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琪明
(射洪縣中醫(yī)院肛腸科 四川 遂寧 629200)
對于肛瘺疾病,其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患者主要是由于肛門位置受到感染等因素,造成患者出現肛瘺癥狀。該疾病在發(fā)作時往往表現為肛門周圍腫痛和膿液滲出等問題,加上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患者的治療難度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是對肛瘺進行手術切除等,這種治療方法需要患者住院恢復,且時間較長。
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收治90例濕熱下注型肛瘺患者作為研究樣本,經證實,這些患者全部符合濕熱下注型肛瘺的臨床癥狀。對本次研究的樣本進行隨機數字分組,觀察組患者45例,男:女為37∶8,患者年齡分布區(qū)間22歲~45歲,平均年齡為(38.66±10.46)歲;對照組患者人數45例,患者中男:女36∶9,患者年齡分布區(qū)間21歲~42歲,平均年齡為(36.82±10.25)歲。對比兩組患者年齡和性別等基礎數據差異,其不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于對照組患者,選取患者肛瘺外口的合適位置對患者進行麻醉治療,并對其進行肛管等的粘膜消毒,擴大患者的肛門。通過探針對患者的瘺管走向以及患者的肛門和瘺管相對位置等進行確定,然后開展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在患者手術治療完成后的3d內進行抗生素滴注治療,同時定期對患者的肛門手術位置進行創(chuàng)面清洗,然后通過無菌敷料對其進行包扎。
觀察組患者的西醫(yī)治療方法同對照組患者相同,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患者進行清熱養(yǎng)血湯治療,清熱養(yǎng)血湯的組成成分為:蒲公英(20g)、金銀花(10g)、太子參(10g)、白術(5g)和桔梗(10g)等,經藥方煎煮,然后患者需要每日服用一劑,每次服用2袋(100ml/袋),分為早晚兩次服用完成。
研究資料中的患者數據統(tǒng)計通過SPSS18.0軟件,計量采用均數±標準差方式,兩組患者間的均數對比采用t檢驗,對所有的數據進行雙側檢驗,P<0.05代表數據檢驗差異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疼痛統(tǒng)計數據進行對比,在手術治療完成后的2天到12天分別整理患者的疼痛感評分,對比數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術后第7天,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要明顯低于對照組,且P<0.05。
表1 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疼痛評分
通過對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進行統(tǒng)計,觀察組患者的愈合情況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P<0.05,表2是具體的統(tǒng)計數據:
表2 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分析
對于肛門直腸,其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生理器官,且患者的疼痛感較為敏感,在出現創(chuàng)面炎癥等情況時,患者的疼痛較為明顯。加上手術治療過程中會對患者的臨近組織產生牽拉等問題,造成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感染等非常嚴重,且需要經常性換藥才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在中醫(yī)的傳統(tǒng)醫(yī)學中,其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不可以將單一組織或者臟腑作為治療的重點,而是需要結合人體的整體觀念對疾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從而根源處杜絕疾病的發(fā)生。盡管肛瘺手術能夠對患者的局部病灶進行清除出,但這種治療方法并未清除患者體內的濕熱邪氣,沒加上患者經絡受損,會造成患者陰陽氣血失常。通過清熱養(yǎng)血湯的服用,其能夠對患者其內的濕熱邪氣進行清除,同時幫助患者調理身體內的血氣,幫助患者快速恢復,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發(fā)現,對于肛瘺手術治療患者,觀察組患者在治療第7天時的疼痛感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P<0.05;此外,對于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觀察組患者也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P<0.05。因此,對于濕熱下注型肛瘺患者,其在術后采用清熱養(yǎng)血湯能夠更好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情況,提高患者的臨床愈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