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李霞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醫(yī)院 云南 德宏 678400)
冷凝集素是一種可逆性抗體,在低溫時可與自身紅細胞、“O”型紅細胞或與患者同型紅細胞發(fā)生凝集,當溫度增高時,凝集塊又復消失[1]。冷凝集素綜合征常繼發(fā)于支原體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及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贵w多為冷凝集素性IgM,是完全抗體,在28~31℃即可與紅細胞反應,0~5℃表現為最大的反應活性。遇冷時可使紅細胞發(fā)生凝集反應,導致血常規(guī)多項參數檢測結果與實際不符[2]?,F將工作中遇到的2例冷凝集病例報道如下。
從本院2018年2—3月期間住院患者的血常規(guī)檢驗結果中篩選出冷凝集標本2例,病例1為兒科、男性、3歲、急性化膿性扁桃炎患者;病例2為感染科、男性、81歲、肺占位性病變患者。室溫下標本處于肉眼凝集狀態(tài),管壁可見明顯凝集顆粒,見圖1;鏡下紅細胞成片凝集,見圖2。
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XT-20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原裝配套試劑及伯樂質控品。
用EDTA-K2真空采血管抽取靜脈血1~2ml、及時充分混勻。分別在標本處理前,37℃水浴30分鐘后,CBC+DIFF+RET模式下各檢測一次。
圖1
圖2
在進行標本處理之前,受冷凝集影響RBC和HCT異常減低,MCH和MCHC異常增高,同時HGB和RBC的比例嚴重失調(一般認為兩者的比例在正常成人中是30∶1)[3];在CBC+DIFF+RET模式下檢測RBC得到糾正(見圖3:病例1),HCT、MCH、MCHC未得到糾正,WBC、HGB、PLT和MCV未見明顯改變,故可用糾正后得到的RBC-O及無較大波動的HGB、MCV通過紅細胞平均值的計算公式求出未得到糾正的HCT、MCH、MCHC等參數;在37℃水浴30分鐘后檢測,上述異常參數均得到糾正,WBC、HGB、PLT和MCV未見明顯改變;見表1。
圖3 病例1
表1 冷凝集標本在不同處理下的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
血常規(guī)是各個醫(yī)院中最基本的一項實驗室檢查,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先進的全血細胞分析儀幾乎完全替代了傳統(tǒng)的手工分析,在簡便、快捷的同時也會受到儀器、標本自身及環(huán)境因素等的影響。冷凝集就是標本自身影響檢測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錯誤的報告會直接影響到醫(yī)生對患者病情的評估和治療方案的制定,為臨床提供準確可靠的檢驗結果是檢驗科工作的目標和責任。對于文中提到的冷凝集標本,檢測結果RBC和HCT異常減低,MCH和MCHC異常增高,同時HGB和RBC的比例嚴重失調,在報告的審核過程我們要善于從一些“匪夷所思”的數值和部分參數間的矛盾中發(fā)現問題并解決。根據大量研究顯示,冷凝集標本可通過37℃水浴、血漿置換等方法處理后檢測,但上述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耗時長、較為繁瑣;部分高效價冷凝集素患者不能通過熱水浴得到糾正;血漿置換處理會導致血小板計數下降等[4]。Sysmex XT-2000i的RBC分析原理為鞘流電阻法,當聚集的紅細胞通過小孔時不能作為有效體積紅細胞計數而導致數量明顯減少,但正常體積范圍的紅細胞被計數并計算MCV值,因此MCV受影響較小,HGB采用比色法,不受冷凝集影響。RET的分析原理為半導體激光FCM+核酸熒光染色,且硬件具備40度液體加熱器,故通過網織通道可排除冷凝集干擾,得到可靠的RBC-O[5-6]。隨著工作要求的不斷提高,檢驗項目都設有報告時限,在保證檢驗結果準確可靠的同時及時性也顯示出其尤為重要的地位。隨著技術的推陳出新,先進儀器不斷面世,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實踐總結,針對冷凝集標本可運用帶網織通道的Sysmex血球儀的CBC+DIFF+RET模式檢測以排除干擾,并用網織通道得到的RBC-O及無較大波動的HGB、MCV通過紅細胞平均值計算公式修正HCT、MCH、MCHC值,在保證準確性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