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倉頡
解放初期,廣東有一位玉石行的老板,姓“度”,他以全部家產(chǎn)作抵押,買進了一塊罕見的巨型“黑烏沙”石,度老板認定這是一塊“滿玉”,誰知切開后,只有一道比紙還薄的綠線,什么也做不成。度老板當場吐血倒地,一病不起,臨終前,他把三個未成年的兒子叫到床前,從箱子里拿出三塊模樣相仿的石頭,三個兒子一人一塊,叮囑他們說:“兒啊,這是咱家最后一點家底,現(xiàn)在分給你們。記住了,不要輕易出手,實在困難了,就以原石賣掉,千萬不要心存貪念把石頭切開!你們到死都要記牢一句話:賭命別賭石!”說完,度老板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那么,這三塊石頭有什么秘密呢?原來,在三塊原石上,不知是什么時候的哪位玉石老板,憑借多年高超的“擦石”技藝,分別為它們開出了“天窗”。什么叫擦石?就是在原石上用砂條仔細磨出些綠點,憑這些綠點就可直觀地判斷出內(nèi)中翡翠的成色,這種方法叫“開天窗”,高超的擦石技藝可以將一塊不起眼的普通石頭“擦”成絕世珍寶。
過了十幾年,三個兒子相繼長大成人,也終于有了這么一天,他們都窮得揭不開鍋了,于是便想起了爹去世時留下的玉石。大兒子、二兒子分別托人聯(lián)系到香港大老板,將玉石賣了很好的價錢,只有小兒子度若飛不甘心,他想,這玉石有這么好的表現(xiàn),如果僅當坯料賣掉,豈不可惜?于是就決定自己切開,從此做老板,不料石頭切開后,兩面白,空空如也,連一絲綠影兒都沒有!度若飛一聲長嘆,從此,他遠離家鄉(xiāng),跑到云南騰沖做起了切石匠。
賭石行流行這么一句話:“一刀窮,一刀富,一刀穿麻布。”買家賭得玉石后,如果不再以原石出手,就將石頭切開,將里面的翡翠明料出賣,獲取最大的利潤,有的人因此一石發(fā)家;也有的一敗涂地。干切石的幾年里,度若飛看慣了這種大悲大喜的場面。
幾年里,度若飛練就了一手高超的切石手藝和鑒石眼力。這一天,來了一位臺灣商人,他將一塊石頭劃好切線后交給度若飛,度若飛看了看石頭,出于好意,對商人說:“先生,這線應(yīng)該再往下劃一點?!闭l知那商人不聽,反而訓斥道:“你懂什么?好好干你的活,別切偏了。要是一刀不見綠,這石頭就送你了。”
度若飛不吭聲了,照著那位商人的吩咐一刀切下去,誰知竟然是“兩邊白”,商人傻了眼,照之前的說法,將石頭送給度若飛。度若飛說:“我不白要,請您賣給我?!鼻锌宓氖^不值幾個錢,商人隨口要了五千塊的價,度若飛馬上拿出五千塊錢付給那商人,然后按照他原先提示的位置切了一刀,嗨,滿色,全是翠綠!那位商人見了,懊悔不已,又不忍放棄,不得不掏出五十萬,又將自己五千塊錢賣出的石頭買了下來。度若飛的老板知道了這事,便將度若飛辭退了。
之后,度若飛拿著五十萬做本錢,做起了玉石生意,憑他多年的賭石天分和一雙點石成金的手,漸漸的,度若飛從一個普通的切石伙計,搖身變成赫赫有名的玉石商人。
故事還在后頭。有一年冬天,一個香港商人帶了件貨過來,附近的玉石同行都去看了,又都搖著頭回來了。度若飛早已得到了消息,只是沒有急于露面,有意晾他一晾。等到本地的玉石界名家差不多全過了眼、就剩他度若飛一人還沒過目時,他才邁著小方步不緊不慢地踱進了鑒石現(xiàn)場。
度若飛一進門,遠遠地只瞄了一眼,就被這塊奇異的石頭吸引住了:這石頭形狀像葫蘆,約四十公斤左右,乍一看,像塊普通的脫沙皮石,石頭上大腿粗的一片松花,顏色極艷,極鮮,黃紅鹽沙皮上有幾粒癲點,就是這幾粒不起眼的癲點,讓眾多的玉石玩家望而卻步。度若飛仔細觀察了一下,癲點呈淡黑色,看上去不硬,軟乎乎的,他裝作不經(jīng)意的樣子用指甲殼一刮,心中不由一陣狂喜:這極有可能是一塊“半邊綠”!
所謂“半邊綠”,度若飛以前切石時也曾遇到過:石頭從中切開時,兩面白,不見綠,貨主不甘心,順手對其中的一面又橫切了一刀,就在這時,奇跡出現(xiàn)了——離原切面2厘米之內(nèi)全是晶瑩剔透的上等翡翠。許多玉石玩家一生也難見“半邊綠”一次,照眼下這么大個兒的石頭計算,這“半邊綠”至少可以賣到一千萬!
度若飛按捺住心頭的激動,不露聲色地問貨主:“什么價?”
貨主神色很平靜,他要度若飛給個價,度若飛說“二百萬”,這已經(jīng)是個高價了,但貨主揮了揮手,一副免談的架勢,這下度若飛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他伸出五個指頭:“再加五十萬,封頂,多一分不談!”
貨主還沒開口,旁邊卻有人按腔了:“我出三百萬!”度若飛吃了一驚,朝說話的人望去,卻是一個面生的年輕人,似乎剛?cè)胄胁痪谩6热麸w明白,一般剛出道的新手,因為缺乏閱歷和經(jīng)驗,盡管手上有錢,卻不敢輕易叫價,但一旦行家一開價,他們就跟著出價,最后就把貨搶走了,所以,度若飛見此情景,把心一橫,咬習二報出了一個數(shù)字:“三百五十萬!”誰知他話音剛落,那邊又響起叫價聲:“四百萬!”
度若飛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看來這小子來者不善,照這樣下去,家中老底都要倒空,度若飛是聰明人,他靈機一動,馬上朝那位年輕人走過去,在年輕人的耳邊悄悄嘀咕了幾句,于是兩人達成默契,合伙買下這塊玉石,標價四百萬,一人出一半,這種情形在玉石行并不少見。
就這樣,度若飛和那位年輕買家合伙買下了這塊原石,緊接著,兩人又商定了一個黃道吉日,為了避人耳目,他們秘密將石頭送進了切石場。一會兒,那石頭送上了切割機,馬達聲“轟隆轟隆”響了,解到二分之一的時候,現(xiàn)場一片寂靜,所有人都看著鋸盤飛輪旋轉(zhuǎn),水花飛濺。這個時候,最緊張的應(yīng)該是石頭的兩個主人,每人都有兩百萬在那鋸盤下,誰也不敢斷定鋸出來的會是什么模樣!
突然間,機器發(fā)出了一聲尖利的叫聲,石頭斷裂開了,與此同時,度若飛一聲驚叫,暈倒在地,原來,那塊玉石被人做了手腳,人工仿造了‘半邊綠的特征,還有,那個年輕人,其實原本就是香港商人請來的托兒……
(題圖、插圖:謝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