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四五十年代的影壇巨擘,偉大的演員。他在短暫坎坷的生命歷程中,為后世留下了18部參演作品,貢獻了教科書般的演技!他的代表作都在中國電影史上舉重若輕:《太太萬歲》《哀樂中年》《假鳳虛凰》《腐蝕》《夜店》《艷陽天》。作為導演,他執(zhí)導的電影《關連長》《雞毛信》《天仙配》《霧海夜航》《我這一輩子》等堪稱影壇珍寶!
同時,他筆耕不綴,勤于寫作,還為我們留下了140多篇文字。他的筆,寫下了作為藝術家的他對戲的癡迷與研究,寫下了他對于時代世事的觀察與灼見,寫下了他對生活的敏感與洞察,寫下了他對自我的剖析與認識。
寫作、演戲、編曲、執(zhí)導、戲曲……他是如此的全才!然而,天妒英才,令他的人生如此短暫!1957年,被劃為右派的他再次登上《霧海夜航》中的那艘巨大沉船“民主三號”,告別生,也未知死,從此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但他璀璨耀眼的人生,以及他為后世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都會永不磨滅!
話劇表演的幸與不幸,恰好成為了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幸福的是,話劇演員與觀眾,同時共有一個空間,感受他們歡笑與淚水。不幸的是,他們那讓人感動的表演,無法在現(xiàn)如今的我們眼前重現(xiàn)。石揮,這個被譽為中國的話劇皇帝,讓梅蘭芳為其演技動容流淚:“我忘了我這是在看戲”;也讓曹禺不得自謙:“石揮演的魯貴,比我寫的都好”的石揮,其話劇表演,我們是無緣也無能目睹了,但不幸中的萬幸,尚且還有留存中的文字。
電影史學者李鎮(zhèn)先生,搜遍全國多家館藏圖書數(shù)千詞條,按文章類型與發(fā)表時間,重新整理總結出的147篇,關于石揮的演出手記、論文、札記、小說、劇本、譯作、甚至樂譜和圖片等等,集結成一套“石揮全集”,各分為《石揮談藝錄:把生命交給舞臺》,《石揮談藝錄:演員如何抓住觀眾》,和《石揮談藝錄:霧海夜航》。其中以真實翔實而豐富的史料為基礎,還原了我們已經(jīng)看不到,也不曾看見過的石揮的多重側面和形象。
本雅明說過,每一次每一種翻譯都是原著死后的重生。關于石揮的著作,早在之前已有過《石揮談藝錄》,《石揮的藝術世界》等等,但為什么要還要再版,是得益于編者李鎮(zhèn)先生的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整理收集,得以成為迄今為止最完整的石揮著述輯錄,也是讓石揮和他的作品的重新進入我們視野的續(xù)命與重生。
對于中國話劇電影研究感興趣的朋友,當然很有必要必備一套。但是作為普通讀者的我們,故人石揮,也有什么閱讀的意義呢?這樣一個像高爾基一樣生命經(jīng)歷傳奇(張愛玲語),像讓?谷克多一般,在話劇、電影、音樂、寫作都有所建樹,在創(chuàng)作與理論之間結合完美的多面手的魅力人物,其實早在五十年前的現(xiàn)在,他曾存在過。
石揮的存在意義,不是出于一種對故人的懷舊膜拜,去神話他,而是他本身就像一塊晶瑩透徹的琥珀,集約了牽連著那整個時代和那個時代的中國藝術。我們通過石揮的這一時代象征,能夠看到了過往時代的痕跡。所以說,了解石揮,卻又不至于了解他的個人。而作為現(xiàn)在的讀者的我們,在對比過往的觀照中與此同時,其實不也促進了我們對我們自己的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