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重陽
(重慶市石柱縣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科 重慶 409109
摘除扁桃體,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手術,可是,手術出血卻是很大的難題。采用新方法:高頻電刀摘除扁桃體,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1]。高頻電刀摘除術,是通過高頻擠切器來完成的。全麻偏淺時,由于咽喉部的刺激,手術中可能發(fā)生心律失常,尤其是在缺氧、高碳酸血癥及使用氟烷麻醉時。術中應噴灑局麻藥,或停止手術操作減少進一步刺激,加深麻醉以及行適當?shù)目刂菩該Q氣[2]。選取2015年8月至 2017年3月在我院進行扁桃體摘除的78例患者,進行不同方法進行治療,效果明顯,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進行扁桃體切除的7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10~52歲,平均年齡(31.8±4.2)歲,病程1~6年,平均(2.6±1.2)年。對照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11~50歲,平均年齡(31.5±4.3)歲,病程1~5年,平均(2.4±1.1)年,兩組在年齡、性別及病情上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行經(jīng)口氣管插管靜吸復合全麻,應用開口器開口,完全暴露口咽腔。研究組39例患者行全麻下高頻電刀凝切法行扁桃體摘除術,對照組39例患者行傳統(tǒng)扁桃體剝離術。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術后恢復正常進食時間和疼痛時間。
兩組手術的結(jié)果采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計量資料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
研究組患者扁桃體切除平均時間、疼痛時間、恢復正常進食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效果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效果對比(±s)
疼痛時間(d)研究組 39 3.4±0.9 3.1±0.3 5.1±0.3 3.1±0.6對照組 39 13.5±2.4 14.3±3.2 7.3±0.6 5.5±0.8 t 0.915 1.265 2.318 1.896 P值 <0.05 <0.05 <0.05 <0.05組別 n 手術時間(min)出血量(ml)正常飲食(d)
扁桃體摘除術后6小時發(fā)生再出血的機會較多,出現(xiàn)再出血而需手術止血時麻醉處理應注意[3]:正確估計失血量,糾正低血容量;進一步查找再出血的原因,重新檢查凝血機制;一般不用術前藥,或進手術室后酌情用藥;因血進人胃內(nèi),應同對待飽胃病人一樣,先行胃管吸引后再誘導,采用頭低位、快誘導經(jīng)鼻腔明視插管,同時應壓迫環(huán)甲軟骨,以減少胃內(nèi)血液反流。因為扁桃體本身具有免疫功能,特別是在兒童,摘除扁桃體有可能影響正常免疫功能的發(fā)育二雖然隨年齡的增長進入青春期,成年期后,其他免疫器官的功能逐漸成熟,扁桃體作為一個免疫器官,其重要性相對下降,但到什么年齡扁桃體的功能才相對地不重要則不易確定。從目前情況看,扁桃體摘除術的適應證掌握一般偏寬,應予限制。本組資料顯示,采用全麻下高頻電刀凝切法進行扁桃體摘除術可以明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出血量,同時減輕患者疼痛,加快愈合,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