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彥靜
王女士與朱某原本是一對小情侶,二人通過某租房APP租住在普陀區(qū)一公寓內。沒想到半年后,二人因種種原因分手。分手后,朱某搬出了公寓,王女士立馬把電子門鎖的密碼換了。
2018年3月10日下午,王女士上班時突然接到朱某找她要錢的電話,王女士不想搭理??僧斕焱砩希€沒下班的她又接到朱某的微信,屏幕上一串熟悉的數(shù)字映入眼簾。王女士大驚:這不是家里電子門新更改的密碼嗎?感覺不妙的她慌忙跑回家中,發(fā)現(xiàn)衣柜中黑色斜挎包里的現(xiàn)金1500元、戒指項鏈等首飾都不見了。
此時,朱某竟然悠閑自得地坐在她家門口,承認東西都是他偷的,而且已經將首飾悉數(shù)變賣,還了信用卡。一邊說著一邊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叫喊道:“錢都沒了,你捅我?guī)椎栋桑彤斘疫€給你了!”王女士覺得他的行為實在荒唐可笑,只當他威脅自己。沒等她反應過來,朱某真的拿刀朝著自己的胸口連續(xù)捅了五六刀。見朱某胸口止不住的血,王女士嚇得不輕,撥通了110報警電話。
到案后,朱某如實交代,這間房屋的門鎖是電子鎖,進門只要輸入密碼就可以了。而密碼是通過手機上的租房APP控制的。當初二人同居時,該公寓的承租人為朱某,租房APP上綁定的也是朱某的手機號。房屋信息若有變更,會及時發(fā)送到朱某手機上。分手后,王女士雖然找到房東更改了承租人,但卻忘記更改租房APP上綁定的手機號。因此,王女士更改后的密碼也在第一時間發(fā)送到朱某的手機上,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普陀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認為,被告人朱某未經被害人允許,利用先前獲悉的密碼進入被害人王女士住處,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入戶盜竊他人財物,其行為已觸犯刑法,涉嫌盜竊罪。該案將在普陀區(qū)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等待朱某的是法律的懲罰。
檢察官提醒:
APP綁定手機號要及時更換
生活服務類APP的興起為人們提供便捷的同時,個人信息也更容易在不經意間泄露,因此使用時要格外注意保護隱私。如今,各種各樣的手機應用APP都需要綁定手機號,使用者在更換手機號后,要及時更改自己在租房、支付等APP上綁定的手機號,否則被不法分子利用,不僅可能被盜竊錢財,還有可能威脅自己和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