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蘭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崔家峪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臨沂 276416
腦血栓屬于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一種,發(fā)病后在一定程度上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致使患者的肢體活動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漸失去,經(jīng)常規(guī)護理后很難取得理想效果,導致致殘率不斷增加[1]。然而,經(jīng)過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病情的顯著改善,并促進康復效果的顯著提。現(xiàn)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該院收治的60例患者為分析對象,隨機分組并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60例患者為該次研究對象,男38例、女22例;經(jīng)臨床診斷,病情確診;均為首次發(fā)病,具有相對完整的臨床資料;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不存在其他系統(tǒng)的嚴重疾病。現(xiàn)根據(jù)入院時的數(shù)字編號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30例中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62.6±6.2)歲;對照組 30 例中年齡 51~74 歲,平均年齡(62.7±6.3)歲。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經(jīng)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組間對比研究。
全部患者入院后經(jīng)診斷,病情得以確診后展開積極的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操作如下。
①心理護理:當患者出現(xiàn)肢體功能障礙時,會引發(fā)一系列不良情緒,如焦慮、恐懼和不安等,相應的會加重影響,影響康復。為此,護理人員此時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用親切和藹、溫柔的語言與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溝通,給予其充足的鼓勵,幫助患者樹立并增強康復的信心,以此促進身體各方面功能的顯著提升[2]。
②飲食護理:患者在日常飲食飲食中應該多補充蛋白質(zhì)含量高和脂肪含量低的食物,針對進食困難者可以給予粘稠糊狀食物,進食時小口進食,保持坐立位;禁止食用辛辣、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及時補充維生素,飲食以清淡為主。
③訓練語言聽力:基于患者自身病情的改善情況,需要進行相關訓練,即聽說讀寫,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 ,如可以播放電視內(nèi)容、看報紙、聽舒緩的音樂、對書本或報紙上的文字進行摘抄等,上述方法同樣有助于加強聽力,但是需要嚴格控制訓練時間,即每天訓練時間不超過1 h。
④訓練肢體功能:首先進行基礎訓練,然后循序漸進的進行體位變化和活動肢體關節(jié)等,將大小關節(jié)運動做好的同時,開展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的收縮和伸展,待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漸趨穩(wěn)定后,可以開展適當?shù)纳煺惯\動,如站立或步行等,為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可以進行按摩 ,運動過程中需要控制力度,防止關節(jié)疼痛加大。若患者身體康復比較快、效果十分明顯,便可以進行慢速爬步梯子活動,避免快速 ,并且在日常生活盡量自理,獨立的完成洗臉、刷牙、洗澡和洗衣服等[3]。
⑤健康教育:將急性腦血栓的相關知識詳細的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解釋,提高其治療依從性,能夠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治療和護理的工作,從而有助于早日恢復健康。
①利用Fugl-Meyer量表對治療前后患者運動能力的恢復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定,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恢復情況越好。②利用Barthel評分來判斷患者的生理自理能力,當分數(shù)不足35分時表明患者不能自理;分數(shù)在35~55分之間時表示需要幫助;分數(shù)大于55分時代表基本能夠自理[4]。③采用該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diào)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展開調(diào)查,滿分為100分,滿意:90分以上、基本滿意:60~90分、不滿意:60分以下。④對比兩組患者的致殘率。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 t檢驗,計數(shù)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經(jīng)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盡管兩組患者均有所提高和改善,但是觀察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滿意:11例、基本滿意:17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中有8例滿意、14例基本滿意和8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能力恢復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運動能力恢復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較[(±s),分]
組別Fugl-Meyer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Barthel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30)對照組(n=30)t值P值30.31±20.11 31.22±19.79 0.190 8>0.05 91.13±6.56 74.56±19.33 4.802 3<0.05 59.93±6.84 58.48±5.56 0.023 8>0.05 91.01±3.36 64.23±5.41 2.99 9<0.05
觀察組致殘率僅為6.67%(2/30),對照組高達23.33%(7/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血栓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在臨床上致死率、致殘率均比較高,且發(fā)病突然、病程較長,因此治療難度比較大,需要很長時間。臨床上關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抗凝和血管擴張劑治療,患者需要絕對的臥床休息,必要情況下需要進行吸氧支持治療。早期康復護理作為新型護理模式之一,在康復過程中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各種不適感,促進生活和護理質(zhì)量的顯著提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有助于患者對自身病情進行更好的了解,提高治療和護理依從性,更好的配合醫(yī)護人員;另外,還能夠改善自身消極情緒,愉悅身心[5]。在該次研究中,相比較于對照組患者而言,觀察組在護理后運動和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提高、致殘率低且患者護理滿意度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在急性腦血栓護理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可以在提高運動、生活自理能力和患者滿意度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致殘率,值得進行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