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刑事的法律援助制度,無論是立法還是司法實踐上都還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在刑事訴訟中,一些被追訴的人因為缺乏法律知識,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者因為經濟等其他原因,無法請律師辯護,使被告人處于劣勢的境地。
關鍵詞:法律援助;有效辯護;公設辯護人
一、刑事法律援助概述
(一)刑事法律援助的概念
刑事法律援助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對因支付不起而無法承擔訴訟費用,或者一些特殊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法院或其他相關組織指定律師通過減少、免除訴訟費用的方法為其提供刑事辯護幫助及其他相關法律幫助。
(二)刑事法律援助特點
(1)單一的審定主體。在訴訟法律援助中法院享有專屬的審定指定辯護律師的權力。
(2)受援階段全程性。新的刑事訴訟法重規(guī)定,刑事法律援助的階段有審判階段給予被告人的法律援助,還有起訴、執(zhí)行和偵查階段。
(3)援助形式多樣化。多元化也是刑事法律援助的特點,非訴訟法律援助與訴訟法律援助兩種形式并存。
二、刑事法律援助的現狀及問題
(一)刑事法律援助的現狀
(1)法律援助的隊伍和機構。我國很多地區(qū)都建立了法律援助的機構,但是法律援助機構的律師卻法律素養(yǎng)參差不齊。
(2)律師的刑事辯護率。新《刑事訴訟法》修訂以前,因為法律援助沒有強制性的規(guī)定,參與刑事訴訟中的律師比例仍然很低。
(3)法律援助經費問題?,F在仍然存在著財政投入和辦案補貼非常不平衡的情況。
(二)刑事法律援助存在問題
1.立法上存在問題
(1)法律援助的責任主體不確定。目前,我國法律援助的主體有著這樣一種“國家的責任,律師來買單”的尷尬情況,這導致了在司法實踐時不確定如何區(qū)分律師義務和國家責任。
(2)刑事被害人缺失的法律援助。有一些地區(qū)被害人提出了法律援助申請法院卻不予受理。即便受理了,也并不重視被害人的合法權利,且認為檢察院是代表國家的機關足夠保護被害人的利益了。①
(3)律師辯護權的限制造成援助質量不高。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不斷促進法律援助的發(fā)展,但是在刑事辯護中出現的“閱卷難”、“會見難”、“調查取證難”仍然給律師們帶來很多困擾。
2.刑事法律援助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問題
(1)法律援助機構體制仍不健全。對我國的法律援助機構的體制問題,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亂”。因為各地方對法律援助機構的規(guī)定各不相同,這就導致各地方法律援助的混亂,這對法律援助制度長久的發(fā)展是非常不樂觀的。
(2)刑事法律援助中律師團隊建設滯后。專職律師隊伍規(guī)模不大而且人數也不太多,而且持續(xù)有減少的趨勢。穩(wěn)固而有能力的律師隊伍才能保障有效的辯護。
(3)法律援助的經費緊缺且分配也不合理。近些年來法律援助總資金投入每年增長,但和需求還是不成正比。而且法律援助經費在使用時,只有一小部分應用在辦案上,這就決定了法律援助案件補貼少得可憐。
三、刑事法律援助的完善
(一)刑事法律援助在立法上的完善
(1)法律援助的責任主體是國家。把法律援助規(guī)定為國家責任的原因,是以國家的公權力來保障實現公民的基本人權。國家的自然屬性之一就是法律援助的國家責任,而公民的受援助權是一種派生的權利。
(2)擴大刑事案件的援助范圍。在2012年最新修訂《刑事訴訟法》擴大了法律援助范圍,但比起國外立法范圍來說,我國的范圍仍比較狹窄。所以刑事法律援助范圍還是應該擴大的。
(3)律師辯護權的完善。律師辯護權緊密保護著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所以刑事法律援助應當首先確定在偵查階段辯護律師是享有調查取證權的,律師不能只有辯護人的地位,這樣才能保證控辯雙方平衡真正的實現。
(二)刑事法律援助在司法實踐上完善
(1)增強律師團隊的建設。如今我國法律援助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普遍性存在,然而有效性則又變成一個重要的難題。優(yōu)秀律師職業(yè)隊伍,無疑是保證刑事法律援助的有效實現的重要因素,所以,還是應當側重于優(yōu)化律師執(zhí)業(yè)外因作用,更是要發(fā)揮律師本身素質內因的主要作用,把內因和外因充分結合起來。
(2)法律援助機構健康發(fā)展。對之前本文提過到的我國法律援助機構混亂的狀況,應該把縣以上行政區(qū)域需要設立法律援助機構這一項列入到編制之中去。法律援助既然是國家的責任,法律援助機構就應該有相應的編制。
(3)保障刑事法律援助是財政資金的來源。前文對于刑事法律援助狀況分析,使我們可以清楚的分析出,刑事法律援助的辯護率相當的低,這歸因于很多律師過分追求利益并不愿意提供無償的法律援助,但是考慮到一些律師參與的刑事辯護是“在雷區(qū)里工作”的現實問題,這還是會造成的高風險,低收益的麻煩。
(4)平衡各地方的法律援助發(fā)展。我國東西地區(qū)客觀存在的現象是經濟發(fā)展的水平差異較大這個問題,而且短時間內都不會消失。對于這個情況,可以從這些方面多加完善:首先,針對每個地區(qū)定位法律援助機構的性質不同的現象,全國人大可以制定法律,給刑事法律援助性質加以總體的定位。其次,由于各地方律師的數量以及業(yè)務的水平差異,可以在貧困地區(qū)進行“人才引進”戰(zhàn)略以鼓勵、吸收更多的法律人才去經濟相對落后地區(qū)加快法援制度的建設。最后,對于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和相對貧困的地區(qū)法律援助的補貼嚴重不平衡的問題,可以加以更多的國家扶助。
四、結語
2012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使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越發(fā)的進步,然而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進步,刑事法律援助在立法上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也需要在實施法律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得法律援助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與作用。
注釋:
①陳光中,江偉.《訴役法論從》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頁.
參考文獻:
[1]陳晨.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新論[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4.
[2]宋世杰.刑事訴訟理論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3]冀祥德.新刑事訴訟法實施狀況實證研究[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7).
[4]馬栩生.當代中國法律援助: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樊崇義.刑事訴訟法事實問題與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
[6]覃冠文.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促進與保障-以法律關系的主體要素為視角[J].學習與實踐,2015.
作者簡介:
劉雨蒙,延邊大學法學院2017級,法律碩士(非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