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研院所本質上是以出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為最終訴求的,因此,科研單位的綜合管理,包括質量、財務、條保、人力資源、基建、宣傳、檔案、保密、內控等,盡管各自的工作流程會有不同,但追根溯源,都會落腳到科研項目中。本文試著將綜合事務管理中所關注的主要節(jié)點納入科研項目全周期的管理過程中,按照項目類型總結出一套較完整的管理要素表,為提高科研院所的管理效益、為科技體制改革,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科研院所 管理要素 管理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G3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2
“科研院所”一般是指為解決某些方面科學及實踐問題而開展研究的科學院、研究院、研究所等科研單位。有不同的分類,如:國家級和地方科研單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科研單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fā)類科研單位等。很多開發(fā)類或偏應用的研究所已經或即將改制為企業(yè)。國內的研究院所如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百度百科)。本文主要以中國科學院為例。
一、科研院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體系各自為政、互有交集又各有流程
科研院所的綜合管理一般包括:科研項目管理、質量體系管理、保密體系管理、財務體系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五個管理體系,并在這五個體系外圍還有科研條件、基礎建設、院地合作、國際合作、對外宣傳、文書檔案、紀檢監(jiān)察等。針對這些管理職能,一般會設立對應的職能管理部門,如科技處、綜合辦公室、質量處、財務處、人力資源處、條保處等部門。如果缺乏統(tǒng)一的頂層設計和標準,僅僅遵循各自管理中的制度和規(guī)范,就會出現各自為政的局面。每個體系都一套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標準,辦事有自己一套審批表格。例如:
科研項目管理:立項申請表、轉階段申請表、項目結題申請表、論文發(fā)表審批表、報獎申請表……
人力資源管理:新進人員審批表、客座/臨聘人員審批表、人員離職審批表、人員進入涉密崗位審批表……
保密管理:定密審批表、涉密會議審批表、涉密活動審批表、涉密載體復制/發(fā)放/借閱/銷毀審批表、保密要害部門部位審批表……
采購和外協(xié)管理:采購申請表、外協(xié)任務申請表……
具不完全統(tǒng)計,一家管理比較規(guī)范的科研院所要用到的管理制度一般在70-80余項,而審批表格一般在一百個左右。
而這些表格的最終審批人,都落在各部門負責人或幾位所領導。也就是說,大量的表格之間審批的內容都是有交集的,其源頭可能是同一件事情。比如,一個項目首先要立項申請,申請時會質量、保密、人事、檔案、財務要簽字;隨后該項目要采購某類設備,科技、保密、財務、檔案要簽字;該項目需要聘請臨時勞務人員或客座教授,科技、人事、財務要簽字;該項目要開涉密會議,綜合、保密、財務要簽字……從上可見,大多數的管理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著項目實施而產生的,科學合理的建設科研項目管理體系、以及圍繞該體系改善其他管理環(huán)節(jié)是建立科研院所高效管理的核心。
2.對關鍵環(huán)節(jié)和要素把控不準確,不能充分識別和控制風險
由于管理體系之間不能互相融入,對于審批事項的事實不能有效確認,各職能部門之間、一線工作人員和審批人之間信息不對稱,造成表格中“形式”審批大量存在。十八大以來,國家在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改革力度的同時,也加大了監(jiān)察審計力度,財政部不斷出臺文件,要求事業(yè)單位建立內部經濟活動的控制要求,要求查找、把控經濟活動的風險點,用內控制度建設來制衡各管理環(huán)節(jié)的行為,確保經濟業(yè)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對于一名財務或者內部審計人員來說,由于項目管理和科研經費管理的脫節(jié),不能確認經費預算和實際支出的合理性,而無法在管理環(huán)節(jié)中充分把控風險點,或即便知道風險點,也沒有足夠有效的措施實施監(jiān)管。
同經費管理類似,質量體系、保密體系等如果不能與科研項目管理充分融合,就會在實際工作中形成“兩層皮”現象。即在工作中不按規(guī)范操作,到體系認證或審查前補充甚至“制造”證據,既讓科研活動失去應有的控制、又為了“拿證”(體系證書)增加了管理成本。這種看上去“雙輸”的管理方式,在很多科研院所卻并不鮮見。
綜合管理能力不足,會直接影響科研項目順利開展、影響科技成果產生、影響科研院所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本文嘗試根據項目的不同類型,建立起將多個管理要素統(tǒng)一到項目全生命管理過程中的綜合管理體系。
二、項目類型、階段及其管理要素
建立一套有效的綜合管理體系是一個復雜的工作,首先必須確認綜合管理中主要的管理要素,并將這些要素分布在項目管理的全過程中?;舅悸肥?,在項目立項甚至更早期開始論證時起,就將質量、保密、財務、人力資源體系中相關的管理要素進行一并策劃,并體現在具體的辦事流程和審批表格中。該表格類似項目的生命檔案,隨著項目的實施流轉至相關職能部門辦理各種相關業(yè)務,在項目發(fā)生變化時,由科技處及時進行調整。
由于項目類型的不同,管理要素也會有不同。例如,質量體系認證范圍內的項目和一般橫向項目要素,經費體量較大的總體性項目和基金類項目要素,都存在較大差別。因此,要實施有效的要素管理,就必須根據科研院所在研項目的不同類型,制作出符合實際的“管理要素表”,再根據要素表繪制管理流程和所需表格。
按照不同的維度,科研項目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從項目管理角度講,中科院的項目主要分為縱向項目(國家、部委、中科院以任務書形式下達部署的)、橫向項目(政府、企業(yè)以合同方式委托的)、預研及關鍵技術攻關類(基金類、科研院所自主部署的),以及近些年由于任務體量和難度不斷提升而出現的、需要跨學科、跨領域、跨研究所集中攻關完成的總體類/工程類項目,如載人航天、探月、北斗導航、深海探測等。
另一方面,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常劃分為幾個階段:預立項、立項、研發(fā)、階段驗收、轉階段、驗收結題、知識產權及成果應用等。不同階段的管理要素也不盡相同。
三、再造管理流程和表格實例
全面系統(tǒng)的項目要素管理實施后,審批者可以對照項目基本情況進行審核,不僅減少了大量重復工作,也充分保證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可以很好解決前文所提到的管理中的核心難題。
管理要素確定以后,就可以分類別分階段制定工作流程和具體審批表格,例如:預立項階段的工作流程圖可繪制如下:
根據流程圖和相關制度要求,進一步制定工作所需的審批表格,并在表格中體現具體要求和審核要點,一目了然、權責清晰。
比如,“科研項目過程管理審批單”,可制作如下。
(注:為簡化表格,在□內劃“√”,表示是、可行等含義;“X”表示否、不可行等含義。)
例:項目過程管理審批單(預立項階段)
其他階段的表格可以以此類推。
每類項目都可以用關鍵“要素”管理為主導,建立起新的管理流程和體系,不僅延伸和細化了項目本身的管理,還貫穿起一家科研院所幾大管理體系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避免了管理中常被詬病的流程繁瑣、責權不清、管理職能重疊或空白、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各職能管理部門對此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振.科研項目全程質量管理與控制源技術與管理.2017(3):191-192
[2]伯紹錦.淺談項目管理在科研型號研制管理中的應用研究路視野2017(4):91-93
作者簡介:邵雪天,女,(1977-),碩士研究生,現任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合與信息化辦公室主任、黨辦主任。職稱:五級職員。研究方向:制度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