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賽男
摘要:納蘭性德的邊塞詞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哀傷,前人謂其詞“哀感頑艷”,這種哀傷有異于花間派和北宋大部分婉約詞人作品中的愁情,它也脫離了古典詩詞傳統(tǒng)的“春女善懷”或“秋士易感”的情感主題。
關鍵詞:納蘭性德;邊塞詞;情懷
1 壯志難酬之愁
納蘭出生于貴族之家,是清初納蘭明珠的嫡長子,其父位高權重,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浩封一品夫人。其家族葉赫那拉氏,屬滿洲正黃旗,與皇族多有姻親往來,為清初八大貴族之一。從血緣關系論,納蘭與康熙當是表兄弟。顯赫的家世和與皇族關系的密切,讓納蘭生來就被世人所羨艷。納蘭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17歲便入太學讀書,22歲殿試中二甲第七。納蘭自小受漢族士人“學而優(yōu)則仕”思想的影響,他想通過科舉考試這一重要途徑獲得為國家民族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徹底完成一個儒生政治家的人生之路。然而“天子用嘉”,納蘭雖中進士,卻被授予三等侍衛(wèi)(再遷至一等),納蘭作為康熙身邊的侍衛(wèi),皇帝每次出巡,他都是“日侍上所,巡幸無遠近,必從?!痹诰┏堑臅r候要時常伴隨帝王左右隨時聽候差遣,出巡的時候要扈駕隨行,狩獵時要跟隨保護安全,飲食起居無不兼顧。這些日常工作十分繁瑣且絲毫不能出差錯,納蘭心思敏感細膩,倍感約束和不自由?!氨葋韽氖掳榜R間,益加疲頓,發(fā)巳種種,而執(zhí)殳如昔,從前壯志都已隳盡?!奔{蘭徒有一番報國之志卻無法施展,當年滿腔豪氣的遠大志向也被這些瑣事所消磨殆盡。
上闋開篇“已慣天涯莫浪愁”,詞人厭倦年年羈旅天涯的生活,這里故作反語。他告誡自己,已習慣離別便不必再懷愁,“莫浪愁”三字恰恰說明他正“愁”,“莫”字只是無力的安慰罷了?!皠谌恕币辉~出自《詩經·小雅·巷伯》,“勞”不僅僅是勞苦之人,更是憂勞之人。他一生都作為仆從跟隨康熙由南到北扈駕遠行,無法大顯身手地為國家社稷、黎民百姓建功立業(yè)。納蘭一生錦衣玉食,他的所有憂勞都集中在理想的遙遙無期,還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辛酸苦楚,個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最后一句“勞人只合一生休”正是他對自己人生最后的喟嘆。
2 離人思鄉(xiāng)之苦
自古多情傷離別,思鄉(xiāng)念家之情也是納蘭邊塞詞的一個重要內容。納蘭曾這樣形容自己:“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彪m然納蘭性德自己身處高堂之上,結交的友人卻是“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彼x擇朋友從不論出生門弟,他的大多數友人里,例如顧貞觀、朱彝尊、陳維崧等人都是不落俗的江南漢族布衣文人。納蘭向他們學習漢族文化,深厚的漢文化底蘊和他本身所具有的滿族人的不羈與無拘無束,形成了其“清新自由,不拘于一格”的詞風。
侍上巡幸的生活,使納蘭常常被迫離家千里之外,與最鐘愛的妻子盧氏聚少離多。納蘭20歲時與盧氏成婚,婚后琴瑟和諧生活幸福,然而三年之后盧氏難產之死帶給他巨大的沉痛與打擊。此后與江南才女沈宛相識相愛,可惜好景不長,在家族的壓迫下,情投意合的兩個人被迫分開??v觀納蘭性德31年短暫的一生,郁積了得不到家族理解和向往的自由愛情之苦悶。在他的邊塞詞中,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是夢非夢,妻子的身影時常伴其左右。受封建思想影響,從來詞史上寫禮教社會以外的愛情詞多,寫禮教社會認可的夫妻真誠相愛的詞少。大多數詞人的情詞指向青樓女子、紅粉知己,比如晏殊、柳永,少有人把詞中的深情與妻子結合起來。而在納蘭邊塞詞中,妻子、家園成了他邊塞詞的核心意象。如這首《長相思》:
再來看這首《清平樂》:
煙輕雨小,望里青難了。一縷斷虹垂樹秒,又是亂山殘照。
憑高目斷征途,暮云千里平蕪。日夜河流東下,錦書應托雙魚。
這是一首在旅途中產生的作品,詞中既沒有壯闊的場景描寫,也沒有恢弘大氣的氣勢,煙雨朦朧之中,正是詞人離情最濃之時,觸目之處,皆是高山殘壁夕陽濃云。由景生情,又借景抒情,詞的前半部分似乎是對友人離別的難舍之情,而最后一句“錦書應托雙魚”又似是寫給自己的愛人。不管是對朋友或愛人,都能看出納蘭性德的至真至性。正是因為對親情愛情友情的珍惜,他在邊塞詞中的思鄉(xiāng)怨離之情才格外令人感動。
今古山河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3 結語
納蘭性德一生的邊塞詞,有感慨興亡,有吟詠古跡,有抒發(fā)鄉(xiāng)思,有描寫塞外風光,他把對邊塞的目之所睹、耳之所聞、心之所思,真切生動地通過筆下之詞一一展現出來,既有凄婉迷離之美,又有沉郁豪放之氣,婉約與豪放融于一體,構建起納蘭邊塞詞的獨特藝術。
“深秋遠塞若為情”,這就是納蘭邊塞詞特點的概括。他掙扎與仿徨,在哀嘆著興亡與羈旅愁思之外,更融入了他本身對于人生、時空、歷史的特殊感悟。三百多年過去了,納蘭《飲水詞》歷久彌新,讓我們走進了他細膩敏感的內心世界,感觸到他豐富矛盾的情感世界。納蘭邊塞詩,是納蘭人格化的藝術結晶,是納蘭思想抱負的濃縮,是納蘭詩詞創(chuàng)作個性的突出表現,他的邊塞詞為清初詞壇的中興做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納蘭性德.詞人納蘭性德手簡·致嚴繩孫簡[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2]顧貞觀:《祭文》,張秉戍《納蘭詞箋注》[M].附錄552.
[3]嚴迪昌.清詞史[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
[4]納蘭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趙秀亭.馮統(tǒng)一箋?!讹嬎~箋?!穂M].北京:中華書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