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王乃國 曹孔 趙雨涵
摘要:淺水藕是一種喜肥作物,其生長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對水肥氣熱的要求各不相同。本文對蓮藕的營養(yǎng)生長、養(yǎng)分的吸收特性和水肥管理方面進行探討,為相關地區(qū)淺水藕的合理施肥提供參考。
關鍵詞:淺水藕;水肥;管理
蓮藕是睡蓮科水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中國和印度,在中國已有2500余年的栽種歷史。蓮藕按照栽培目的不同可以分為藕蓮、花蓮和子蓮,其中藕蓮是我國目前種植面積和產量第一的水生蔬菜。目前,世界公認的藕蓮和子蓮等水生蔬菜主要分布在中國和周邊幾個國家,因此被西方國家稱為中國特菜。拒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蓮藕種植面積約為27萬m2,產量約為740萬噸。
1蓮藕的水肥特性
蓮藕是一種喜肥作物,其生長過程需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萌芽生長期;第二階段是從藕長出立葉到出現(xiàn)終葉,稱作旺盛生長期;第三階段是從開花到藕膨大充實,稱作結藕期。這三個階段,蓮藕對水的深淺要求不同:第一和第三階段灌水應當略淺,第二階段灌水應當深一些。整個生育期不能缺水,同時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避免藕遭受狂風吹打荷葉或激流的沖擊,否則可能延遲坐藕,形成瘦小的藕,降低產量和品質。淺水藕在旺盛生長期適宜水位約為30厘米,不宜超過50厘米。
一般在氣溫達到15攝氏度時蓮藕開始萌芽出土,這一階段的養(yǎng)分主要由母體供給,因此應當選用壯碩的藕做種,以保證藕苗萌發(fā)的養(yǎng)分供應。在旺盛生長期。既要使蓮藕盡快封行,又不能讓其生長過旺,因此要加強水肥管理,溫度保持在25~30攝氏度。淺水藕一般從夏至開始結藕,此時是形成產量的重要時期,晝夜溫差應大一些,葉片需要的養(yǎng)分以P、K、Mg為主。
在有效氮磷鉀鋅缺乏的土壤上種植藕蓮,應當配合施用氮磷鉀鋅肥,可促進地上部分荷葉的生長,使荷葉高大、荷桿粗壯、單位面積內荷葉數(shù)量增加;生育后期形成的蓮藕單支主藕長度較長、主藕節(jié)數(shù)較多、藕節(jié)較粗、單支藕重量增加,可以提高商品品質和產量。在當前生產條件下,氮磷鉀三要素仍是限制蓮藕產量的主要養(yǎng)分限制因子,其中氮素是第一養(yǎng)分限制因子。
2施肥技術
2.1基肥
蓮藕宜種植在土質肥沃、保水性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和黏土塊,不可種植在砂礫土上。蓮藕喜肥,而淺水蓮多為早熟品種,因此施飽基肥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說,在種植前半個月應當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的施用量應當占到總施肥量的七成以上,通常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農家肥)和過磷酸鈣。有機肥的施用量約為2.5~3噸/畝,結合整地施入,過磷酸鈣每畝施用50kg。如施入油渣餅肥100~50kg/畝更佳目。對于連作藕田,結合施肥進行藕田處理,一般施用生石灰來調節(jié)土壤的酸堿度,同時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病蟲害的作用,生石灰的施用量一般約為100kg/畝。
2.2追肥
一般在清明后開始排藕栽種,此時10cm深處土壤溫度可達10攝氏度以上。藕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一方面來源于藕本身光合作用,另一方面來源于根部從土壤吸收的養(yǎng)分。然而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土壤以及基肥的養(yǎng)分有限,因此藕的整個生育期應當至少追肥兩次,一次是立葉肥,一次是坐藕肥。立葉肥以氮磷鉀并重、三者比例2:1:2為宜;坐藕肥應以氮肥為主,并配以適當?shù)牧租浄省?/p>
第一次施肥在田間出現(xiàn)立葉時進行,這次施肥有利于蓮鞭分支,并且給立葉提供足夠的養(yǎng)分長高、長大。立葉肥通常施用有機肥或45%復混肥。有機肥的施用量為每畝1~1.5噸左右,如果施用復混肥,則每畝地施用20~30kg。如果土壤的P、K含量豐富,也可改施用尿素,施用量為每畝20kg。
第二次施肥是坐藕肥,在大田中立葉滿田時進行。每畝地施45%復混肥30kg左右,或者施用腐熟的有機肥1.5~2噸廟,或者每畝施用尿素20kg、磷酸鈣20~30kg、硫酸鉀5kg,以促進分支結藕及藕的發(fā)育。
每次施肥前應當排水,以便肥料高效地進入土壤。施肥后1~2天再灌水至原來的深度,一方面是防止肥料流失,另一方面是通過陽光照射使土壤溫度升高,促進肥料的分解。如果追施化肥,應當把化肥和河泥充分混合,做成泥團,再埋入藕田。施肥后,要清理荷葉表面的肥料,以免燒傷葉片。若種植土壤缺K,還應增施K肥。蓮藕追肥時,應當選擇無風的晴朗天氣進行,并且不能在高溫的正午時分施肥。此外,研究表明,藕田土壤的有效鋅和有效硼的含量普遍低于一般大田作物的施肥臨界值,因此,蓮藕補施鋅肥和硼肥也相當重要舊。
2.3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一般在植株5~6葉期進行??蛇x0.4%磷酸二氫鉀溶液家0.03%硼酸溶液進行葉面噴施。在蓮藕生長期間,還可葉面噴施0.01%~0.05%鉬酸銨或鉬酸蘇打溶液2次,對蓮藕抗病增產有較好的效果。
3蓮藕的病害防治
一般來說,淺水藕在連作5年后,由于土壤的透氣性下降。銅、鐵、鋅等微量元素缺乏,難以滿足藕的生長所需。加之在一般的生產勞作中,大多施用化肥,有機肥的施用量偏少,氮肥的追施較多,極易誘發(fā)生理病害。五月中上旬是生理病害的初發(fā)生期,到七八月份,氣溫上升,生理病害達到發(fā)病高峰。蓮藕的病害會導致產量大幅下降,輕的可使產量下降兩三成,重者甚至可使產量下降一半以上。初發(fā)病時,癥狀往往出現(xiàn)在新生葉片上,表現(xiàn)為:新生葉片剛出水就開始萎蔫,葉脈逐漸失去綠色,葉片生褐色斑點并從葉片邊緣開始擴散到整個葉片,直至整株枯死。
防治生理病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3.1增施有機肥,增加有機肥在整個生長期施肥的占比,控制氮肥的用量;
3.2連作3年左右,將藕田翻耕一次:
3.3也可實行藕稻輪作,即連作3~4年左右,將藕田改為稻田;
3.4在4月底,藕田的水量較少時,每畝地施用硫酸銅1~1.5kg,或硫酸亞鐵2~2.5kg和鈣鎂磷肥25~30kg,施肥時應當將化肥與干燥的細土混合均勻后撒施在藕田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