鄙蛳壬哒嬲拿?,甚至于為之沉默無言。
在《長河不盡流》一書的最后,兒子沈虎雛《團聚》一文記載了父親愛美的故事:
“文革”初起不久,一天他獨自一人在故宮拔草,天寂地靜,花開得極美,他恍有所感。忽然天安門外傳來海潮般的萬歲之聲,哄哄嚷嚷,他覺得這么多人忘了這份大自然的美色,實在奇怪,可惜。
還有:
我被祈年殿的莊重完美鎮(zhèn)呆了,什么也說不出。
爸爸指著那高處:“梁思成伯伯上去過,測繪了所有構(gòu)造?!?/p>
他還講北京另外許多建筑多美,但又說:
“嘖!可惜了!很多已經(jīng)毀掉了!”
這是沈先生留給我們的一串感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