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宇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型作物之一,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各地的人們都十分喜歡吃大米。因此,我國水稻的產(chǎn)品和品質一直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最近幾年,隨著我國農(nóng)業(yè)結構不斷得到調整,水稻種植面積逐漸增大。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可能遇到各類病蟲害,及時發(fā)現(xiàn)并控制病蟲害對水稻的傷害,對于水稻的產(chǎn)量和質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對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原因及防治措施進行如下簡單概述:
1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原因
1.1片面注重蟲害的防治,忽視病害的防治。由于農(nóng)戶文化程度相對比較低,對水稻的病蟲害理解不到位;加之病害對水稻的危害在前期,防治效果不太明顯,但是蟲害對水稻的危害顯而易見,例如負泥蟲,它以幼蟲和成蟲來危害水稻,可造成全株葉片枯死,二化螟可導致枯鞘、枯心、白穗等。潛葉蠅可造成葉片逐漸枯黃,造成葉片內葉綠素分解,葉片中糖分降低,危害嚴重時被害植株葉黃脫落,甚至死苗。因此,農(nóng)戶偏重防治后期的蟲害,忽視了前期的病害,造成經(jīng)濟損失。
1.2病蟲害種類繁多、分布廣泛。雖然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每年都在進行,但是屢禁不止,溫暖濕潤的氣候很適合一些害蟲的生存、繁殖。當害蟲發(fā)生次數(shù)多了以后,不管是內源性還是外源性的害蟲,在當?shù)?年中發(fā)生的次數(shù)會增加至4~6次;同時,由于近幾年來水稻面積減少,但是病蟲害的遷入量卻大大增加,加重了水稻的危害。常見的有稻瘟病、潛葉蠅、惡苗病、負泥蟲、紋枯病等病蟲害,生長期長,分布廣泛,對水稻的危害性較為嚴重。
1.3防治技術落后。防治技術的落后會直接影響防治效果?,F(xiàn)在農(nóng)村有很多年輕人外出務工,剩下老年人或是婦女在從事農(nóng)業(yè)工作,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所使用的農(nóng)藥機械還比較落后,大多農(nóng)戶仍然使用粗點噴霧,噴射效果較差,直接影響了防治效果,而且不能進行科學的播種,這樣也會增加病蟲害的發(fā)生幾率,在進行施肥時如果氮肥的使用量多的話,會使稻瘟病發(fā)生,如果農(nóng)民不了解情況,只是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進行播種施肥,就容易產(chǎn)生病蟲害。
2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2.1合理處理水稻種子。處理水稻種子能有效地避免作物土傳、種傳部分病害以及地下害蟲侵襲。常見的方法有:使用16%的惡線清可濕性粉劑(主要成分是使百克與殺螟丹)和5%的滅菌成可濕性粉劑加水浸泡水稻種子,浸種3~4d。水稻種子放進藥液時要不斷上下翻動,在浸泡之后直接催芽播種,不需要淘洗種子?;蚴褂镁∏濉保?0%可濕性粉劑50g/10~13kg種子)拌種,還可使用20%水稻種衣劑(10%呋喃丹、5%甲基異柳磷和5%多菌靈)進行種子包衣處理,這些方法能有效防治水稻惡苗病、紋枯病、以及水稻的白葉枯病等相關的病害。起到方便、安全、高效、經(jīng)濟的作用,也能真正確保水稻出苗的整齊、齊全、均勻、健壯,是獲得豐收的重要保障。
2.2加強信息交流和監(jiān)測。首先要在病蟲害發(fā)生之前及時作出反應。對一系列重大的病蟲害要加強監(jiān)測力度,并清楚地掌握病蟲害的動態(tài),準確發(fā)布預測報道。然后是加強對外源性病蟲害的信息溝通,隨時做好預防工作。其次是爭取將信息及時精準地發(fā)放到各家各戶,保持實效性和準確性。爭取在同一時間,使用同一種有效藥物進行防治。
2.3加大防控技術推廣力度。一是加強對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治理,以水稻的基本生態(tài)為主,利用水稻品種的抗性、栽培的避蟲技術以及利用相關天敵和物理性誘殺技術等綜合措施,從而盡量降低農(nóng)藥使用率以及提升防治的質量。二是針對不同的病蟲害情況,對其防治技術和策略進行科學調整。例如,負泥蟲的防治:此蟲以成蟲群集在背風向陽稻田附近的山坡、田埂、溝邊、塘邊等雜草間或草根下越冬。當直播田秧苗露出水面后,便遷移到秧田產(chǎn)卵繁殖危害,一般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危害最重,可致全葉變白,以至破裂、腐爛,造成缺苗??墒褂?0%晶體敵百蟲,每公頃1500~2250或2.5%敵殺死乳油,每公頃300~450 mL,加水噴霧;又如水稻螟蟲,危害較大的是二化螟、三化螟,二化螟和三化螟在水稻分蘗期以水稻葉鞘為食,導致水稻枯萎。如果螟蟲進一步危害稻穗。那么將會影響水稻的產(chǎn)量??扇∮?0mg濃度為18%的阿維菌素、50 mg濃度為40%的水胺硫磷跟30 kg水混合,并將其噴灑至田間。三是農(nóng)藥要定時更換使用,這樣不僅能延緩害蟲的抗藥性速度,而且還能延長水稻的使用壽命。
2.4利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有益生物的代謝產(chǎn)物防治病蟲害,第一是以蟲治蟲:利用益蟲消滅害蟲,可通過保護天敵昆蟲和人工大量繁殖天敵昆蟲來進行。第二是以菌治蟲:利用微生物來防治害蟲。目前利用的有益微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病毒。第三是以菌治病: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謝物來防治病害。如利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井岡霉素防治紋枯病等。第四是以其它動物治蟲:主要是以益鳥治蟲、以兩棲動物治蟲。物理防治主要包括選擇不同波長的激光對部分害蟲進行處理,使其害蟲的代謝紊亂甚至死亡;加之燈光、顏色誘殺,以及氣體和溫度的處理等,都會成為無公害的防治手段。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和改進,物理輻射或者是化學不育技術預計會是將來害蟲防治技術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