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婷
【教材分析】 《背影》是部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3課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朱自清先生寫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憶性記敘散文。文章深刻地表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氨秤啊笔侨拿鑼懙慕裹c,也是敘事的線索,作者對不同情境下父親的“背影”作了筆墨酣暢的細致描寫?!侗秤啊窡o論是記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語言淳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卻打動了幾代讀者的心。在一個平凡、樸素的背影上刻下了兩個質樸而深沉的大字“父愛”。這一主題的表達無論任何時代都具有極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教學依據】 《背影》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名篇,作者以質樸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演繹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內涵:親情、孝道與感恩。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彼?,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通過交流我個人的經歷感悟強調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得到審美愉悅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于記敘性散文已基本掌握學習方法,但在思想情感方面,當代中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學生受年齡和閱歷等限制,對親情的理解遠不如作者深刻,教學過程中需加大感性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關鍵詞語在表達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能力目標: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情感目標: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2.體會父愛的深沉與偉大,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學會關愛他人。
【教學重點】從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淚的文本中體會濃重而深沉的父子之情,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教學方法】1.朗讀欣賞法 2.合作交流法 3.寫作實踐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黃磊的MV歌曲《背影》,創(chuàng)設一種離別時淡淡的憂傷的氛圍,感染學生情緒。
(歌詞:火車就要開了|我就要走了|離別就要來了|話怎么說呢|眼看天氣秋了|葉子在哭了|轉身是背影了|你就進了往事了|我知道這以后|以后的以后|可能再見不到你了|只是那時候|極不愿意承認這念頭|于是你轉身后|轉身了以后|那背影在這么多年以后|還能夠鮮活的|在我的眼眶中微微顫抖|微微顫抖)
二、賞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視頻——電視散文《背影》,畫面與音樂與朗讀一體,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章情感。
2.問題:①這篇文章主要記敘了什么事?②這篇文章以什么為線索?主要寫誰?反映的主題是什么?
三、質疑探究 精心賞析
1.我與父親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請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自主完成)
(祖母去世 父親失業(yè) 家境慘淡)
2.交代了當時的家庭狀況有什么作用? (同桌交流)
(設置了暗淡的氣氛,悲涼的環(huán)境,父親的背影就是在這樣的氣氛環(huán)境中出現的,這暗淡的氣氛,悲涼的環(huán)境,與父親對兒子滿腔的溫情形成對照,突顯出父愛的崇高。)
3.全文中有幾次提到“背影”?請將它們找出來完成表格。(同桌合作)
教師小結:開頭設疑——點出背影、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父子分手——惜別背影、 結尾思念——再現背影
4.文章有幾次提到“我”流淚?請找出來并完成表格。(小組合作)
教師小結:悲哀之淚 感動之淚 感傷之淚 思念之淚
四、重點突破 體會情感
1.問題:你認為哪個背影最感人,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真摯的愛?為什么?
(預設學生會認為望父買橘這一次的背影最感人,再次重點播放這一情景的視頻,加深印象。)
2.語言欣賞,填詞游戲(重點體會動作描寫的作用)
我看見他著黑布小帽,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地到鐵道邊,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著上面,兩腳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學生有可能填寫的詞語與課本有出入,如有不同讓其進行比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之精妙)
教師小結: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生動地寫出了父親年事已高、行動諸多不便等特征,集中反映了父親深摯的愛子之情。
五、看背影,抒感情(寫作實踐)
1.欣賞網紅照片——一位年輕的父親全身濕透,卻為年幼的兒子撐起一把傘,撐起一片晴空。結合課文,想想自己的父親,你想寫些什么?
2.教師隨筆展示
小站,父親的送別
故鄉(xiāng)的小站,自打有記憶開始,它就一直存在著,容顏似乎從未改變。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小站,從初中開始,我曾無數次的往返于此,離開,回來,又離開……
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是月臺上父親送別我的一幕幕。每次送別,父親總先要在小小的候車室里選好一個座位,安頓好我和行李,然后自己排到買票的隊伍里等待買票。我知道和父親相爭是無用的,所以我不再爭著去買票,只是坐在座位上靜靜地等待著。年復一年,看著隊伍中父親的背影逐漸蒼老。
火車就要開了,送別的父親默然無語,以手跟我揮別,以目光為我送行,那一刻,父親就如同一棵樹,站在風里,站在斜陽樹蔭里,直至火車消失在他的視線里。
如今,記憶如雨后的陽光,半濕潤,半輝煌,總想把這份厚重深沉、細長深遠的父愛寫進我的憂傷,寫進一個女兒的心臟,愿站臺上那個凝望的父親永遠不再經受風霜!
3.學生習作交流展示
六、作業(yè)布置 拓展延伸
(掌握以某個物體為線索進行敘寫的方法)
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母任性過,誤解過,但他們對我們的愛永遠不會變化。請你也以某個物體為線索,敘寫親人的愛。例如:媽媽的手、父親的草帽(肩膀)、爺爺的煙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