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張力召 白 露 董黑雄
選取21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患者共93例。納入標準:①經消化內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②年齡40~70歲;③簡易精神狀態(tài)評價量表(MMSE)評分≥27分[3];④本次研究經西安市第三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核批準,患者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重要臟器疾病者;②既往過敏反應史;③中途退出研究。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48例)和對照組(45例)。研究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40~69歲,平均(53.4±3.9)歲;體重 45~ 65 kg,平均(56.6± 4.7)kg。 對照組男 24例,女 21例,年齡 41~68歲,平均(53.7±3.7)歲;體重 46~64 kg,平均(56.9± 5.1)kg。兩組性別、年齡及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術前準備
兩組患者均經肝腎功能、尿常規(guī)及血常規(guī)等檢測,并于術前8 h常規(guī)禁食、禁水,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均給予心電、血壓及脈搏監(jiān)測,同時在患者上肢靜脈處建立靜脈通道,麻醉前給予0.5 mg阿托品(生產廠商: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3311)肌注和2 mg咪達唑侖(生產企業(yè):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80025)肌注。
2.對照組
本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全身麻醉。術中給予靜脈注射0.05 mg/kg咪達唑侖、2~4μg/kg芬太尼(生產企業(yè):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2022076)、1~1.5 mg/kg丙泊酚(生產企業(yè):Fresenius Kabi AB,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80023)及0.2 mg/kg順阿曲庫銨(生產企業(yè):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0869)進行麻醉誘導,2~3 min后即行氣管插管,術中則給予5~8 mg·kg-1·h-1丙泊酚和 0.05 ~ 0.25 μg·kg-1·h-1芬太尼靜脈注射以維持麻醉。
2.研究組
本組患者給予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協(xié)助患者取左側臥位,在其T8、T9椎間隙處行硬膜外穿刺,頭端向上置管3 cm后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并注入1.5%利多卡因(生產企業(yè):上海朝暉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1071)3~4 mL。初測麻醉平面處T4~T12之間時行面罩吸氧及全身麻醉誘導,誘導藥物與對照組相同,術中硬膜外靜脈注射順阿曲庫銨 0.6 mg/(kg·0.5 h)以維持肌松,0.375%布比卡因(生產企業(yè):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2839)3 mL/40 min以維持麻醉。
1.疼痛程度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4 h疼痛程度進行評分,滿分10分,分值越高則疼痛越強烈。
2.免疫功能
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T淋巴細胞亞群比例,包括成熟T淋巴細胞(CD3+)、輔助性 T 淋巴細胞(CD4+)及輔助性 T 淋巴細胞與殺傷性T淋巴細胞的比值(CD4+/CD8+)。
3.恢復效果
記錄兩組患者麻醉后24 h蘇醒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及拔管時間,同時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評價量表(MMSE)[4]評價兩組患者麻醉后24 h認知功能情況,分值為0~30分,其中正常27~30分,認知功能障礙<27分,分值越低則認知功能障礙越嚴重。
將研究數據納入SPSS 19.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麻醉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麻醉后24 h,兩組VAS評分均較麻醉前明顯降低,研究組患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01)。 見表 1。
表1兩組VAS評分比較 (±s)
表1兩組VAS評分比較 (±s)
組別 n 麻醉前 麻醉后24 h t值 P值研究組 48 8.1±1.7 2.6±1.8 15.155 0.000對照組 45 8.4±1.9 3.9±1.5 12.621 0.000 t值 - 0.803 3.770 - -P值 - 0.424 0.000 - -
麻醉前,兩組CD3+、CD4+及CD4+/CD8+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麻醉后 24 h,兩組 CD3+、CD4+及對照組CD4+/CD8+均較麻醉前明顯降低,但研究組麻醉后24 h CD3+、CD4+及CD4+/CD8+水平明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見表 2。
表2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例比較 ±s)
表2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例比較 ±s)
注:*與麻醉前比較,P<0.001
組別 n CD3+(%) CD4+(%) CD4+/CD8+麻醉前 麻醉后24 h 麻醉前 麻醉后24 h 麻醉前 麻醉后24 h研究組 48 72.39±8.74 63.69±8.21* 37.93±7.56 32.14±4.92* 1.31±0.35 1.23±0.21對照組 45 72.42±8.78 55.46±7.34* 38.12±6.14 26.27±4.85* 1.34±0.39 0.85±0.17*t值 - 0.017 5.084 0.133 5.790 0.391 9.553 P值 - 0.967 0.000 0.895 0.000 0.697 0.000
研究組蘇醒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麻醉后24 h MMS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01)。 見表 3。
表3兩組麻醉后恢復情況比較 ±s)
表3兩組麻醉后恢復情況比較 ±s)
組別 n 蘇醒時間(min)恢復自主呼吸(min)拔管時間(min)MMSE評分(分)研究組 48 6.7±0.9 4.8±0.6 8.9±0.7 24.8±0.9對照組 45 8.4±0.8 6.1±0.9 11.5±0.8 27.5±0.7 t值 - 9.603 8.244 16.707 16.074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腹腔鏡技術被逐漸應用到胃癌根治術的臨床治療中,該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痛苦小及麻醉后24 h恢復快等優(yōu)點,因而被患者廣泛接受。但大量臨床研究發(fā)現,由于胃癌根治術手術時間相對較長,術中受體位變換、氣腹建立等影響,患者機體損傷可能性增加,心肺儲備功能受損,因此臨床中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麻醉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由于手術涉及區(qū)域的神經支配較為復雜,麻醉后24 h患者多易引發(fā)強烈疼痛,而疼痛情況不僅會影響患者預后及手術效果,同時長期持續(xù)疼痛極易引發(fā)相應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病情恢復[6]。部分臨床研究發(fā)現[7],術中應用全身麻醉,疼痛刺激傳入阻斷并不完全,因此鎮(zhèn)痛效果欠佳,而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對患者機體具體雙向阻斷優(yōu)勢,能使切口與內臟的傷害性感受明顯阻斷,鎮(zhèn)痛效果較佳,從而降低對患者循環(huán)功能的影響[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麻醉后24 h研究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結果表明與單純的全身麻醉相比,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對切口及內臟的傷害性刺激的阻斷作用更強,鎮(zhèn)痛效果更佳。
有研究表明,T淋巴細胞亞群是檢測患者腫瘤細胞免疫調節(jié)水平的主要標志,其中CD3+作為成熟性T淋巴細胞,協(xié)助T細胞抗原受體識別抗原決定簇,CD3+水平下降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CD4+則是輔助性T淋巴細胞,協(xié)助B細胞分化進而產生抗體,CD4+/CD8+則是評估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該比值與細胞免疫功能呈正相關[9]。由于胃癌患者自身機體免疫較低,且后麻醉及手術影響,極易導致患者機體內部環(huán)境紊亂、內臟受損、機體免疫力進一步下降。部分研究發(fā)現,硬膜外麻醉可明顯阻滯減少神經沖動,同時利用利多卡因減少茶酚胺分泌,進而減少免疫抑制[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麻醉后24 h兩組CD3+、CD4+及對照組CD4+/CD8+水平均較麻醉前明顯降低,但研究組麻醉后24 h的CD3+、CD4+及CD4+/CD8+水平相對較穩(wěn)定,降低幅度明顯小于對照組。結果表明,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對免疫功能下降具有積極的抑制作用。
此外,因胃癌患者自身機體代謝能力較低,且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中機體損傷較大,而導致患者麻醉后24 h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著患者術后機體恢復[11]。且部分研究認為,患者年齡、麻醉、手術創(chuàng)傷及失血量與其認知功能障礙密切相關[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麻醉后24 h MMS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且研究組蘇醒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01)。結果表明,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可明顯緩解患者認知功能障礙,促進患者麻醉后機體恢復。
綜上所述,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應用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能明顯提高鎮(zhèn)痛效果,抑制免疫功能下降,緩解認知功能障礙,并促進患者麻醉后機體恢復,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