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文
女孩的大量減少已經威脅到了亞美尼亞的生存。在這里,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生育男孩是一筆劃算的投資,而生女孩則是家庭的不幸。
有時候,毀滅女性的方法太多了,有些方法甚至殺人于無形。有些女人,你永遠不會看見,因為她們從未從娘胎中生下來。在發(fā)布于1990年的著名論文中,阿馬蒂亞·森曾談到“失蹤的女人”,她們因產前性別鑒定技術的出現而消失。
這種情況不止發(fā)生于印度等亞洲國家,也發(fā)生在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亞美尼亞。例如,該國東部的加瓦爾省男女出生比例懸殊,每100名女孩出生,就有120名男孩出生。埃達·瓦林三十歲出頭,已經是兩個女孩的母親。埃達的女兒曾對她說:“我們去教堂點支蠟燭,祈禱生個小弟弟?!彼齻兿胍粋€弟弟,埃達想要一個兒子,她的丈夫更是如此。為了實現“家庭夢想”,她已經墮胎9到10次,終止妊娠的理由是含糊不清的“血管疾病”。
“如果我再懷孕,懷的又是一個女孩……”她低著頭說,“我不確定自己會做什么?!卑__聽說,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的醫(yī)生可以“幫”她生個男孩。不過,性別選擇在2016年已經被亞美尼亞官方正式列為非法行為。
埃達說,即使下次懷孕還要墮胎,她也不會傷心。“我丈夫會傷心,他指責我謀殺了那些孩子。”和許多亞美尼亞人一樣,埃達的丈夫每年需要在俄羅斯工作半年以上?!暗牵龠^些年我的女兒們會離開我,我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了?!彼f。
這是許多亞美尼亞人熱衷于產前性別鑒定的原因之一——確保家庭血統(tǒng)的繼承,以及“養(yǎng)兒防老”的執(zhí)念。女孩們結婚后離開父母,與丈夫的家人住在一起。所有人都會說,生育男孩是一筆劃算的投資,養(yǎng)育女孩則是家庭的不幸。對比起首都埃里溫無處不在的現代女性——醫(yī)生、記者和政治家,這種傳統(tǒng)思想似乎格格不入。而通常,女人們最大的壓力來自其他女性:她們的婆婆。
過去,亞美尼亞婦女平均生育七八個孩子,而今她們一般一生只生育一次。以前,如果最后一個孩子是女孩,她可能會被命名為“足夠”,就好像誰也不愿意給她起名字一樣?,F在,亞美尼亞一些地方明文規(guī)定,在女性懷孕12周內,醫(yī)生不得透露胎兒的性別。當然,孕婦們有很多方法知道胎兒的性別,比如說觀察醫(yī)生把筆放到哪邊口袋——左邊是女孩,右邊是男孩。
但是,亞美尼亞需要這些消失的女性?!拔覀兠磕晔?400個女孩,以后我們的男孩和誰結婚?我們將如何守衛(wèi)亞美尼亞?我們只有300萬人,沒有損失這部分人口的權利。屆時我們還有多少母親能生下女孩?”在埃里溫經營塞凡醫(yī)療中心的哈雅·卡拉凡博士說。
性別選擇性流產在高加索和亞洲部分地區(qū)一直呈穩(wěn)定增長,亞美尼亞這方面的數據位居全球第三;而且,隨著生育水平下降,性別選擇性流產還將持續(xù)。當有人說人口增長是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時,還需要考慮性別因素。當人們傾向于養(yǎng)育更少的孩子時,他們更希望要男孩。
2010年,亞美尼亞的數據已經凸顯性別不平衡:每100名女孩出生,就有115~120名男孩出生。有趣的是,人們談到了學校的舞蹈課,因為女孩太少,男孩被迫和男孩一起跳舞。
2011年,聯合國人口基金開始圍繞性別選擇開展宣傳工作,并于2017年啟動了一項防止性別偏見性選擇的全球計劃。亞美尼亞政府在最初的抵制后,轉向支持這項運動。如今,該計劃在亞美尼亞已經初見成效。2014年,每100名女孩出生,就有114名男孩出生;到2017年,女孩和男孩的出生比例是100:110。
人口基金和拯救兒童等人道主義機構的嘗試是成功的,主要因為它們考慮了導致產前性別選擇的因素:避孕、移民、男性養(yǎng)家糊口、繼承、家族血統(tǒng)和沖突等等。加瓦爾一所學校的校長提到了“沖突”的存在。在學校里,班上的男孩遠多于女孩。阿拉西亞·瓦丹楊說,戰(zhàn)爭對居民的影響猶存——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近年來邊境沖突頻繁?!懊刻於加惺勘鲭y,我們需要女孩來生育,需要男孩來捍衛(wèi)邊界?!彼f。在這里,每個男孩都是士兵。
官員們解釋了提高女性地位的政治策略:優(yōu)先推廣避孕和健康;所有醫(yī)護人員都需要接受培訓,向孕婦傳遞有關女孩的積極信息;若孕婦在懷孕12周時要求墮胎,醫(yī)生將給她3天時間改變主意。
亞美尼亞國際木偶工作者聯合會如今在全國多所高中巡演,他們對民間故事做了一些改編:女孩擊敗了惡魔,拯救了自己。木偶大師阿曼·薩法楊告訴他的年輕觀眾:“上帝決定我們是女孩還是男孩。尊重和愛是有感染力的。我的旅行和經歷告訴我,應該平等地對待男性和女性。我們才剛剛開始,我們需要我們的女孩,我們必須結束這場謀殺。”
亞美尼亞心理學家英格·哈魯云楊在一家神學院里開設了一門課程。在位于瓦加爾沙帕特的神學院教室里,熱切的年輕牧師忙著記筆記。他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哈魯云楊向牧師們講授《圣經》中強調尊重女性的文本。“你們是神職人員,”她告訴他們,“語言就是你們的武器?!?/p>
讓教會、政府和社會合力,對于防止性別偏見性選擇很有意義。這就是亞美尼亞的戰(zhàn)略:讓所有人合作,不疏遠任何群體,在整個文化中提升女孩和婦女的地位。這個戰(zhàn)略正在生效。
“我們并非像印度人一樣‘厭惡女孩,”國際人類發(fā)展中心研究員瓦漢·阿薩里坦說。他認為,防止性別偏見性選擇,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說,尼泊爾的方法未必適用于越南。
阿薩里坦談到,生育率是一個大問題。所有人都強調,這不是為了支持墮胎或反對墮胎。然而,墮胎是性別選擇發(fā)生的機制。亞美尼亞法律允許婦女在懷孕12周內墮胎。自1990年代中期引入超聲波后,亞美尼亞的胎兒性別選擇風氣愈演愈烈。改變的關鍵,是將這場辯論置于亞美尼亞社會的核心。
如果趨勢未被扭轉,到2060年,亞美尼亞將失去93000名女性。似乎每個人都在提倡增加女性的選擇和機會,但有趣的是,“沒有人會因為發(fā)生的事情而受到指責……每個人都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阿薩里坦說,“我們不能在兩年內改變性別刻板印象,但我們可以研究數據,可以談論人權?!?/p>
在一次會議上,來自亞美尼亞各地的社區(qū)工作者和醫(yī)生分享了他們打擊產前性別選擇的經驗。許多男人依舊認為,女性應該為孩子的性別負責,完全沒有意識到決定胎兒性別的Y染色體來自男性基因組。
從事殘疾兒童工作的瑪格麗特相信,每個人都有生命權。她告訴與她合作的女性:“記得你怎么說服丈夫給你買一個奢侈品包包么?如果把包包換成一個孩子呢?試著告訴你的丈夫,你想要一個女孩。說服他,告訴他你希望她活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