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廣西路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1)
鋼吊箱設計與施工的主要目的是在承臺上進行無水施工,但不同工程往往對應不同的設計與施工方法,需要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來選擇。此外,在實際施工中,也會由于各方面復雜因素而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若未能有效控制這些問題,則會引起質量與安全問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甚至是人員傷亡。因此,需要結合具體案例來分析鋼吊箱設計與施工要點,如底板安裝時的焊接施工控制,圍堰內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控制等。通過對這些要點的分析總結,一方面能保證工程順利完工,達到預期的質量目標;另一方面對深水承臺鋼吊箱設計與施工水平提高也有重要意義。
某大橋總長515.25 m,雙幅分離式,采用[2×40+(100+185+100)+40]m孔數(shù)及孔徑,共6跨,橋面全寬29.6 m。下構2#、5#過渡墩采用矩形雙柱式墩,3#、4#主墩采用雙肢薄壁實體墩,主墩采用整體式基礎,過渡墩采用分離式基礎;1#墩采用雙柱式基礎,樁基礎;0#橋臺采用樁基礎;6#橋臺左幅采用樁基礎,右幅采用U型橋臺,擴大基礎。3#墩、4#墩均位于水中,采用搭設棧橋及鋼平臺方式施工樁基,再利用鋼平臺進行鋼吊箱圍堰施工。3#、4#的主墩承臺為整體式,承臺底面標高均為150.0 m,承臺頂面標高均為155.0 m,承臺厚度為5 m,結構尺寸為(37.95×16.5×5)m。
根據(jù)水文站提供的水文資料,結合觀察記錄,鋼吊箱設計條件如表1所示。
按四邊形對鋼吊箱平面進行設計,堰體采用單壁結構。圍堰壁板平面輪廓尺寸每邊比承臺寬5 cm。沿周長可以分成共54個單元,長、寬各36個和18個,單塊最大、最小重量為3.65 t和1.44 t。圍堰設置兩道內支撐,其中心標高為155.7 m、152.7 m。
采用鋼護筒直接搭設工作平臺,先在主墩各鋼護筒沿順橋向焊接長度為50 cm的Ⅰ28a型鋼牛腿,作為臨時支撐平臺,在完成下方以后,可作為施工操作平臺。
在拼裝底板之前,先在各鋼護筒沿順橋向焊接長度為50 cm的Ⅱ28a鋼牛腿,以此作為縱向和橫向的主梁、次梁與底板下放時的支撐平臺。用汽車將底板運輸?shù)蕉瘴?,再用汽車吊進行下放安裝,然后在鋼護筒套入底板,下放至標高以后,設置吊掛系統(tǒng),用螺紋鋼吊住底板上的縱向主梁,對平面位置與標高進行調整,第一塊底板在安裝完畢后,采用相同方法對與之相鄰底板進行安裝。
在吊箱放出壁板具體位置,由吊車逐塊安裝側壁,在吊裝時,需對各壁板實施精確定位,嚴格控制垂直度,各壁板調整至指定位置后,先用Ⅰ20a槽鋼對鋼護筒和壁板實施點焊固定,槽鋼和壁板形成穩(wěn)定可靠的結構,初步加固壁板[1]。在拼裝時,先對相鄰的面板進行點焊,在每個壁板都調節(jié)完畢后,統(tǒng)一實施焊接,采用焊接的方法對壁板與底板進行連接,構成整體。
3.3.1 安裝懸吊系統(tǒng)
在圍堰的頂部布置吊點,由液壓千斤頂進行下放,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圍堰吊點布設示意圖(單位:mm)
3.3.2 第一節(jié)拼裝
在底板測放輪廓線與位置線,對稱拼裝。安裝時控制好垂直度與平面位置,檢測確認合格后連接并固定。對鋼圍堰間拼裝縫進行雙面滿焊,檢測滲透狀況,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變形,比如先進行對稱跳焊,再進行補焊,直到滿焊。
3.3.3 抗拉壓柱裝置安裝
由雙拼Ⅰ20槽鋼加工而成,和鋼護筒之間的連接采用雙拼Ⅰ20a,其底端和吊箱的底板直接焊接,上部在各鋼護筒布置滑槽,在吊箱下放至指定位置后,進行焊接加固,均為雙面滿焊。
鋼圍堰下沉通過首節(jié)、次節(jié)拼裝下放,安裝內支撐,懸浮拼裝接高頂節(jié),再下放到位,鋼圍堰下放需設置8個千斤頂,16個吊點,下放到位后鋼吊箱澆筑封底混凝土及澆筑承臺則需要36個吊點。
在底模下放至指定位置,且潮水退出以后,清理板上所有殘留物,并對側模的邊線與定位卡進行準確的測量放樣。對于側模安裝順序的確定,應充分考慮潮水漲退時機,在進行分塊安裝時,應采用纜風繩預防大幅擺動,調整好模板的具體位置與垂直度后,與內撐梁的位置和護筒進行焊接固定,外側與雙拼45a工字鋼進行連接固定。采用相同的方法安裝相鄰的側模,接縫內填充橡膠皮,在合龍之后做必要的防滲處理。進行封底施工前,需對側模進行臨時支撐,以免受施工干擾而發(fā)生移位。按照上、下兩層布置支撐,其中,上層采用內撐桁架,下層采用鋼護筒[2]。
在圍堰下沉至指定位置后,進行封底、抽水和承臺與墩身等的施工。
3.6.1 材料
混凝土應有良好流動性,坍落度在18~20 cm范圍內,砂率應保持在45%~48%范圍內,強度等級為C30。
3.6.2 導管布置
按5 m的要求控制導管有效作用半徑,導管布置完畢后其作用范圍必須覆蓋整個澆注區(qū)域。圍堰的內壁和鋼護筒之間應有一排導管,使封底厚度可以滿足要求,避免滲水。鋼護筒的外側壁應和導管保持合適的距離,促進混凝土能夠均勻擴散。
3.6.3 施工順序
施工順序為:先進行環(huán)向閉合,再進行中間補充。導管的封口按照由下游側至上游側的方向不斷推進,在一根導管完成封口后,對與其相鄰的導管進行封口時,先對待封口導管底部混凝土實際標高進行測量,以結果為依據(jù)對導管底口實際高度進行重新調整。
灌注順序為:因混凝土的實際生產量有限,每個導管無法同時進行灌注,所以應采取分項逐根灌注的方法進行施工,按照從低處到高處的順序逐個灌注,并從周邊到中間,這樣能防止基底上的浮漿在基礎邊緣大量集中。圍巖中由下游位置開始進行導管點布置,布置數(shù)量為4個,開盤后先用首批料封底,然后連續(xù)實施灌注,中途不得間斷。對于封底的混凝土,其絕大部分由前16個點負責完成,之后的點用于找平與補料,如果這16個點存在不能顧及的位置,則借助之后的澆筑點實施灌注。封底時應做好多點測量,隨時掌握混凝土實際流動方向及其高程狀態(tài),首批料灌注開始后,必須連續(xù)進行,中途不能中斷。在導管結束封口之后,根據(jù)要求的時間實施補料,相同導管兩次灌注時間間隔不能超過0.5 h,封底混凝土施工順序如圖2所示。
圖2 封底混凝土施工順序示意圖
3.6.4 標高控制
在封底結束以后,混凝土頂部標高往往很難達到完全一致,需要將頂部實際標高嚴格控制在-20 cm~+10 cm的允許范圍之內。此外,在抽水完畢之后,還要進行二次找平,保證圍堰的密封性和承臺底部的平整性。
本大橋深水承臺鋼吊箱圍巖設計與施工,在經濟技術方面與現(xiàn)場組織施工方面均取得成功,有效保證了承臺質量,尤其是鋼吊箱圍堰設計,在保證質量與安全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可為類似承臺施工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