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艷
(大慶師范學院圖書館,黑龍江 大慶 163712)
在無線技術快速發(fā)展和移動終端不斷更新換代的環(huán)境下,移動圖書館應運而生。當前,移動圖書館的開通數量、研究文獻量節(jié)節(jié)攀升,表明移動圖書館已成為圖情界研究的熱點。隨著移動圖書館的蓬勃發(fā)展,移動圖書館服務也正成為研究的熱點。移動圖書館服務,是指在無線網絡環(huán)境下,利用移動終端設備,為用戶提供圖書館服務,是“移動設備+移動技術+圖書館資源”有機結合產生的一種新的移動服務方式。移動圖書館服務具有以下特征:(1)移動性,主要表現在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圖書館服務,服務不受時空的限制;(2)互動性,用戶與圖書館之間具有互動性,二者可以隨時交流;(3)個性化,圖書館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4)主動性,讀者根據自己的需求主動檢索所需資源。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和調研國內圖書館服務的基礎上,本文對國內外移動圖書館服務進行了探索。
移動圖書館的服務過程如圖1所示,整個過程是在無線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的。用戶獲取服務過程是:第一步,用戶持有終端設備(手機、iPad、PDA等)情況下,根據查詢內容選擇合適的服務方式(SMS、WAP、APP等);第二步,用戶登錄移動圖書館服務平臺(WAP網站、APP軟件等),輸入服務請求,基于云服務的網絡安全方案,可以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系統(tǒng)安全,云安全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掌握最新的攻擊方法和安全規(guī)則,防御非法用戶或者合法用戶的非法請求;第三步,移動圖書館服務平臺向圖書館移動服務器/平臺發(fā)出用戶的服務請求;第四步,移動圖書館服務器/平臺把滿足用戶需求的查詢結果返回給移動圖書館服務平臺,顯示在終端設備屏幕上,至此,用戶的一個服務請求基本完成。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是服務開展的前提,圖書館是通過資源建設為用戶提供移動服務的,因此,與用戶獲取移動圖書館服務相對應的是圖書館的資源建設。
圖1 移動圖書館服務的實現過程
基于地區(qū)均衡的考慮,本次調研國內移動圖書館的選取原則是:國內34個省級公共圖書館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如首都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黑龍江省圖書館等,這樣就需要以34家省級圖書館作為調研樣本。
隨機選取了國外移動圖書館的最佳實踐網站M-Libraries(http://www.libsuc-cess.org/M-Libraries)130余個移動圖書館中的34個,對其逐一進行了訪問和調查。調研的原則是:處于地區(qū)、國家均衡的考慮,盡量選用不同國家的移動圖書館。調研的移動圖書館有:美國的橙郡移動圖書館(Orange County Library System)、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加拿大的瑞爾森大學圖書館(Ryerson University Library)等。
調研時間為2017年4月1日至9月10日。通過大量收集國內外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文獻,了解該領域的研究角度和最新研究進度,準確把握該領域的歷史、現狀和發(fā)展態(tài)勢,再結合網絡的實地調研,從而對國內外關于移動圖書館服務有較為深入、全面的了解。
移動圖書館服務的終端設備有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電子書閱讀器、平板電腦、PDA等,早期移動圖書館服務的終端設備主要集中在PDA設備和手機的應用。初期,國外移動圖書館服務主要集中在對PDA設備的應用方面,如1993年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South Alabama Library)推出的“無屋頂圖書館計劃”(The Library without a Roof Project)是圖書館首次嘗試將PDA接入聯機公共檢索目錄、商業(yè)在線數據庫和互聯網,說明了無線環(huán)境下PDA訪問圖書館信息的可行性,此后,世界各地的圖書館紛紛加入移動圖書館服務[1]。我國前期移動圖書館服務主要集中在對以手機短信為主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如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在國內最早開通手機短信服務平臺,拉開了國內移動圖書館服務的帷幕。此后,國內一些圖書館紛紛將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延伸到移動終端,開辟了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新紀元。
移動技術方面,網絡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特別是2014年移動4G網絡的推開,為移動應用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提供了網絡技術支持,將對各行各業(yè)帶來顛覆性的影響。移動終端設備方面,據2014年美國發(fā)布全球移動互聯網未來報告,全球可連接互聯網設備出貨情況顯示,PC所占份額越來越小,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則所占份額逐年上升(如圖2所示),這也標志著移動圖書館服務終端設備發(fā)展的新趨勢。與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設備的發(fā)展趨勢相同步,移動圖書館服務也會步步跟進,如對不同移動終端的APP服務開通相對應的客戶端APP軟件。
圖2 全球可連接互聯網設備出貨情況[2]
3.2.1 服務方式的類型
目前,移動圖書館主要服務方式有SMS服務、WAP服務、APP服務、彩信、I-Mode服務、微信等多種方式[3]。通過這次調研發(fā)現,目前國內外圖書館最常用的服務是SMS服務、WAP服務、APP服務和微信[4-5],表1是這四種主要服務方式的比較。
3.2.2 國外移動圖書館的服務方式
在國外,移動圖書館服務以WAP網站服務為主,以SMS服務和APP服務為輔,也有一些圖書館采用I-mode、APP等服務方式,尤其以WAP網站服務的使用最為廣泛。除了常見的服務方式外,部分圖書館采用了移動OPAC與移動圖書館WAP相結合的服務方式,建立了專門的移動聯機公共檢索目錄(mobile OPAC),如美國喬治城大學圖書館、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等,這種服務方式可以為用戶提供更高效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國外部分圖書館還針對特定用戶群建立圖書館移動門戶網站以便網站服務更有針對性,如美國橙郡移動圖書館專門為支持兒童學習提供了“KidsConnect”功能(用戶可以選擇“學前兒童”“家長和老師”兩種入口進入瀏覽不同的資源)、由喜馬拉雅佛教基金會(Himalayan Buddha Foundation)創(chuàng)辦的佛教兒童移動圖書館(Buddha Children Mobile Library)等[8-9]。
3.2.3 國內移動圖書館的服務方式
國內移動圖書館服務方式,有學者統(tǒng)計2007年以前主要以SMS服務方式為主;2007年以后以WAP網站服務方式和SMS服務方式互補[10]。時至今日,這次調研顯示國內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有如下特點:
(1)微信的開通率最高。在調研的34個圖書館中,除港、澳、臺外,其他31家省級公共圖書館全部開通了微信服務,內地省級公共圖書館開通率達到100%,其中,浙江、上海等圖書館開通了兩個微信公眾號。自從2012年國內開通第一個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賬號以來,短短幾年內,圖書館微信公眾號迅速普及,這說明微信服務方式正異軍突起,在圖書館移動服務方式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APP服務方式居第二位。余世英[11]等總結發(fā)現,我國現有移動圖書館APP主要有三種建設模式:自主建設模式、聯盟合作模式和第三方開發(fā)模式,這次調研都有所涉及。從數量上看,采用聯盟合作模式的APP最多,僅與超星移動圖書館合作的就有24個省級公共圖書館;自主建設模式的APP較少(如首都圖書館推出的“首圖掌上圖書館”“首圖讀覽天下”等);第三方開發(fā)模式的最少(如“360doc個人圖書館”等)。
3)WAP、SMS開通率較低。WAP、SMS兩種服務方式在省級公共圖書館的開通情況并不理想,只有不到一半的圖書館開通WAP網站服務和SMS服務,這兩種服務方式的作用和地位呈下降趨勢。
3.2.4 國內外移動圖書館服務方式的比較
(1)整體而言,國內公共移動圖書館的主流服務方式是微信和APP網站服務,國外則以WAP網站服務為主。
(2)與國外移動圖書館WAP建設相比,國內絕大部分WAP以照搬傳統(tǒng)網頁的靜態(tài)內容為主,缺乏創(chuàng)新,盡管有個別圖書館開始著力WAP的創(chuàng)新,但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外移動圖書館WAP普遍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服務,發(fā)展已趨成熟,使用范圍尤為廣泛。
(3)國內移動圖書館APP的數量、種類、功能大部分都不及國外,如美國橙郡移動圖書館提供了22種功能(OCLS K-Ready、OCLS Shake It!、Access My Library等,內容涉及娛樂、研究、語言、求職四個方面),國內省級移動圖書館提供APP數量最多是首都圖書館,只有4種APP且內容也比較單一[12]。此外,國外移動圖書館APP自主開發(fā)居多,而我國多是聯盟合作開發(fā),如很多圖書館利用超星圖書館推出自己的服務。
(4)微信服務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服務方式,在圖書館的應用正在蓬勃發(fā)展,功能得到不斷的開發(fā)和深化。國外也有類似的服務方式,如Line、WhatsAPP等,目前有少量結合圖書館服務的研究,但尚未成為國外移動圖書館的主流服務方式[13]。
3.3.1 服務內容的類型
在對國內外眾多移動圖書館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發(fā)現國內外開展的移動圖書館大概有30多種服務項目。對這些服務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后,認為從大的方面講,移動圖書館服務內容按功能可以分為自媒體類服務、互動交流類服務、移動圖書館門戶類服務三種大的類型,并對各大類型下的主要服務項目進行了歸納,如表2所示。
表2 移動圖書館主要服務內容的類型
3.3.2 國內外移動圖書館服務內容的比較
通過調研,節(jié)選移動圖書館服務內容數量排名前十的服務項目,如表3所示。
表3 移動圖書館服務排名
從表3可以看出,目前傳統(tǒng)的圖書館服務仍占據主導服務,在某種程度上說,移動圖書館大部分的服務內容是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內容的轉移或照搬。整體而言,我國移動圖書館服務內容相對比較陳舊,大多數服務內容僅僅是將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服務(如活動通知、館藏查詢、圖書薦購等)簡單地照搬到移動圖書館上,服務內容大致相同,深層次服務開展不足。
國外移動圖書館較注重服務的層次化。除傳統(tǒng)服務內容外,還不斷推出新型服務內容(音頻書的閱覽與下載、二維碼、社交閱讀網站、用戶培訓程序、書架地圖服務等),如美國橙郡移動圖書館的“MAP It”可以幫助用戶更容易地發(fā)現指定位置的資源,在服務內容方面走在了該領域的前沿[15-16]。
移動圖書館服務是建立在圖書館資源建設基礎上的,因此,移動圖書館的建設是開展移動服務的基礎和前提。移動圖書館服務內容按功能可以分為自媒體類服務、互動交流類服務和移動圖書館門戶類服務,現針對每一種大類型的內容建設歸納如表4所示。
續(xù)表
總之,對于移動圖書館的建設,自媒體類、互動交流類、移動圖書館門戶類三種類型服務的內容建設是并行不悖的,三者可以結合使用。各圖書館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恰當的定位并努力創(chuàng)新,才能提供優(yōu)質的移動圖書館服務。
本文概述了中外移動圖書館的特點,進行了比較研究,對當前移動圖書館服務有了整體認識,旨在借鑒國外移動圖書館可參考性的、有借鑒價值意義的經驗,吸納到我國移動圖書館服務建設中。同時提出了今后我國移動圖書館服務發(fā)展的思路:以圖書館資源為基礎、創(chuàng)新服務內容,開展移動圖書館服務。雖然移動圖書館方興未艾,其服務已展示了諸多優(yōu)勢,但也伴隨許多不足,如種類單一、層次化體系不足等。然而,瑕不掩瑜,相信移動圖書館服務會成為今后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