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凝
經歷過愛情的人,才能明白它的神奇:它可以穿越生與死,可以融合冷與熱,可以調和水與火,也可以催生苦與笑。
多數(shù)人癡迷于它的甜蜜,卻也有人沉淪在它的苦海里。
郁達夫與王映霞就是這樣一對怨偶,他們從相愛的甜情蜜意,走到相離的恩斷情絕,這幕才子佳人的情感悲劇讓多少人為之唏噓,明明是花好月圓的開始,怎么就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呢?
也許,故事的結局早在開頭已經寫好,只不過人人只看到愛情表面的繁華,沒有留意它內里的落寞。
1927年1月14日,新年伊始,在上海馬當路尚賢坊40號,郁達夫穿著妻子孫荃從北京寄來的新皮袍登門拜訪老朋友孫百剛。在這里,他第一次見到了王映霞。
初遇王映霞,郁達夫便一見傾心。王映霞的美貌正如其芳名,彩霞倒影,碧澤生輝,“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郁達夫醉心于“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的美貌,而王映霞何嘗不仰慕郁達夫的才情?王映霞早在學生時代就讀過郁達夫的作品,她記得小說《沉淪》里那個有萬千哀怨橫亙在心中的男子,那個被世界拋卻的“零余者”。
初次見面,眼前這位真實的作家讓她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這個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男子,就是那個創(chuàng)造社的大作家?王映霞在當天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他身材并不高大,乍一看有一些瀟灑的風度。一件灰色布面的羊皮袍子,襯上了一雙白絲襪子和黑直貢呢鞋子,從留得較長而略向后倒的頭發(fā)看上去,大約總也因過分的忙碌而好久未剪了,他前額開闊,配上一副小眼鏡,顴骨以下,顯得格外瘦削?!?/p>
兩人心里都有些遺憾。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王映霞已經定了婚約,郁達夫自己也已有家室。
故事也許就要完結,此情只能化作追憶,但郁達夫始終忘不了那個明眸如水的姑娘。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心被映霞攪亂了,南風大,天氣卻溫和,月明風暖,我真想煞了映霞,不知她是否也在想我,此事當竭力進行,求得和她做一個永久的朋友?!?/p>
不見又相思,見了還依舊。最終,他們按捺不住內心狂熱的相思,再次相見了。王映霞是個聰明的女子,她提出了婚嫁條件,必須明媒正娶,她要的不僅是屬于他們二人的完整世界,更是一種體面的受尊重的生活。對于這樣的條件,郁達夫滿口答應,他承諾不會辜負她,會讓她成為他的妻。
人生自是有情癡,兩人拋擲了現(xiàn)實的阻隔,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戀愛。郁達夫給王映霞寫了很多情詩,其中有一首廣為傳誦:
朝來風色暗高樓,偕隱名山誓白頭。
好事只愁天妒我,為君先買五湖舟。
他寫了一封長信給王映霞,希望她可以保存,作他們兩人第一次交游的紀念。
“兩月以來,我把什么都忘掉。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譽、地位,甚而生命,也可以丟棄,我的愛你,總算是切而且摯了,我?guī)状螌δ阏f,我從沒有這樣的愛過人,我的愛是無條件的,是可以犧牲一切的,是如猛火電光,非燒盡己身不可的。內心既感到了這樣熱烈的愛,你試想想看外面可不可以和你同路人一樣,長不相見的?”
相比于郁達夫的熾熱,王映霞卻一度有過退卻和猶豫,他們的愛情不被朋友看好,也不被雙方父母接受,他遲遲未能和妻子離婚,卻又舍不下她。王映霞的態(tài)度開始搖擺,尤其是他們的交往成了當時的輿論焦點,她煩不勝煩,也無力應付,于是開始拒絕了郁達夫的約會。
1937年,郁達夫與王映霞在福州
郁達夫在給她的一封長信里作了回應:
“你的苦衷,我未始不曉得。因為你還是一個無瑕的閨女,和男子來往交游,于名譽上有絕大的損失,并且我是一個已婚之人,尤其容易使人誤會。所以你就用拒絕我見面的方法,來防止這一層,第二,你年紀還輕,將來總是要結婚的,所以你所希望于我的,就是趕快把我的身子弄得清清爽爽,可以正式的和你舉行婚禮。由這兩層原因看來,可以知道你所最重視的是名譽,其次是結婚,又其次才是兩人中間的愛情?!?/p>
王映霞的閃躲給了郁達夫沉重的打擊,他有過一段荒唐的時光,終日酗酒,不問世事。但他并未放棄最后的努力,他提起筆,再次寫信給王映霞:
“你情愿作一個家庭的奴隸嗎?你還是情愿做一個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盡可以獨立,你的自由,絕不可以就這樣輕輕地拋棄?!?/p>
這封信對王映霞的觸動很大,愛情的甜蜜,戀人的蠱惑,她是抵擋不了的。
如果愛情有顏色,這一段人盡皆知的愛情傳奇是什么顏色呢?它有浪漫的紅色,有明快的黃色,有甜蜜的粉色,卻也有沉郁的灰色。相愛的兩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擔愛情的責任,而郁達夫任性得像個孩子,跑著去追斷了線的風箏,常常迷了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在郁達夫眼中,愛情超然于萬物之上。幾紙素箋,紅箋小字,說盡無限情意,他的筆承載了他的情。
對于發(fā)妻孫荃,郁達夫也是愛過的吧,他曾形容她“荊釵裙布,貌頗不揚,然吐屬風流,亦有可取之處”,可見,他對孫荃也是心存愛意的。
他的愛固然熱烈,卻不忠貞。
郁達夫對女性美的標準有3條:一是外貌,二是品德,三是才華。孫荃雖說是他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娶為妻子的,但她卻滿足了郁達夫對女性美的所有要求,三者皆備,所以他并不厭惡她,甚至多有溫情,在后來致長兄的信中對她也是贊美不已。但愛情總是不期而至,他毫無防備地迎來了生命中的她——王映霞。
在給王映霞的信里,郁達夫這樣描述他的第一次婚姻:
“我逃得無可再逃,避得無可再避,就只好想了一個惡毒的法子出來刁難女家,就是不要行結婚禮,不要用花轎,不要種種儀式。我以為對于頭腦很舊的人,這一個法子是很有效力的,哪里知道女家竟承認了我,還是要我結婚,到了七十二變變完的時候,我才走投無路,只能由他們擺布了,所以就糊里糊涂的結了婚?!?/p>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郁達夫滿腔悵然,他覺得“自己大約再無花開的日子了”,知識他不要,名譽他不要,他要的就是愛情。
王映霞終于還是被郁達夫的執(zhí)著打動。
1927年6月5日晚,郁達夫和王映霞在杭州聚豐園舉行了訂婚儀式。直到此時,郁達夫依然沒有辦妥離婚手續(xù),他草草地給孫荃寫了一封信,告知此事。孫荃雖然傷心,卻也無可奈何。
這年夏天,郁達夫和王映霞在上海租房安家。1928年春天,兩人在西子湖畔舉行了婚禮,將他們的婚姻關系公之于世。
他們就這樣從愛情踏入了婚姻,大文豪柳亞子特意贈詩郁達夫,稱兩人是“富春江上神仙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他們的生活一片靜好。
在王映霞的幫助下,郁達夫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寒灰集》。在集子的序言里,郁達夫說是王映霞愛的火焰,復燃了他這堆已經行將熄滅的寒灰。是的,他從《沉淪》里那個“槁木的二十一歲,死灰的二十一歲”的行尸走肉,變成如今幸福的模樣,得成比目何辭死,只羨鴛鴦不羨仙。
郁達夫有一篇小說叫《遲桂花》,故事就發(fā)生在王映霞的家鄉(xiāng)杭州。遲桂花開得晚,香味才更加濃郁,郁達夫以此來比喻愛情:“因為開得遲,所以日子也經得久?!?/p>
然而再濃郁的桂花香,也抵不住生活一日復一日的吹打,這對神仙眷侶的感情有了裂痕。兩人移居新加坡后,波折不斷。
1940年5月,已與郁達夫離婚的王映霞準備離開新加坡回國,這時的王映霞經歷了感情波折,性格和觀念有了極大的轉變,從她晚年一篇名為《郁達夫與我的婚變經過》的文章就能看出,她對郁達夫不夠滿意。她說,“我想要的是一個安安定定的家,而郁達夫是只能跟他做朋友不能做夫妻。所以同郁達夫最大的分別就是我同他性格不同?!侵虚g的辛酸,我嘗夠了。我可以用全生命全人格來擔保,我的一生,是決不發(fā)生那第二次痛苦了。”
夕陽雖傾城,可是近黃昏,甜蜜的愛情終究到了尾聲。王映霞曾以為她和郁達夫抬頭對望的目光里只隔著一層窗紙,其實,他們之間還隔著千山萬水。
或許男人永遠不懂女人,
郁達夫雖然深愛王映霞,卻并不了解她。他在不少詩作中,都把王映霞比作蘇東坡的侍妾朝云,他以為這是秀恩愛,卻不知道這對王映霞來說是無法言說的傷。
不幸婚姻傷害的并不僅僅是雙方當事人,留給孩子的陰影更是一生都不會抹去。
郁達夫和王映霞的兒子郁飛,從小隨父母在新加坡讀書,是子女中同父母相處最久的,也比較了解父母的婚姻生活。1992年,郁飛接受了媒體采訪,當被問及自己眼中的父親是什么樣的人時,他誠懇地說了自己的感受:
“我的父親是一位擁有明顯優(yōu)點,也有明顯缺點的人,他很愛國家,對朋友也很熱心,但做人處世過于沖動,以致家庭與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文人,不要美化他,也不要把他丑化?!?/p>
情感的創(chuàng)傷給郁達夫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外表上可能細微,內心卻有一場海嘯。王映霞走后,郁達夫再次沉淪。他寫信給她:
“愁聽燈前兒輩語,阿娘真?zhèn)€幾時歸?!?/p>
然而這次,王映霞沒有回頭,或許她是害怕了,那種麻木、冷漠的婚姻狀態(tài),那種苦澀的心情,都讓她心有余悸。
離開郁達夫之后,王映霞等到了另一段感情。她晚年回憶稱:“王映霞和鐘賢道像是一場重逢,可未免來得太遲?!?/p>
她感慨自己命中的真愛來得太遲,言語中似乎忘了昔日和郁達夫的情誼。她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而郁達夫卻在1945年慘遭殺害,享年49歲。
他們的故事已經結束,但她的故事還在繼續(xù),只是他再也沒有機會參與了。那一樹姍姍來遲的桂花在美麗之后,終于還是走向凋謝,他和她不過是路過的觀眾,它以后的開與落,和他再也沒有關系。
王映霞晚年回憶:“如果沒有前一個他(郁達夫),也許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沒有人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如果沒有后一個他(鐘賢道),我的后半生也許仍漂泊不定。歷史長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頭的愛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懷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