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琴
?
奧運會冠軍鄧薇基礎階段訓練研究
周志琴
福建省青少年體育學校,福建 福州,350012。
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tǒng)計法、觀察法、實驗法、邏輯分析等方法,對2016年奧運會女子舉重冠軍鄧薇2004—2007年期間的基礎階段訓練進行系統(tǒng)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經過3年系統(tǒng)的基礎訓練,鄧薇體重逐步增加,至2007年離開福建省體校時,體重達到初始體重的134%,專項成績達到初試成績的169.6%,并通過53kg級運動健將標準。研究認為:結合個體特點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訓練節(jié)奏,強化心理訓練,以專項技術為核心穩(wěn)步提高專項力量,為鄧薇以后競技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礎。建議:為充分挖掘專項潛力,延長運動壽命,應加強女子舉重運動員青春期訓練的醫(yī)務監(jiān)督與科研攻關,注意訓練中和訓練后的營養(yǎng)補充,加強恢復措施。
鄧薇;女子舉重;基礎訓練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我國女子舉重63 kg級運動員鄧薇以抓舉115 kg,挺舉147 kg,總成績262 kg獲得冠軍,同時創(chuàng)造了挺舉和總成績世界紀錄[1],續(xù)寫了我國女子舉重的新篇章。本文以鄧薇2004年至2007年在福建省青少年體育學校舉重隊期間的訓練為研究對象,探討鄧薇基礎階段的訓練特征。
2004—2007年期間鄧薇的基礎訓練。
以“舉重”為關鍵詞,搜索中國知網、google相關學術文獻,研究優(yōu)秀女子舉重運動員的多年訓練。
對鄧薇2004年至2007年期間的訓練計劃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不同階段的計劃特征。
通過訓練和比賽現場觀察,觀察記錄鄧薇的技術動作和比賽情況等。
對鄧薇2004——2007年期間的訓練資料進行數理統(tǒng)計以獲取本研究的基本結論。
通過多種訓練方法及其相關的實驗性訓練研究,提高訓練效應及水平。
采用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邏輯方法,得出有關結論。
有關研究表明,我國女子舉重運動員進入業(yè)余體校的平均年齡為12.8±1.5 歲,進入省隊的平均年齡為14.6±0.7 歲[2]。女子舉重多年訓練的四個階段:基礎訓練、專項提高階段、最佳競技階段和競技保持階段[3],其中基礎階段為10-12歲,跨度約兩年,專項提高階段為13-17歲,跨度約4年,是奠定專項成績的關鍵階段。鄧薇出生于1993年,2004年2月被我選入福建省體校試訓,2007年離開省體校,進入福建省專業(yè)隊訓練,3年的訓練時間主要是基礎訓練,同時也銜接了基礎訓練和專項提高兩個階段。
表1 鄧薇2004年7月進入福建省體校初始數據一覽表
表2 鄧薇基礎階段專項成績提高一覽表
鄧薇正式進入福建省體校時體重僅為40kg ,抓舉和挺舉成績分別為55kg和70kg,已顯示比同齡人優(yōu)越的力量素質。2004年2月至2007年7月經過3年半的基礎訓練,鄧薇體重逐漸增加,為初始體重的136%,專項成績快速提升,2007年7月成績達到初試成績的169.5%。
圖1 鄧薇2004—2007年體重與成績變化統(tǒng)計
表3 鄧薇等6名女隊員2004年9月專項成績一覽表
選好才是成功的一半,而最終的成功靠的是育好才[4]。針對具有一定天賦的運動員如何科學的訓練是非常關鍵的。鄧薇在進入體校的初期,就顯示出優(yōu)于其他同齡人的兩個典型特征:力量素質較好,性格沉穩(wěn)。雖然在(12-15歲)這個年齡段訓練主要任務仍然重在打基礎,完善和較熟練的掌握標準動作和主要輔助練習的正確技術,達到比較鞏固的運動技術水平。但應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特點,有區(qū)別地安排訓練節(jié)奏。針對鄧薇在體校期間的3年訓練,首先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為專項力量夯實基礎;同時規(guī)范專項技術,穩(wěn)字當頭,充分發(fā)揮其穩(wěn)重的個性特征,提升技術水平,為未來的專項發(fā)展打好基礎。女運動員13歲后進入力量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則主要以提升專項力量為主[5],穩(wěn)步提高專項成績,不宜提前上強度、拔苗助長。力量強度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適當增加,同時考慮不同運動員的特點,因人而異制定多年訓練計劃。
結合女運動員的生理特點,以月經周期安排訓練節(jié)奏,女子一般13歲就開始出現月經[6],所以訓練時要特別注意掌握好節(jié)奏。我在訓練中采用每月1周大、1周小、1周大、1周中,4月一循環(huán)的訓練節(jié)奏。
表4 周訓練負荷安排
鄧薇在體校訓練年齡為12~15歲,處于青春發(fā)育期,也是提高身體素質的基礎時期,該階段的主要任務在于夯實力量基礎,在后期抓住力量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穩(wěn)步提高專項力量[7],切忌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只有在各方面的發(fā)育逐漸成熟,運動能力快速增長,才可以進行專項訓練比例較高的計劃,為專項訓練階段和最佳競技階段奠定基礎[8]。
12-15歲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在安排訓練內容上應全面發(fā)展,兼顧提高運動素質和專項技術,合理安排二者比例,進而提高專項力量[9]。鄧薇在體校訓練的第1年,主要以全面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訓練為主,力量訓練的比例適當偏??;第2年,身體素質訓練的比例適當,繼續(xù)強化專項技術,力量訓練的比例稍增;第3年,身體素質適當減小,重點練好技術,力量訓練的比例在第2年的基礎上適當增大(見表)。
表5 鄧薇2004--2007年訓練內容安排及比例
體校訓練階段由于學生每年有寒假和暑假,全年訓練圍繞參加全國青少年錦標賽進行。通常把年度訓練分為3個階段:(1)基礎階段、全面提高階段和專項提升階段(見表6)。其中,基礎訓練階段重點在于全面發(fā)展身體素質和局部力量,一般訓練的內容比例較大;(2)全面提高階段的訓練主要將力量訓練與技術訓練相結合,穩(wěn)定技術動作,提高絕對力量;(3)專項提高階段,則針對賽前提高專項力量、專項技術和爆發(fā)力,突出訓練強度和技術的穩(wěn)定性,為年度比賽做準備[10]。鄧薇的年度典型訓練內容安排的比例見下表。
表6 年度訓練各階段內容安排
全面身體素質訓練階段的主要任務在于盡可能地提高各項身體素質,尤其為專項訓練儲備力量基礎和良好的心肺功能,為少年運動員成年后達到較高的競技水平,延長“運動壽命”奠定基礎。針對舉重項目的特征,全面身體素質訓練主要提高四大素質,即:速度、爆發(fā)力、協(xié)調、耐力。各項內容主要采取的訓練手段見表7。
表7 主要身體素質的訓練手段
舉重的專項技術指以抓舉和挺舉為基礎的完整或局部動作。專項技術訓練包括抓舉、挺舉完整動作,以及高翻、支撐、深蹲等部分環(huán)節(jié)的的訓練[11]。抓舉、挺舉技術結構復雜,動作難度大,如果一開始就完整動作,對初學者來講是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為了使初學者迅速掌握舉重技術,采用正確的訓練方法就十分重要。根據舉重完整技術動作的結構和用力特點,要遵循由淺入深,先易后難的訓練原則,實踐中先教分解動作,后教完整動作,逐漸整合。上拉、支撐、深蹲既是抓舉和挺舉技術的動作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完成抓舉和挺舉所必須的力量儲備訓練方式。
表8 鄧薇及隊友身體素質及專項能力表現(2005年)
舉重專項訓練指以舉重專項技術動作模式或部分環(huán)節(jié)為載體的力量和爆發(fā)力訓練[12]。除完整的抓舉和挺舉的力量外,專項力量還包括上拉力量、支撐力量和深蹲力量,各環(huán)節(jié)力量的主要訓練方法見表9。練習拉、支、蹲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力量時應保持與完整抓舉和挺舉一致的用力順序和動作結構,這樣練出來的力量才符合專項需求。
表9 舉重項目的專項力量及典型訓練方法
4.1.1 結合個人特點因材施教 基礎階段和青春期的訓練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力量大的運動員要以技術練習為基礎;技術好力量較小的運動員則應在力量訓練上下功夫。特別是對尖子運動員,訓練要更嚴,標準要更高。鄧薇在入隊初期,就表現出較好的力量素質,因此,在鄧薇3年的體校基礎訓練階段,始終將技術訓練放在突出位置,提高技術水平和比賽的成功率。
4.1.2 以專項技術為核心,合理安排訓練節(jié)奏 突出訓練負荷節(jié)奏。體校訓練階段,女運動員一般13歲就開始出現月經初潮。因此,實踐中可結合女運動員的生理特點,以月經周期為基礎安排訓練節(jié)奏;技術訓練應先易后難,先分解后完整[13]。強調技術要點:發(fā)力強調速度,上拉強調貼身,向上有高度。為形成穩(wěn)定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采用中小強度,多組數、多次數的重復練習法為宜,促進形成正確的協(xié)力定型;逐漸提高專項力量訓練強度,保持輔助性力量訓練與技術鏈的一致性。三年的體校訓練,隨年齡的增長,專項訓練強度每年遞增5-15%。而輔助性力量訓練,即要為技術練習奠定力量基礎,又要與技術動作相一致;賽前訓練,強化比賽動作的技術和強度訓練,調整運動員的運動競技能力和身體機能能力[14],讓運動員充滿信心、決心和霸氣投入比賽,注意比賽動作的成功率尤其是開把重量的成功率訓練,突出一把穩(wěn)定,二把要成績,三把拼成績的比賽節(jié)奏。
4.1.3 強化心理訓練 運動員在體能、技能、智能和戰(zhàn)術水平大體相當的情況下,思想作用和心理素質的優(yōu)劣,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所以從少年時期的業(yè)余訓練就要把心理素質訓練列入內容。技術不好,不能增加試舉重量,力量不夠,也不能增加試舉重量。遞增重量決不能過重,女運動員大部分較男運動員膽子小,因此,遞增重量要先少加點,成功后再加重,做到不舉則罷,一舉就要成功,越舉膽子越大,增強自信心。常言道:“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绷硗?,提高訓練的積極性,需要每個隊員改變訓練意識,全心投入每天的訓練。從準備活動開始到訓練結束,教練員首先要保持高度的訓練熱情,調動運動員必須互相鼓勵,吶喊助威,提高士氣和斗志[15]。在技術課中,根據自己最高重量的百分比,比速度、比動作、比成功率。安排隊內小型比賽,既活躍訓練氣氛,又錘練技術,心理素質也相應得到改善,實踐證明,這是個行之有效的手段。
4.1.4 營造競爭氛圍 “獨木難成材”,當今的競技體育越來越重視團隊的管理。舉重雖是個人項目,但是集體訓練;雖分級設項,但共同競爭;雖逐人挑戰(zhàn),但集體指揮個人項目,集體指揮團體作戰(zhàn)。只有調動運動員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練”為“我要練”,真正感受到運動訓練中的“幸福感”、“成就感”。形成教練員與運動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高度默契,在認識上合法,在思想上合心,在行動上合拍,在比賽上合力,形成良性競爭、奮發(fā)向上的團隊文化。
經過4年的體校系統(tǒng)訓練,鄧薇于2007年7月在全國少年女子舉重分齡賽女子53kg級比賽中,以抓舉88kg、挺舉107kg,總成績195kg奪得三項冠軍[16],達到運動健將標準。
鄧薇于2007年離開福建體校后,先后進入福建省隊和國家舉重隊,于2016年奪得了奧運會冠軍,回過頭來看,體校訓練給鄧薇專項能力奠定了基礎,但訓練總體還處于粗放階段,訓練過程的控制主要依賴于教練員的執(zhí)教經驗。其中有成功經驗,也有值得總結之處。
4.2.1 注重醫(yī)務監(jiān)督和科研攻關 青春期既是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專項競技能力的提升時期。由于身體、心理發(fā)育相對不成熟,該階段容易出現技術不穩(wěn)定,或者形成錯誤的動作定型。在基本技術未穩(wěn)定的情況下,如果訓練節(jié)奏控制不好,容易出現傷病,不利于運動員未來的成長。因此,注意青春期訓練的醫(yī)務監(jiān)督,防傷防病的訓練安排[5],同時,針對個人技術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科研攻關,提高術效率,更有利于運動員的長遠發(fā)展。
4.2.2 加強營養(yǎng)補充 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和及時的營養(yǎng)補充,是保證訓練效果和延續(xù)訓練狀態(tài)的物質基礎。在身體發(fā)育和全面提高身體能力的青春期,僅僅依靠1日3餐的常規(guī)飲食很難滿足運動員的營養(yǎng)需求。當前運動營養(yǎng)干預的研究成果認為:采取1日多餐,不讓運動員存在饑餓感,可以有效避免運動員肌肉的流失;而充分利用訓練后45min的時間窗口進行蛋白質和糖的補充[5],更有利于運動員的恢復。
4.2.3 加強訓練的恢復與再生訓練 沒有恢復和再生就沒有提高。以前的訓練很少注重訓練后的恢復與再生,往往訓練的主要內容完成后就結束了訓練,或者只進行簡單的牽拉就結束,容易導致肌肉僵硬、彈性不足,不利于專項技術和爆發(fā)力的提高。針對青春期女子舉重運動員的訓練,應加強訓練后的恢復與再生,采取冰敷、牽拉、理療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促進運動員身體機能的快速恢復。
[1] Weightlifting Results Book Rio 2016.6~15 August[M].IWF,2016: 3~58.
[2] 徐 丹. 優(yōu)秀舉重運動員科學選材分析[J]. 武術研究,2017(11).
[3]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 楊世勇.談舉重運動員的選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83,48(04).
[5] 黃 平. 探究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力量訓練[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10).
[6] 鄧樹勛.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 楊世勇.體育院校通用教材《舉重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62.
[8] 田麥久.運動員基礎訓練過程與訓練計劃的制定[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9] 呂仙桃,盧山.青少年舉重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當代體育科技,2017(10).
[10] 劉大慶.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特點與基礎訓練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11] 陳 強.女子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方法的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7(09).
[12] 王遠義. 簡析舉重訓練中的力量訓練[J].運動,2017(6).
[13]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4] 楊世勇.體育院校通用教材《舉重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247~249.
[15] 于 杰.治理視野下中國男子舉重隊教練員工作方式特征分析[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7(06).
[16] 2007年全國少年女子舉重分齡賽成績冊.中國舉重協(xié)會,2007.07.
The Study of Basic Training Stage of Dengwei of Olympic Game Champion
ZHOU Zhiqin
Fujian Youth Sports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12, China.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analyzing Deng Wei of the 2016 Olympic Games women's weightlifting champion basis training stage during 2004-2007,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by 3 years’training, Deng Wei’s weight increase gradually, in 2007, reached 134% of the initial weight, special achievements reached 169.6%, and getting 53 kg athlete standards. Research suggests: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to train,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raining rhythm, strengthening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mproving the core professional strength with special technology, all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of competitive ability of Deng Wei. Special recommendations: exploiting potential, prolong the life of sport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women's weightlifting athletes puberty training medical supervis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ay attention to the nutrition supplement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and strengthen the recovery measures.
Deng Wei; Women's weightlifting; Basis training
1007―6891(2018)04―0071―04
10.13932/j.cnki.sctykx.2018.04.18-
G884
A
2018-04-08
201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