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水鳳 龐柏林
閉角型青光眼是臨床發(fā)生率較高的青光眼類型之一, 主要是由于房角關閉導致房水無法正常排出, 從而使眼壓迅速上升, 發(fā)生率約為青光眼的60%~80%, 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1]。另一方面, 中老年人群由于眼部結構存在退行性改變, 因此普遍存在合并白內(nèi)障的情況[2]。臨床中應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 從而改善患者視力,降低致盲率[3]。本次研究通過超乳聯(lián)合房角分離對患者進行治療,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nèi)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雙盲法分為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 各20例。聯(lián)合組中男12例,女8例;年齡56~74歲, 平均年齡(63.85±5.18)歲。對照組中男11例, 女9例;年齡55~71歲, 平均年齡(62.92±5.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研究情況知情,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眼部手術史、眼部外傷史、眼部病變、手術禁忌證等患者。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采用超乳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 具體操作:先行超聲乳化白內(nèi)障摘除術, 給予患者表面麻醉, 在患眼3點位角膜緣處作1個透明側切口。通過切口向前房注入透明質酸鈉, 環(huán)形撕囊5~6 mm。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某槟芰窟M行原位超乳吸除, 并植入人工晶狀體[4]。之后再行小梁切除術, 在前房中注入卡巴膽堿注射液, 以角膜緣為基底, 制作鞏膜瓣, 切除約1.5 mm×2.5 mm的小梁組織以及周邊虹膜。術后間斷縫合并包扎。
1. 2. 2 聯(lián)合組采用超乳聯(lián)合房角分離治療, 具體操作:超乳操作步驟與對照組相同, 植入人工晶狀體后, 在前方虹膜根部注入透明質酸鈉, 通過拋光針頭輕壓虹膜根部, 使前房角鈍性分離。分離完成后, 吸除透明質酸鈉, 恢復前房, 并適當調整前房深度以及人工晶狀體位置[5,6]。最后用水對和合角膜切口進行密封, 包扎眼部。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視力水平、眼壓、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寬度。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視力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組眼壓(18.05±4.19)mm Hg低于對照組的(25.93±7.52)mm Hg,中央前房深度(3.61±0.29)mm、房角寬度(4.06±0.41)°高于對照組的(2.99±0.36)mm、(2.88±0.3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視力、水平眼壓、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寬度比較(±s)
表1 兩組視力、水平眼壓、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寬度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視力水平 眼壓(mm Hg) 中央前房深度(mm) 房角寬度(°)聯(lián)合組 20 0.58±0.14 18.05±4.19a 3.61±0.29a 4.06±0.41a對照組 20 0.56±0.16 25.93±7.52 2.99±0.36 2.88±0.37 t 0.421 4.094 5.998 9.555 P 0.338 0.000 0.000 0.00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視力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組眼壓低于對照組, 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寬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超乳能將結構變化的病變晶狀體摘除, 并植入相應的人工晶狀體,有效改善患者瞳孔阻滯, 從而緩解病情[7]。傳統(tǒng)的小梁切除術雖然對青光眼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手術操作較為復雜, 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 不利于患者預后[8]。而房角分離不僅操作簡單, 同時能使房角打開, 建立良好的房水循環(huán)通道,調節(jié)前房深度以及房角寬度, 從而促進房水排除, 達到降低眼壓的效果[9]。
綜上所述, 超乳聯(lián)合房角分離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nèi)障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安全性高, 值得推廣應用。
[收稿日期:20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