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西北民族走廊家族認同研究

        2018-09-03 11:55:20韓學謀
        大理大學學報 2018年9期

        韓學謀

        (大理大學,云南大理 671003)

        費孝通先生在1978、1981和1982年有關民族問題的三次發(fā)言中逐步提出有關“民族走廊”概念,指出我國存在西北走廊、藏彝走廊、南嶺走廊三大走廊,走廊聯(lián)結自然地理板塊,使全國形成一盤棋的民族格局,這種格局使我國民族學研究打破省區(qū)界限,從而形成從全國角度跨學科綜合研究的局面。從目前相關成果來看,學術界關注較多的是費孝通關于藏彝走廊的闡述;對于“西北民族走廊”,秦永章等人對“西北民族走廊”的概念提出、地理特點、范圍等有過研究。費孝通先生稱“西北民族走廊”是從甘肅沿“絲綢之路”到新疆的民族走廊〔1〕。對于“西北民族走廊”的具體范圍,秦永章認為,“西北民族走廊”應該由兩條走廊構成,不僅包括從甘肅到新疆這條歷史上著名的東西向的民族走廊即“河西走廊”,同時也包括與該走廊呈丁字形、從祁連山脈向南直至橫斷山區(qū)的南北向的“隴西走廊”,包括河西走廊、河湟谷地、甘南草原、洮岷山區(qū),是一個自成內(nèi)部體系完整的地理區(qū)位。西北民族走廊與藏彝走廊構成“漢藏走廊”。自古以來,各民族在這里你來我往,涵融混雜,導致了這一地區(qū)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發(fā)展過程中的復雜性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2〕。

        傳統(tǒng)的家族研究是把家族置于民族之下進行研究,本文擬通過橫向聯(lián)結的視角,結合民族、國家等影響家族形成及變遷的因素,將西北民族走廊的家族類型分為保持民族身份家族、跨民族身份家族、轉換民族身份家族,通過這種“家族—民族共同體”及其認同的轉換與保持的研究,來詮釋西北民族走廊的民族認同、民族互動與文化交融的內(nèi)在機制。

        一、家族—民族共同體

        斯大林認為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jīng)濟生活以及表現(xiàn)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zhì)的穩(wěn)定的共同體。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在關于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和政策的闡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形成的穩(wěn)定的人們共同體。構成民族有共同歷史淵源、共同生產(chǎn)方式、共同語言、共同文化、共同風俗習慣、共同心理認同六大要素。從民族概念的這種變化之中,我們可以看出,斯大林強調(diào)五個共同,沒有指出民族與血緣或族源有一定的關系。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民族概念強調(diào)六個共同,并指出共同歷史淵源包括地緣、族源,族源是組成一個民族的人們共同具有氏族、部落等起源的族共同體,也就是承認共同的血緣與民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關系。這是關于民族概念內(nèi)涵解釋的一大進步,但是該民族概念只將族源的血統(tǒng)內(nèi)涵擴展到了氏族、部落的層面,沒有揭示建立在血統(tǒng)認同基礎上的家族對于民族形成的作用。

        傳統(tǒng)的家族∕宗族研究是把家族∕宗族置于民族之下,如就中國社會組織觀念,孫中山曾如是說:

        中國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所以中國只有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沒有國族主義?!袊藢τ诩易搴妥谧宓膱F結力非常強大,往往因為保護宗族起見,寧肯犧牲身家性命。像廣東兩姓械斗,兩族的人無論犧牲多少生命財產(chǎn),總是不肯罷休,這都是因為宗族觀念太深的緣故。因為這種主義深入人心,所以便能替他犧牲。至于說到對于國家,從沒有一次具極大精神去犧牲的。所以中國人的團結力,只能及于宗族而止,還沒有擴張到國族?!?〕

        孫中山意在說雖然家族或宗族在一定歷史時期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因為家族或宗族的觀念沒有上升到國族的高度,因此,中國人的團結力只是止于宗族。家族∕宗族與民族的關系是一種縱向的關系,可以說是沒有“交集”的一種縱向關系,家族∕宗族在宗族利益的保護上可以不惜犧牲身家性命,但是對于國家或民族利益,不會全力去犧牲。

        埃文思·普里查德、福忒思等人也認為宗族與政府、國家沒有“交集”,因為他們研究宗族的前提條件是無政府統(tǒng)治的社會。他們把社會分兩種類型:擁有中央化權威、行政機構與法律制度的社會和無政府統(tǒng)治的社會。在無政府、無國家社會,努爾人的宗族組織建立的原則是“地緣”和“血緣”,其同時也是地方組織〔4〕。按照這種傳統(tǒng)觀念,家族、民族的模式為一種縱向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縱向家族、民族模式

        然而在當下,建立在血統(tǒng)認同基礎上的家族,同時有著強烈的民族認同意識,民族、家族縱向模式視角已不適合當下家族、民族的研究,應該從家族—民族橫向聯(lián)結的視角進行研究,本文中涉及的西北民族走廊“家族—民族共同體”,就是將家族、民族置于同一層面進行的研究,這種橫向聯(lián)結的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橫向家族、民族模式

        這種視角的轉換,也是本文的一個創(chuàng)新之處,也就是說,在新時代背景下,特別是在民族識別之后,對于少數(shù)民族有更多的優(yōu)惠政策,人們對于民族身份的認同意識不斷加強,人們的家族認同往往與民族認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中國人的團結力不僅僅止于家族,應該考慮民族的重要作用。

        本文的研究是試圖將這種關系進行橫向聯(lián)結,建立西北民族走廊“家族—民族共同體”模式,該模式具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如圖3所示。

        圖3 西北民族走廊“家族—民族共同體”模式一

        其實,按照是否轉換民族身份,西北民族走廊“家族—民族共同體”也可由三種類型綜合為兩種類型,即保持民族身份家族和轉換民族身份家族,其中轉換民族身份家族按照轉換的程度又可分為部分轉換民族身份家族和全部轉換民族身份家族,其模式如圖4所示。

        圖4 西北民族走廊“家族—民族共同體”模式二

        西北民族走廊“家族—民族共同體”的三種類型是對西北民族走廊眾多家族按照血統(tǒng)、民族身份等要素而進行的一種歸類方式,基本可以涵蓋西北民族走廊家族的類型。與傳統(tǒng)民族、家族縱向結構不同,“家族—民族共同體”是一種橫向結構,將家族與民族身份放在同一層面來研究,按照這種橫向結構,可以透視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建立在血統(tǒng)認同基礎之上的家族在民族身份選擇上所發(fā)生的各種變化,這種變化其實就是家族與民族互動的模式。

        二、西北民族走廊的家族—民族類型

        西北民族走廊處于我國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是蒙古高原游牧文化圈、青藏高原游牧文化圈和中原農(nóng)耕文化圈的交集重疊地帶,西域文化、漢文化、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等多種文化在這里相互交融,歷史上,這個場域發(fā)生過一系列此消彼長的民族過程,有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融合等不同過程。但是在當下,各民族的發(fā)展及交往中,最主要的是民族身份認同問題,而不是上述民族過程。因此,在甘青民族走廊這個復雜的民族互動的場域下,本文以甘青地區(qū)三個家族為例,根據(jù)血緣和國家民族身份認同兩個標準將家族分為保持民族身份家族、跨民族身份家族、轉換民族身份家族三種類型。

        保持民族身份家族是指在歷史發(fā)展中,一直延續(xù)并保持民族身份認同的家族。

        跨民族身份家族是指有共同祖先且存在兩種或以上民族身份認同群體的家族。

        轉換民族身份家族是指歷史上某個民族的家族因某種特殊原因而改變原有民族認同身份變?yōu)榫哂辛硪幻褡迳矸莸募易濉?/p>

        保持民族身份家族、跨民族身份家族、轉換民族身份家族這種特殊的“家族—民族共同體”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其形成既有地理、歷史、文化的動因,也有政治與國家介入的成分(即民族識別)。

        在本文中,分別以甘青地區(qū)三個家族為例對西北民族走廊“家族—民族共同體”的保持民族身份家族、跨民族身份家族、轉換民族身份家族三種類型予以闡釋。

        (一)保持民族身份的家族

        分布于青海省民和縣、甘肅省蘭州市等地的回族馬氏家族是一個典型的保持民族身份家族。馬氏家族從明肅王開始至今,歷經(jīng)太平盛世的和諧發(fā)展,也歷經(jīng)了因民族政治等原因造成的磨難,這個穆斯林家族不但延續(xù)著其民族身份,而且其家族身份認同意識也在不斷增強。

        目前,馬氏家族成員都自稱是“苦蘆灣人”,苦蘆灣是一個位于甘肅省永靖縣的小山村,是其先祖落業(yè)的地方,但是現(xiàn)在沒有一個馬氏家族成員居住在那里,懷著對先祖的敬重,對故鄉(xiāng)戀戀不舍的情懷,馬氏族人以“苦蘆灣人”自居。根據(jù)馬氏家族的統(tǒng)計資料,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成員有8萬多人。

        馬氏家族先祖為陜西渭南良田坡回族馬廣仁、馬廣義弟兄二人。明肅王時,馬廣仁、馬廣義因做生意來到甘肅蘭州,二人來到甘肅省永靖縣一個名叫“苦蘆灣”的地方落戶并開始創(chuàng)立家業(yè),后來馬廣仁娶了河對岸黃茨灘的漢族姑娘焦氏,馬廣義娶了甘肅蘭州西固陳官營的漢族姑娘陳氏遂在陳官營安家落戶。清末同治年間,民族矛盾激化,陳官營馬家被官兵和團練打散,族人逃往榆中、定西等地。與此同時,東鄉(xiāng)回民起義領袖馬悟真前來營救苦蘆灣馬家,三四百戶族人顧不上收拾東西就匆忙逃離苦蘆灣,隨后被安置在東鄉(xiāng)喇嘛川、北莊,幾年后,因當?shù)赝恋睾蜕a(chǎn)能力所限,他們又四散逃亡,大部分輾轉來到青海民和。經(jīng)過這次磨難之后,苦蘆灣人離開了世代生息的苦蘆灣和陳官營,四處安家落戶,頑強的苦蘆灣人不但在各地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依然保持著固有的民族身份,依然保持著虔誠的宗教信仰。

        1918年,苦蘆灣更名為扶河村,如今“苦蘆灣”只是馬氏家族的一個記憶符號,而且馬氏家族以“苦蘆灣”為紐帶的家族認同意識日益增強。

        根據(jù)口傳資料,苦蘆灣人以前有家譜,而且每40年要去陜西渭南上墳,并抄錄排位輩分的四個字,可惜原有家譜在同治年間逃亡時遺失,老人只記得最后抄來的四個排位輩分的字是“伯良化得”。1936年,馬氏族人在苦蘆灣、陳官營祖墳上立紀念石碑,上面刻有馬氏家族祖訓、族源等內(nèi)容,并規(guī)定每10年一祭,代代相傳。近年來,為了增強家族凝聚力,馬氏家族對“苦蘆灣人祖訓”個別字句修改后,利用彩頁等形式發(fā)給族人學習。同時,苦蘆灣人在最后抄來的四字排位輩分的基礎上,制定了40輩的“苦蘆灣人輩分排序表”,現(xiàn)有族人輩分最高的是“化”字輩。

        1942年,200多名馬氏族人前往扶河村和陳官營兩地上墳,扶河村的人還稱馬氏族人為“業(yè)主爺”,意即他們居住生活的地方的原有主人是馬氏族人。1988年開始,馬氏家族一些成員每年自發(fā)到扶河村上墳,當初將上墳的時間定為開齋節(jié)后的第7天,從2012年開始,為了方便大學生和在各地工作的家族成員也能參與到上墳的活動之中,就將每年國慶放假期間的10月2日定為集體上墳的時間。2012年以來,該家族一些有識之士自發(fā)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尋根組織,尋根問祖,走訪調(diào)查各地苦蘆灣人的分布和現(xiàn)狀,著手撰寫家族歷史《苦蘆灣人》。之前,馬氏家族的馬祥雯1989年10月編寫了《萬盛泰家史》;馬登勛于2002年編寫了本房支的家史——《艱難的歷程——苦蘆灣及我們這支家族的簡史》,這些都是家族意識增強的體現(xiàn)。

        根據(jù)家族記憶,苦蘆灣人的先祖馬廣仁、馬廣義從陜西來甘肅時就是回族,經(jīng)過600多年發(fā)展,其間也經(jīng)歷了逃離家園、顛沛流離的生活,但四處漂泊的絕大多數(shù)苦蘆灣人依然沒有改變宗教信仰,沒有改變民族身份。

        (二)跨民族身份的家族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xiāng)族自治縣唐汪鎮(zhèn)的唐氏家族是一個典型的跨民族身份家族。

        唐汪鎮(zhèn)位于西北民族走廊從西向東的甘青境內(nèi)絲綢之路民族互動通道上,地處東鄉(xiāng)族自治縣的東北部,其東面是東鄉(xiāng)縣的達板鎮(zhèn),西面是永靖縣劉家峽水庫,北面隔洮河與臨洮縣紅旗鄉(xiāng)相望,南面與該縣的大樹、北嶺、董嶺接壤。洮水流經(jīng)唐汪川境內(nèi),有開闊的川地,土壤肥沃,適宜小麥、玉米等農(nóng)作物種植,唐汪還以出產(chǎn)大接杏而聞名。唐汪川分上、下兩川,12個行政村,上川有河沿、唐家、胡浪、上城門、下城門、汪家、舀水、張家、馬巷九村,下川有照壁山、塔石溝和白咀,這三村當?shù)赜址Q為三合。

        唐氏家族本來的民族身份為漢族,目前唐氏家族已發(fā)展演變成為一個有漢族、回族、東鄉(xiāng)族三種民族身份的大家族,主要分布在照壁山、塔石溝、白咀、唐家、胡浪五個村莊,其中照壁山、塔石溝、白咀三個村莊唐氏家族成員的民族身份全部為漢族,胡浪有部分漢族。2011年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唐氏家族漢族人口為4 514人,回族或東鄉(xiāng)族民族身份的唐氏族人主要分布在唐家和胡浪兩個村莊,回族人口913人,東鄉(xiāng)族人口1 185人〔5〕。

        唐氏家族的歷史根源是漢族。根據(jù)口傳及家譜等資料,唐氏的始祖為四川大柳樹巷人,漢族,在元末明初時落戶唐汪川。唐氏始祖還將元朝一位參將供奉為家神,即“白馬顯德護道將軍”,唐氏族人稱其為老祖爺、老先賢、老爹爹等。唐氏家族開基祖依傍洮河的環(huán)境,發(fā)展農(nóng)耕,繁衍子孫,家族逐漸發(fā)展壯大。唐氏開基祖有三位夫人,大夫人所生兒子為大房頭,二夫人所生兒子為二房頭,三夫人所生兒子為三房頭,隨著家族的人丁興旺,二房頭遷到上川生活,大房頭、三房頭仍居于下川。

        唐氏家族部分成員的民族身份由漢族轉變?yōu)榛刈宓倪^程經(jīng)歷了“血雨腥風”。唐氏二房頭一支遷到上川后,隨著與周邊伊斯蘭教民族的互動,有部分人信仰了伊斯蘭教,在清朝乾隆年間蘇四十三起義及同治年間,更多的唐氏族人皈依伊斯蘭教或被迫信仰伊斯蘭教,成為回族。在田野調(diào)查中,唐氏家族老人講,在同治年間,唐氏漢族被迫信伊斯蘭教,如果不信伊斯蘭教就被殺頭,在天下太平后,一部分人為了守祖業(yè)、看門戶,相繼放棄信仰伊斯蘭教,又成為漢族。

        唐氏家族中的東鄉(xiāng)族主要分布在上川。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上川改信伊斯蘭教的唐氏族人不與漢族通婚,大多尋找周邊有相同宗教信仰的東鄉(xiāng)族女子婚配,從而為該家族增添了東鄉(xiāng)族的“血液”。在國家民族識別之后,特別是在民族優(yōu)惠政策的逐步實行后,按照有關政策,子女的民族身份,可以選擇父方,也可以選擇母方,由于東鄉(xiāng)族在計劃生育、升學、就業(yè)、招干等方面的民族優(yōu)惠政策比回族多,一部分子女便選擇了母方的民族身份,成為東鄉(xiāng)族。目前,同樣在一個家庭中,經(jīng)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況:兄弟姊妹民族身份各不相同,有的民族身份是回族,而有的民族身份則為東鄉(xiāng)族。

        唐氏家族有很強的家族祭祖和認同觀念。目前,唐氏族人不管是什么民族身份,他們都認同是共同祖先的后代,而且世系字輩到現(xiàn)在也沒有亂,還是按照家譜規(guī)定字輩起名字,不同民族身份的族人互稱“當家子”。按照唐氏家族的傳統(tǒng),在清明之前幾天,以房或家戶為單位到各自房支祖先的墓地祭拜,給祖先獻祭、點香燒紙。到清明當天上午10時至11時,不同民族身份的唐氏后人都要到始祖的墓地祭拜祖先,給始祖墳堆添土、獻祭、點香燒紙、按照字輩一輩一輩給始祖叩頭;后來,在祭拜的過程中,家族信仰伊斯蘭教的成員與不信仰伊斯蘭教的成員由于信仰問題產(chǎn)生摩擦與隔閡,信仰伊斯蘭教的唐氏族人便劃出六畝田地給漢族唐氏,作為每年祭拜始祖費用的“香煙地”,讓漢族家族成員替信仰穆斯林的家族成員每年清明獻祭,回族、東鄉(xiāng)族唐氏成員便不再去墓地祭拜了。

        唐氏家族還在照壁山村建有祖神廟,廟門上有一副對聯(lián)為“昔為元朝忠良將,今作唐門宗祖神”,對聯(lián)通過古今對比,揭示了唐氏始祖供奉的家神由人到神的轉變。唐林忠說,唐氏始祖供奉的家神本來是元朝的參將,在他去世后,為其修建廟宇,作為家神供奉,族人經(jīng)過廟宇不下馬或不跪拜,祖先就顯靈,就用讓其摔下馬或跌倒等方式示意不高興,后來,族人覺得他這樣顯得肚量太小,就將其紅臉塑像貼金變?yōu)榻鹕恚@樣家神就成為佛,佛是寬宏大量的,不會與凡人斤斤計較,而且庇佑族人的神通更加廣大。目前,唐氏祖神廟供奉孔雀明王寶貝佛、唐門宗神白馬顯德將軍、唐氏門中先祖牌位、唐氏祖排輩錄,廟院一進五院,一進為照壁,五院依次為三花門、山門、過廳、大殿、后沐。據(jù)唐氏祖神廟碑志介紹,唐氏祖神廟幾毀幾建,1929年祖神廟被燒毀,1946年修建了大殿,1966年,在破“四舊”中又被毀,1986年在族中老人的倡導下又修建了大殿,2006年籌資近20萬建成了一進五院的格局,同時又重新彩畫大殿、金裝神像。

        綜上,唐氏家族是具有共同血緣的家族,但是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等不同的原因,一部分人保持了原有的民族身份,一部分人選擇了回族這一民族身份,還有一部分選擇了東鄉(xiāng)族這一民族身份。一個家族具有三種不同的民族身份,成為具有多民族身份家族。這種情況,在甘青地區(qū)這個民族互動復雜的地域下不在少數(shù),例如位于甘肅省永靖縣的孔氏家族,就具有漢族和回族兩種民族身份〔6〕。

        (三)轉換民族身份的家族

        甘肅省會寧縣黑虎岔村的趙氏家族是一個典型的轉換民族身份家族。

        黑虎岔村位于西北民族走廊經(jīng)河套沿黃河南下進入青海的南北民族互動通道上,地處會寧縣北部的郭城驛鎮(zhèn)附近,地勢以溝梁峁坪為主,村中有一條小沙河匯入祖歷河,黑虎岔村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洋芋、瓜果等多種農(nóng)作物,以種植沙田籽瓜著名,其籽瓜以籽多瓤甜為特色。

        趙氏家族開基祖的民族身份為蒙古族。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明朝建立后,元朝的殘余勢力節(jié)節(jié)敗退。1370年,明朝名將徐達自潼關經(jīng)西安至蘭州,尋機殲滅元末將領擴廓帖木兒(王保保)。擴廓帖木兒聽說此消息后,急忙固守蘭州東面的定西準備迎擊。同年4月,徐達在沈兒峪全殲擴廓軍。《明鑒易知錄》記載:“保保與其妻子數(shù)人從古城北遁去,至黃河,得流木以度,遂出寧夏奔和林?!薄?〕擴廓帖木兒兵敗后,包括“黑虎趙”的始祖在內(nèi)的七人七馬從靖遠紅羅寺附近“踏浪柴”渡過黃河后四處流落隱居?!栋足y市平川區(qū)志》稱,七人徙靖遠紅羅山河南營門兒,內(nèi)一人隱居平川張家坪,娶張媼為妻,遂以張姓為姓;一姓吳,隱居平川黃草灣;一姓趙,隱居會寧縣黑虎岔〔8〕。趙氏族譜始祖、第二世的名字仍為蒙古名,始祖蒙古名為昴空,其五個兒子的名字依次為陀喊、返都、孛羅、孛哪、哪喊,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趙氏家族的蒙古族身份。

        在明朝初,由于政治環(huán)境的改變,從第三世起,改姓氏為漢姓趙,逐漸演變?yōu)闈h族。1370年,七人七馬渡過黃河后,昴空又在會寧縣黑虎岔上岔里與明軍遭遇,昴空的大兒子陀喊戰(zhàn)死,首級也被明軍取走,昴空在悲痛之余,隱居黑虎岔,以養(yǎng)馬農(nóng)耕為業(yè)。據(jù)趙氏家族口傳,明初制定魚鱗冊時,登記戶口的政府人員詢問昴空的姓氏,當時為了掩蓋身份,便稱其姓氏是百家姓第一姓,登記人員就將其姓氏登記為“趙”,就這樣,昴空家族就以趙為姓,與漢族通婚,繁衍生息,改變民族身份成為漢族。在趙氏族譜上,第一、第二世是蒙古名,從第三世開始,一律為以趙為姓的名字。

        目前,被稱為“黑虎趙”的趙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會寧縣及與靖遠縣、白銀市平川區(qū)的交界方圓數(shù)十公里的范圍內(nèi),在郭城驛鎮(zhèn)黑虎岔村、腰井、韓家口、焦河、上岔里等地分布最為集中。根據(jù)2010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趙氏家族現(xiàn)存第18世到第25世8個世代,男子總數(shù)為5 668人,總人口近兩萬人〔9〕。

        2005年,趙氏先祖昴空的陵墓被盜后,趙氏族人的家族認同意識逐步增強。2009年,趙氏家族開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家譜修撰工作,按照“一譜一冊”的思路,計劃將家族的源流和歷史進行全面梳理,并指定家族中有文化的中學老師趙永勝負責整理家族源流、歷史及文化等,2011年5月,38萬字的《趙氏之根》書稿刊印,標志著趙氏家族“冊”的工作全面完成?!囤w氏之根》從蒙元略述、陵墓祭奠、文物古跡、古譜集注、碑文集注、族群分布、人物傳介等方面,對家族的歷史、文化、杰出人物等做了一個全面的整理。2009年,趙氏家族還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修葺祖先陵墓、修建祖先紀念堂,很快家族成員及家族中經(jīng)濟條件好的人士出錢出物。2010年4月,昴空陵墓用花崗巖、大理石等材料修葺一新,并舉行了隆重的揭碑儀式,趙氏數(shù)百族人參加了儀式。2013年6月23日,趙氏族人舉行了盛大的昴空紀念堂落成及昴空漢白玉雕像安位儀式,儀式祭文稱,“趙氏家族集體祭拜昴空活動薪火相傳,歷六百余年,影響漸宏,聲聞遐邇。農(nóng)歷五月十五日者,成吉思汗祖夏祭之日也。值此祭日,昴空陵落成、昴空漢白玉雕像安位暨趙氏大祭拜活動一并隆重舉行”。昴空紀念堂按照成吉思汗陵的樣式修建,墻壁及二層飛檐呈六角形,頂部稱圓形穹窿。由于昴空沒有留下肖像資料,據(jù)趙永勝介紹,昴空漢白玉雕像是以蒙古人為原型、融合家族成員的容貌特點雕制而成。

        趙氏家族在家族認同方面不斷尋找新的“增長點”,目前在修家譜、修葺祖先陵墓、修建祖先紀念堂的基礎上,從2014年6月開始,趙俊武、趙永勝等人發(fā)起搶救挖掘家族中流傳的民歌、小曲的行動,為了突出家族特色,他們將這些民歌、小曲命名為“黑虎古調(diào)”。隨后,在黑虎岔村委會的支持下,成立了“黑虎古調(diào)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由8名傳承演員、10名司樂組成的“黑虎古調(diào)”演出團,由趙俊武作為主要傳承人挖掘、回憶曲目、唱詞,組織排練演出節(jié)目。

        由以上資料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趙氏的先祖昴空及其五個兒子等人是蒙古民族,隱居黑虎岔之后,由于當時政治歷史、民族交往等原因,趙氏家族改變民族身份,成為漢族。在當?shù)丶易逭J同意識逐步增強后,他們的尋根意識依然很濃烈,其家族譜冊《趙氏之根》,其先祖紀念堂、雕像和家族文化等都突顯其蒙古后裔特征,這也在另一個方面宣示他們的身份認同特色,趙氏家族雖然現(xiàn)在的民族身份是漢族,但是他們的先祖是蒙古族,是改變了家族身份的家族。

        三、西北民族走廊的“家族—民族”認同

        家族、民族、國家是三種不同程度的認同,對于共同家族祖先的認同則成為家族,對于共同地域、共同生活、共同精神文化的認同則成為民族,基于共同的政治認同則成為國家。不同的認同形成不同的聯(lián)合體,不同的認同邊界聚合了不同的人們的共同體,家族聚合的是具有相同血緣關系的擴大了的家庭成員,民族聚合了一定地域、具有共同精神文化的人們,國家聚合了一定政治共同體內(nèi)的人們。從這方面來說,認同的邊界不同,其所聚合的人們的范圍有很大的差別。

        家族、民族、國家都是我們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基礎,國家離不開各個民族的和諧發(fā)展,國家也離不開千千萬萬家族的健康發(fā)展,國家力量在“家族—民族共同體”的認同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家族也是構成民族或國家的基本單元,因此,正確認識家族、民族、國家之間的關系以及國家與“家族—民族共同體”之間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三個“家族—民族共同體”認同的共性

        馬氏家族、唐氏家族、趙氏家族雖然分屬于“家族—民族共同體”的三種不同的類型,但是這三種類型的認同也有共性可尋。“家族—民族共同體”是按照血緣和民族兩個認同因素來進行分類的,所以三個家族認同的共性要從這兩個基礎的認同因素來看。

        首先,就民族因素而言,民族是通過國家的民族識別而確定的,也就是說國家通過把“民族”固定化,通過定義“民族”的客觀特質(zhì),使得“民族”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成為一個“變量”〔10〕267。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民族”這一認同因素對于一個家族而言是一個國家通過民族識別而賦予的固定身份,一旦被認定就不能隨意更改。在三個家族中,不管是保持民族身份的家族還是轉換民族身份的家族,他們現(xiàn)在的民族身份是國家民族識別的結果,所以在“家族—民族共同體”類型中是一個固定的“變量”。

        其次,在三個“家族—民族共同體”類型中,既然民族身份是一個固定的“變量”,那么“血緣”這一因素就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變量,因為“家族主要是賴其成員對于彼此血緣關系的集體記憶所凝聚的親屬聚合”〔11〕,三個家族的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血緣”這一紐帶進行維系。

        從三種“家族—民族共同體”類型來看,每種類型的人們都有固定的民族身份,但在實際的家族認同之中,“血緣”因素還是起到了紐帶作用,或者說是重要作用。比如馬氏家族的民族身份是回族,其家族成員之間互稱“當家子”,并以“苦蘆灣人”作為認同符號,其實“苦蘆灣”是馬氏開基祖的祖居地,因此“苦蘆灣人”就成為家族血緣認同的代名詞。趙氏家族也一樣,該家族撰修家譜、修葺祖墓等行動,就是建立在血緣認同基礎上的一種認同建構。唐氏家族雖然分屬三個民族,各民族的族人還是互稱“當家子”,成立“宗親會”組織進行家譜撰修工作。

        (二)三個“家族—民族共同體”認同的差異

        如上所述,在三個家族的“家族—民族”認同中,“血緣”“民族”是最基本的認同因素,但三個家族的宗教、經(jīng)濟、文化等各不相同,因而三個家族的認同又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傮w來說,馬氏家族的認同特點是以血緣凝聚或祖居地“苦蘆灣”為認同符號的家族;宗教的、民族的因素在唐氏家族的認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趙氏家族則是建構一種認同的“邊界”。

        保持民族身份家族——馬氏家族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家族成員的民族身份是確定的,那么是否是馬氏開基祖馬廣仁、馬廣義的后代,或者說是否是“苦蘆灣人”則成為認同的一個重要條件。在這個前提下,馬氏家族族人相見或者家族QQ群、微信群里進來新人,大家會相互詢問班輩,是誰的后代,是什么地方的人等信息。

        跨民族身份家族——唐氏家族是一個具有三種民族身份的家族,族人都承認是同一家祖先的后代,但是由于一部分族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民族身份就成為回族或東鄉(xiāng)族,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唐氏族人在互稱“當家子”時,還要區(qū)分對方信仰什么宗教、是什么民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跨民族身份家族的認同中,祖先認同是一個既定的因素,認同的“變量”就成為宗教和民族。唐氏穆斯林的開基祖是漢族,正是因為他們信仰了伊斯蘭教,他們的民族身份被認定為回族或東鄉(xiāng)族。同時,也因為宗教信仰的界限,也給家族內(nèi)部的日常交往中增加了許多障礙,例如唐氏穆斯林到唐氏漢族家中做客或參加紅白事,因為穆斯林飲食禁忌的原因,漢族就無法招待他們。

        轉換民族身份家族——趙氏家族是蒙古人后裔,他們被認定的民族身份是漢族。近年來,趙氏家族的家族意識逐漸增強,他們通過突出開基祖蒙古人的身份,通過修葺帶有蒙古文化元素的祖先紀念堂、規(guī)劃蒙古風情生態(tài)恢復保護區(qū)、修撰突出是蒙古皇室后裔的家族宗譜等行動,來彰顯趙氏家族與當?shù)仄渌麧h族的“邊界”,就姓氏而言,他們已強調(diào)他們的“趙”姓不同于漢族的“趙”姓。通過趙氏家族以上這些行動或觀念,我們可以看出趙氏家族的認同是強調(diào)在祖先認同基礎上的“邊界”,其實質(zhì)是凸顯家族“血緣”的與眾不同,所以趙氏家族的家族特點是要建構一種認同的“邊界”,從而突出家族蒙古皇室后裔的特色。

        四、以三個家族為例的族群諸理論有效性分析

        周傳斌在其《概念與范式:中國民族理論一百年》一書中說到:“族群理論關注的是族群的本質(zhì),有點類似于我國關于‘民族’概念的討論。但族群理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不斷變遷,沒有形成主流范式,族群理論諸流派也似乎缺乏明顯的界限。”〔10〕207誠然,學術界對于族群本質(zhì)的族群理論的討論仍在繼續(xù),族群理論流派也眾說紛紜,但就實質(zhì)而言,當前學術界出現(xiàn)的原生論、場景—工具論、邊界論、神話—傳說論等族群理論流派,沒有形成一個主流的范式,各流派之間的界限也是不明顯,諸流派之間前后相承的順序也不明顯,也就是說,在原生論、場景—工具論、邊界論、神話—傳說論這樣的排序中,不一定原生論出現(xiàn)最早或者其處于族群理論諸流派的“第一”位置,其他的流派就甘居下風。

        同時,族群理論諸流派的有效性也有待學術實踐的檢驗,諸流派理論在解釋具體族群的本質(zhì)時,有可能用諸流派中的一種流派理論來解釋,其他流派的理論不產(chǎn)生作用,或者可用一種流派理論為主的多個流派理論來解釋。也就是說,原生論、場景—工具論、邊界論、神話—傳說論等族群理論流派理論解釋不同的族群本質(zhì)時,其作用或有效性會有不同。本文結合西北民族走廊的馬氏家族、唐氏家族、趙氏家族三個各具特點的家族對族群理論諸流派的有效性加以分析。

        以“苦蘆灣人”自居的馬氏家族的認同可以用“族群理論的原生論”來解釋,也就是說族群理論的原生論對解釋馬氏家族的族群本質(zhì)具有有效性?!霸撜J為族群與人類社會共始終,族群認同來自于原生性的情感聯(lián)系,族群認同是親屬認同的一種延伸或隱喻,甚至是根植于人類基因的生物學理性的表現(xiàn)”〔10〕210。生活在青海、甘肅、新疆等地的馬氏家族族人都自稱是“苦蘆灣人”,是馬廣仁、馬廣義弟兄的后代,民族身份是回族,雖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內(nèi)部又有不同的教派。但是在家族認同中,他們只強調(diào)共同的祖先,并將祖居地“苦蘆灣”作為認同符號,在家族成員的交往中,他們約定不談教派之爭,不談國事,也就是說,在馬氏家族的認同中,共同的血緣這種原生的情感紐帶是家族認同的主要力量,民族的、宗教的作用或認同弱化了。如馬氏家族建立了一個“苦蘆灣人”微信平臺,其中“群規(guī)”規(guī)定:進入本群的主要是先祖馬廣仁、馬廣義后裔;本群禁止談論民族、教派問題,不得相互歧視,不利于民族、教派團結的言論不發(fā),以免引起紛爭。此外,在編寫馬氏家族歷史《苦蘆灣人》的過程中,編委會提出的“不寫政治,不寫教派,只說家族傳承”的寫作原則也是注重血緣認同的體現(xiàn)。

        東鄉(xiāng)唐汪鎮(zhèn)唐氏家族的認同可以用“族群理論的場景—工具論”來解釋,也即“場景—工具論”對解釋唐氏家族族群的本質(zhì)具有有效性?!肮ぞ哒撜J為祖籍并非原生的、不可或缺的身份,而是在功利性的互動場景中變化的,不時會被職業(yè)、階級、鄉(xiāng)籍、性別等身份替換,從而基本上將族群認同看作是一種政治、社會或經(jīng)濟現(xiàn)象?!薄?0〕212唐氏家族開基祖是漢族,其家族成員又分化出回族、東鄉(xiāng)族,成為具有三個民族身份認同的家族。在這個民族身份分化過程中,“祖籍”或者血緣成為次要的或者“并非原生的、不可或缺的身份”,而“功利性的互動場景”則發(fā)揮了效用。具體來說,唐氏家族隨著家族的人口繁衍,二房頭族人離開開基祖的居住地唐汪川下川,居于幾公里之外唐汪川上川,唐汪川上川鄰近洮河渡口洪濟橋,交通便利,與居住于對岸信仰伊斯蘭教的哈木則家族四房頭僅有一河之隔,在這種社會場景下,這部分唐氏族人的一部分信仰了伊斯蘭教,據(jù)稱唐氏開基祖的二房頭有三個兒子,形成三個房頭,其中兩個房頭信仰了伊斯蘭教,成為回族。在新中國成立后,在民族識別這個社會場景下,唐氏回族中又有了東鄉(xiāng)族,而他們對于東鄉(xiāng)族身份的選擇具有明顯的功利性,東鄉(xiāng)族作為人口極少民族,國家在升學加分、計劃生育等政策方面有更多優(yōu)惠,符合政策的家庭傾向于將子女的民族身份填報為東鄉(xiāng)族。唐汪川下川的唐氏族人現(xiàn)在的民族身份是漢族,但是在同治年間,在民族矛盾激化的社會場景下,為了活命,他們曾被迫信仰伊斯蘭教,成為回族。

        蒙古人后裔趙氏家族的認同可以用“族群理論的邊界論”來解釋,也即“邊界論”對解釋趙氏家族族群本質(zhì)具有有效性?!斑吔缯摪延^察族群的視角從客觀標準轉向了主觀認同,從關注作為族群核心內(nèi)涵的文化要素轉向關注族群邊界的形成與維持,從靜態(tài)的、孤立的‘部落’或‘村落’研究發(fā)展到了互動的、變化的族群性的研究?!薄?0〕209巴斯認為“心理邊界重于物質(zhì)邊界”〔12〕43。從以上關于邊界論的界定可知,邊界論強調(diào)的是“主觀認同”和“心理邊界”,客觀的或物質(zhì)的邊界居于次要位置。趙氏家族近年來加強家族認同的一些表現(xiàn)就是邊界論強調(diào)的“主觀認同”和“心理邊界”。趙氏家族的民族身份是漢族,“趙”這個姓氏是漢族大姓之一,并且位列百家姓之首。從這些表面的元素來看,趙氏家族是漢族大家庭中普通的一個成員,但是在趙氏族人的心理認同上來講,他們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其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漢族不同,他們的“趙”姓也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趙姓不同,究其實質(zhì),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蒙古人的血統(tǒng),他們還試圖劃清這種“邊界”,為此,2011年,趙氏家族寫了一本家族總譜《趙氏之根》,其中對家族的血統(tǒng)源流進行了詳盡的追溯,甚至追溯到成吉思汗,并認為他們具有蒙古皇室血統(tǒng)。此外,趙氏族人出資對其開基祖的祖墳予以修葺,還仿照成吉思汗陵的樣式建造了開基祖紀念堂,試圖用這一別具一格的符號來增強主觀認同,從而在心理層面劃分出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漢族之間的邊界。實際上,在當?shù)厣鐣幕又校渌麧h族在心理上也有這種邊界意識,說起趙氏家族,會以“趙韃子”或“韃子”等來稱呼,可見在其他漢族的主觀認同上,也將趙氏族人定義在“他族”的概念之下。

        “族群—象征主義論”也被概括為“神話—符號叢論”,強調(diào)族群的符號性和歷史性,集中體現(xiàn)在神話傳說上〔10〕215。納日碧力戈在其《萬象共生中的族群與民族》一書中又將該流派稱為“神話符號論”,并引述史密斯“族群的核心是神話、記憶、價值和符號”“族群生命力和族群特征最終要取決于神話和符號的性質(zhì)”的觀點,指出族群既不是“原生說”所稱的“與社會共存亡”群體,也不是“現(xiàn)代說”所稱的“創(chuàng)造物”和“想象物”,而是兩者的混合,并不斷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重新定義〔12〕45。結合該流派的理論,還可以用神話符號論來解釋馬氏家族的家族認同,馬氏家族以早已沒有族人居住的祖居地“苦蘆灣”作為家族認同符號,并以“苦蘆灣人”作為穩(wěn)定的家族生命力和家族特征的符號。但是用“神話符號論”闡釋民族認同時,有時候也會發(fā)生失效的情況。雖然本文涉及三個家族的淵源沒有神話的色彩,但神話、民間傳說具有民族的符號性,例如趙氏家族流傳的“五姐妹智斗野狐君”的民間傳說,當?shù)厝苏J為屬于傳統(tǒng)漢族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作為漢族認同的符號之一。但是被認為是東鄉(xiāng)族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三姐妹”,與“五姐妹智斗野狐君”故事如出一轍,“三姐妹”講述一個年輕的寡婦有三個女兒,在她轉娘家的路上被毛速木惡魑(妖怪、狼外婆)吃掉后,毛速木惡魑來到寡婦家打算吃掉三姐妹,結果被大女兒發(fā)現(xiàn)端倪,三姐妹找借口溜出屋外,毛速木惡魑為防止她們逃跑,在她們胳膊上栓上毛線,一頭攥在手里,但三姐妹將毛線綁在三只母雞腿上逃走了。毛速木惡魑追來,在一位年輕的大力士的幫忙下,最后將毛速木惡魑燒成灰燼〔13〕。在兩則傳說中,出現(xiàn)了吃人的妖怪、寡婦、女兒、母雞等相同的元素,可以歸為同一個神話傳說體系,但是其出現(xiàn)在了兩個不同的民族,而且兩個民族都認為其可以體現(xiàn)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神話符號論視角不同,會發(fā)生解釋民族失效的情況。

        此外,馬庫斯·班克斯從相對于觀察者的著眼點不同,認為“族群”研究有“心中的族群”觀、“頭腦中的族群”觀、研究者頭腦中的族群觀三種立場。當觀察者認為族群性是與生俱來的,是原生的,就是“心中的族群”觀;當觀察者對族群性采取實用主義態(tài)度的時候,其存在取決于有用、無用,則是“頭腦中的族群”觀;當研究者將“族群”作為用來做學問的工具時,則是研究者頭腦中的族群觀〔12〕45。按照班克斯的觀點,族群理論與研究者的立場有很大的關系,用什么樣的立場解釋族群,完全取決于研究者的立場。從這個視角來說,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族群理論諸流派的有效性會各有不同,除了被研究對象的本身不同的原因之外,研究者的立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通過對西北民族走廊這個民族交流互動的地域三種“家族—民族共同體”認同模式及特點的展現(xiàn),一方面是我國民族來源或形成的豐富多樣性的詮釋,另一方面也是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詮釋。同時也要看到,國家政治、民族政策、民族識別等因素對“家族—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如三個家族都因同治年間民族起義而遭受到不同程度劫難,唐氏家族民族身份的多元化等。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 亚洲av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国产五月综合色| a在线观看免费网站大全|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本女优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熟女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蜜桃视频 | 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最近2019年好看中文字幕视频| 精品乱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中文字幕一二三四五六七区| 国产在线观看不卡网址| 精品国产免费Av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国产| 国产美腿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老牛| 思思99热|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三个黑人插一个女的视频|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一个| 国产91网| 女人夜夜春高潮爽a∨片传媒|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亚洲一区二区女搞男| 午夜精品久久99蜜桃| 饥渴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HEZYO色综合| 亚洲第一无码精品久久| 少妇内射视频播放舔大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