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卿 陽明誠
今年以來,江蘇省灌南縣探索推行實名推薦干部制度,要求推薦人實事求是填寫《個人實名推薦縣管干部人選登記表》,署名并說明與被推薦人的關系。任用后一旦出現問題,堅持誰推薦、誰負責,追溯問責,有效遏制推選干部時“任人唯親”“拉幫結派”“帶病提拔”等帶有碼頭文化色彩的違規(guī)違紀行為。
碼頭文化產生于內河沿岸的重要港口,其內核是一個比較狹小的義利圈子,其基礎是相互依賴的經濟利益,其表現是傳統(tǒng)信義文化在社會底層的具體形態(tài),即江湖義氣。這一習氣在舊時官場盛行。熱衷于拉幫結伙、搞權力交易的官僚最后把整個國家拖入“忽喇喇似大廈傾”的境地,讓人陣陣唏噓。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步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絕不容許碼頭文化的遺毒侵蝕黨的肌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內決不容忍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碼頭文化給黨和人民帶來重大政治隱患,深查細究滋生碼頭文化的歷史和現實原因,拆除一個叉一個“碼頭”,才能疏浚整條“河道”,還政治生態(tài)“清如許”。
拜“碼頭”,給“流域”添污添堵
尋同鄉(xiāng)、拜把子、共師門、認干親……舊社會人們行走他鄉(xiāng),為求生存、謀發(fā)展,若不找個由頭拜“碼頭”、求照應,往往舉步維艱、難以立足。
這樣的江湖義氣一旦被少數黨員干部視作為官從政之道,一傳十、十傳百,就會破壞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踐踏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把黨組織變成少數人的“私人俱樂部”。
不講團結,只愛“結團”。奉行碼頭文化的人熱衷于在所謂“屬于自己的領地”里培植私人勢力,養(yǎng)“親信”、找“跟班”,選人用人以是否對自己“盡忠”為標準。中國電信原董事長常小兵在任期間,把下屬對他的“忠誠度”等同于對黨組織的忠誠度。對其“忠誠”之人,就被他視作自己“碼頭”上的人,得到提拔重用;對其不“忠誠”之人,即使黨性原則強、工作能力高,他也堅決棄之不用。
上有“碼頭”,下必趨之。一把手一心一意地構筑“碼頭”,身后必然有人輸送利益,尋求依附。號稱“武爺”的天津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長武長順在任期問,他在幕后指揮,不法商人在前臺心甘情愿替他打理。他們無視黨紀國法,橫行霸道,各取所需。結果“樹倒猢猻散”,終究難逃黨紀國法的嚴懲。
_人得道,利益均沾。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視權力“公器”為“私器”,直接操縱職權,或間接利用所謂的“影響力”為家人、朋友謀取私利。國家統(tǒng)計局原局長王保安,一直一廂情愿地認為“一報中央部委的牌子,就會有影響力”。他在幾個重要崗位任職期間,構筑起他的王氏家族“碼頭”,為從政的二弟和三弟的提拔使用打招呼,為經商的四弟謀取巨額利益。他還利用影響力幫不少人辦過事,并收受對方的巨額賄賂,其中有些是他多年的老同學、老朋友。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碼頭文化給“流域”添污添堵,形成巨大隱患。它們破壞了黨的團結統(tǒng)一,與黨離心離德,嚴重背離了黨的性質宗旨,嚴重破壞了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
壘“碼頭”,“江湖義氣”勾連“潛規(guī)則”
政治學意義上的碼頭文化,是指帶有宗派主義和地域主義色彩的封建幫派文化。自古以來,一些封建王朝的碼頭文化致使派系林立、黨爭不絕,耗損了國家元氣。
碼頭文化為何會沉渣泛起?靠著“江湖義氣”與“潛規(guī)則”這兩條腿,碼頭文化開始四處游走橫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公共管理系主任柴寶勇認為,“碼頭文化之所以在我們黨內出現,一是封建碼頭文化的遺毒在一些黨員干部頭腦中仍然存在;二是市場經濟帶來的利益格局變化銷蝕了少數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三是社會轉型期出現的浮躁之風以及相關制度的不完善,提供了碼頭文化滋長的土壤?!?/p>
理想信念上得了“軟骨病”,背離“初心”、隨波逐流,是碼頭文化重又抬頭的根本原因。個別單位黨內政治生活制度不健全不正常,組織生活走過場,正風肅紀成形式,也為碼頭文化的滋長提供了土壤、打開了方便之門。在選人用人方面違背組織原則,搞“裙帶關系”,上下串通,使碼頭文化闖關奪隘、橫行霸道。
碼頭文化,是黨和群眾容不下的“沙子”。尋求治標治本之策,還政治生態(tài)的綠水青山,是每個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
拆“碼頭”,見招拆招勇于亮劍
吹散政治生態(tài)中的霧霾,建設先進純潔的政治文化,必須對癥下藥,向碼頭文化亮劍。
根據中央巡視組的巡視“回頭看”反饋,天津市委進一步完善了干部考核的相關措施,把是否存在“拜碼頭”、“接天線”、搞小圈子等影響用人導向的行為作為干部考核考察的重要內容。同時,該市培訓市管干部近2000名,輪訓各級領導干部2.5萬人,教育干部把“總開關”擰得更緊。
為整飭選人用人不正之風,扼住碼頭文化的“咽喉”,遼寧省委成立了干部作風轉變推進組,抓住“關鍵少數”,堅持把推動振興發(fā)展實績作為考核干部的“硬杠杠”。全省逐漸形成選人用人靠工作、靠實績、靠人品、靠公認的風氣。在此基礎上,制定實施方案和任務清單,明確了29項工作目標、75項推進措施,做到清單明責、銷號管理。
摒棄腐朽落后的碼頭文化,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需要作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要打贏這一仗,必須從“總開關”入手。重慶日報編委、理論評論部主任單士兵說:“堅持不忘初心,不斷賦予傳統(tǒng)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當代價值,大力倡導和發(fā)揚主旋律文化和價值觀,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并使之深深融入到黨員干部的精神領域,不斷激發(fā)共產黨人繼續(xù)前行的精神力量?!?/p>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純潔黨風的“凈化器”,用好組織生活這個經常性手段,阻斷碼頭文化的傳播途徑。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外部主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馮顏利認為,“要堅決貫徹以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紀律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guī)范?!眹烂C黨內政治生活要在“細”“長”“?!鄙舷鹿Ψ颍泄舶霾菏形h校翟淑蓮說,“要加強日常管理監(jiān)督,對苗頭性問題,早打招呼、及時提醒,該批評教育的嚴肅批評教育,該組織處理的嚴肅處理,讓管理監(jiān)督始終伴隨干部成長。”
遏制碼頭文化的生長,必須彰顯“明規(guī)則”,破除“潛規(guī)則”。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煒永說:“要健全完善選人用人制度,嚴格規(guī)定干部選拔程序,尤其是要嚴格規(guī)范干部調任機制,以減少領導干部將利益相關人引入自己的利益鏈條。特別是值得探索實行個人署名或實名推薦制度,以此突出動議提名環(huán)節(jié),把選人用人過程中的潛性環(huán)節(jié)顯性化?!?/p>
與碼頭文化作斗爭,紀檢監(jiān)察干部責無旁貸。江西省崇義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jiān)委主任曾雷認為,碼頭文化并非虛無縹緲,它是有征兆、可檢查、能量化的。盯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一個地方(單位)的貫徹落實情況,破解一把手監(jiān)督難題,督促用良好的黨風影響引導社會風氣,匡正選人用人風氣。對一些典型案件,發(fā)揮其警示教育作用,從中尋找治理規(guī)律,健全防范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