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樓閣》是臺灣作家李樂薇的一篇散文,同時也是高教版中職《語文》上冊中的一節(jié)重要內(nèi)容。文章題目中的空中樓閣一語雙關(guān),既指“我”立于山脊中的小屋,同時又表現(xiàn)出了煙霧之中、月影之下的空中樓閣。全文主要是以景色描寫展開,通過虛實結(jié)合的方式,將自然的美景融入到散文當中,使得整篇文章從字里行間都透漏著清新自然、純凈優(yōu)美的感覺。在中職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但需要讓學生領(lǐng)會到文章優(yōu)美的特點,同時還需要讓學生了解整篇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本文著重對《我的空中樓閣》的表現(xiàn)手法展開了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一、文中有畫,畫中有文
《我的空中樓閣》中充滿了優(yōu)美的畫面,通過文字的描述,將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展現(xiàn)在了讀者的眼前,其中包含了郁郁蔥蔥的山川、佇立于山脊上的小屋以及那漫山遍野盛開的花朵,不但為整篇文章增添了多種多樣的色彩,同時也將自然的美景表現(xiàn)的淋漓極致。因此,在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從畫面美入手,通過畫面感讓學生感受到對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帶領(lǐng)學生仔細閱讀文章,一邊閱讀一邊品味,回想文章中的所描述的畫面;當學生熟悉文章過后,在利用錄音與視頻文件播放文章的內(nèi)容,讓學生一邊想象著文章中的美景,一邊觀看視頻中的畫面,使文字與畫面能夠得到充分的結(jié)合,從而表現(xiàn)出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的境界;例如,在文章的開頭部分描述到: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瓏地立于山脊一個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經(jīng)很美的東西,還需要一些點綴,山也是。小屋的出現(xiàn),點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風景的內(nèi)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diào)。
在這一段中,通過一句句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美妙的畫面;將山中小屋的位置、場景以及周邊的景色描繪的淋漓極致,使得整篇文章充滿了畫面感;同時將靜態(tài)的小屋、山川與動態(tài)的飛雁、風帆相結(jié)合,利用動靜結(jié)合的方式,表現(xiàn)出了自然景色的動態(tài)美與靜態(tài)美。此外,在這一段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博喻的表現(xiàn)手法;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比喻的類型,隨后再向?qū)W生介紹博喻的特點;教師可以這樣向?qū)W生解釋:博喻即為一個本體,多個喻體,且通常是在三個以上;隨后在結(jié)合文章中的內(nèi)容,文章中將小屋比喻成風帆、飛雁、色彩、生氣與情調(diào),以此來促使學生了解博喻的含義。
二、字字珠璣,清新自然
語言是文章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其中語言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的修辭美、語言的音樂美以及語言的詩意美。其中語言的修辭美主要采用了比喻、明喻、暗喻以及博喻等手法;作者在文中將山比作眉黛、天空、花蕊、水面等;將小屋比作了眉梢的痣、風帆、鳥、蝶等,通過這些比喻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的優(yōu)美性;其次是語言的詩意美;例如:
小屋點綴了山,什么來點綴小屋呢?那是樹!
山上有一片純綠色的無花樹;花是美麗的,樹的美麗也不遜于花?;ê帽热说拿纨?,樹好比人的姿態(tài)。樹的美在于姿勢的清健或挺拔、苗條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這許多樹,小屋就有了許多特點。樹總是輕輕搖動著。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別致出色,乃是由于滿山皆樹,為小屋布置了一個美妙的綠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過屋頂?shù)拇髽洌毝艿闹θ~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濃的樹蔭把小屋籠罩起來。這棵樹使小屋給予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
在這一段小屋景色的描寫中,作者化用了現(xiàn)代詩的方式,使整篇文章增添了許多詩的意境;這些句子不但語言優(yōu)美、字字珠璣,同時也使文章的意境變得更為深遠。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現(xiàn)代詩與古代詩;例如,王維的《漢江臨眺》、李白的《望天門》以及溫庭筠的《菩薩蠻》等。
最后,語言的音樂美。在整篇文章中,句式縱橫交錯,既整齊又和諧,同時還包含了豐富的變化;整篇文章的語言連貫,充滿音樂的律動;例如文章中: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站。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cè)的空中樓閣!等句式,均體現(xiàn)出了文章的音樂美;這些句子朗朗上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帶領(lǐng)學生多朗讀這些句式,讓學生體會句中的節(jié)奏感與音樂感,隨后引導(dǎo)學生進行句子的仿寫練習,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
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散文的最大特點便是形散而神聚,在《我的空中樓閣》中,作者利用山中的小屋來表現(xiàn)出了對于獨立、自由、安靜以及自然的向往之情。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dǎo)學生想象自己的小屋,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想象海之屋、山之屋、樹之屋等,每一個答案都屬于學生自身不同的追求;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讓教師根據(jù)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同時還能夠?qū)W生進行情懷教育;在現(xiàn)代社會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學生對于物質(zhì)的追求太過于庸俗,通過這篇文章,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健康情緒,使學生能夠成為一個具有情懷的人。例如,教師可以朗讀文章中作者抒發(fā)自身情懷的句子:
山上的環(huán)境是獨立的,安靜的。身在小屋享受著人間的清福,享受著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個美夢。
出入的環(huán)境要道,是一條類似蘇花公路的山路,一邊傍山,一邊面臨稻浪起伏的綠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車,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站。往返于快樂與幸福之間,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覺得出外時身輕如飛,山路自動地后退;歸來時帶幾分雀躍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過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個名字,叫幸福的階梯,山路被我喚做空中走廊!
在朗誦完這一段文章后,教師可以結(jié)合中職學生自身的特點,組織學生參加打開窗子看自然的活動;讓學生能夠抬頭看看窗外自然的風景,或是帶來學生外出觀看校園的景色;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luò)與多媒體等工具,收集相關(guān)的風景照片,使學生能夠了解文章中所描繪的美景,提高學生對于美的認識。
四、以問題為出發(fā)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
教師可以采用問答的方式,由教師來進行出題,通過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而學生在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加以引導(dǎo),使學生能夠自主解決,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提出以下幾種問題:
①結(jié)合全文,說說“空中樓閣”具有哪些特點?
②請簡要評價以下句式采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
(1)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diào)。
(2)我只覺得出外時身輕如燕,山路自動地后退;歸來時帶幾分雀躍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過了那些山坡。
在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后,教師便可以告知學生正確的答案:在①問題中,空中樓閣的特點主要包含了:樹蔭籠罩、環(huán)境優(yōu)美,輕靈自由、光線明亮,依山傍水、安靜獨立,立于山脊、如立空中。
在②問題中,(1)主要采用了博喻手法:作者將小屋比作風帆、飛雁,化靜為動,生動描寫出小屋給無際的山上增添了生氣與情調(diào),是山美麗的點綴,表達了作者對小屋的喜愛之情。(2)主要采用了夸張的手法:生動寫出從小屋出去和回到小屋時的輕快與快樂心情,突出小屋之、美與對小屋的喜愛之情。
當學生理解這些問題后,教師可以將問題深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更加深層的內(nèi)容。例如:
③在文章中寫到“小屋之小”,說“房屋比土地小,花園比房屋小,花園中的路又比花園小,這條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園大道”,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④在文章中寫到:“往返于快樂與幸福之間,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呢?”這句話意蘊深厚,談?wù)勀愕睦斫狻?/p>
答案:在問題③中,作者主要是以小屋領(lǐng)土之小反襯領(lǐng)空之無限,寫出小屋地勢之高與視野的開闊,從而寫作者心境的開闊自由與閑適愜意。
在問題④中,小屋不僅僅是“物”,是作者理想境界的化身,是作者快樂與幸福的源泉,寄托了作者熱愛自己的小屋,熱愛自由快樂的生活,保持獨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蛘摺耙粋€人只要熱愛生活,熱愛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與思想感情,就能獲得幸福與快樂?!?/p>
《我的空中閣樓》作為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一篇重要內(nèi)容,其不但具有散文的優(yōu)美性與可讀性,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在表現(xiàn)手法以及文章寫作中的能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jié)合課文與實際生活,通過問題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與寫作情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張桂芬,江蘇鹽城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