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 老年住院患者人數(shù)不斷增加,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率也不斷攀升, 呼吸內科住院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的免疫力低、身體素質差、基礎疾病多, 是院內感染的主要人群, 尤其是在抗生素藥物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頻繁使用的情況下, 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1]。鑒于此, 本研究擬以300例呼吸內科住院老年患者為主要對象, 對預防性護理控制老年呼吸內科院內感染的效果進行評估,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呼吸內科接受治療的30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運用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150例。對照組中男82例,女68例;年齡60~78歲, 平均年齡(68.59±3.14)歲;慢性支氣管炎91例, 支氣管擴張34例, 支氣管哮喘25例。觀察組中男81例, 女69例;年齡60~80歲, 平均年齡(68.96±3.68)歲;慢性支氣管炎90例, 支氣管擴張33例, 支氣管哮喘2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的身體情況和病情進行檢查, 記錄患者的病情信息。若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異常, 則及時上報主治醫(yī)師, 并進行相應處理。
觀察組實施預防性護理。①加大感染控制力度:定期對呼吸內科物體表面和空氣中的微生物情況進行定期檢查, 并在科室內對相關物品進行定期殺菌、消毒處理。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 以患者的精神狀況和情緒狀況為出發(fā)點, 向患者說明配合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 對患者進行心理引導治療, 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 向其介紹疾病和治療的相關知識,讓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護理人員還需要叮囑家屬陪伴在患者身邊, 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并且, 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前, 要嚴格按照手衛(wèi)生標準進行手部清潔, 在做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時, 要帶無菌手套, 保障操作過程的無菌性。③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 合理使用抗生素, 嚴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劑量, 盡可能縮短使用時間。向患者家屬說明日常相關注意事項, 講解干預院內感染的相關知識, 獲得患者的支持和家屬的配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院內感染發(fā)生情況, 并對進行比較。采用SAS[2,3]、SDS[4,5]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進行評價, 并對兩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院內感染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院內感染發(fā)生率為8.0%, 對照組患者的院內感染發(fā)生率為16.7%,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對比 兩組護理前的SAS、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院內感染發(fā)生情況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對比( ±s,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對比( ±s, 分)
注:與護理前對比, 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對比, bP<0.05
組別 例數(shù)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150 45.15±2.25 26.33±2.17ab 46.86±2.59 27.55±2.11ab對照組 150 45.63±2.38 34.46±2.29a 46.66±2.28 35.69±2.33a t 1.795 31.562 0.710 31.715 P>0.05 <0.05 >0.05 <0.05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患者的常見病, 老年呼吸系統(tǒng)形態(tài)的改變?yōu)榧毦纳峁┝酥匾獔鏊?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為老年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以確保治療效果, 體現(xiàn)護理工作的整體性, 降低院內感染發(fā)生率。
預見性護理是指護士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綜合性地分析判斷, 運用相關醫(yī)學知識找出現(xiàn)存和潛在的護理問題,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 有效地防范護理風險, 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的一種護理模式。預見性護理在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更加側重于強化院內感染監(jiān)控和感染的預防,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院內感染發(fā)生率為8.0%, 對照組患者的院內感染發(fā)生率為16.7%,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的SAS、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報道中的研究結果存在較大相似性[6]。本研究結果充分體現(xiàn)了預見性護理在呼吸內科臨床護理上的重要性, 且體現(xiàn)了該護理模式在控制院內感染中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 對老年呼吸內科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 可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發(fā)生率, 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