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縣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康復科,云南曲靖 655000
腦血栓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并威脅其生命安全,為了加快其機體恢復,必須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此次研究旨在探索2015年4月—2017年8月該院收治的急性腦血栓患者89例應用康復護理療法聯(lián)合中藥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抽取89例該院收治的急性腦血栓患者,病情均經MRI或者CT確診,排除患有嚴重精神系統(tǒng)異常患者、嚴重肺、腎、肝臟等功能異?;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將患者分為探析組(n=46)和對比組(n=43),其中,探析組21例女性,25例男性,28~75歲,平均(57.8±8.4) 歲, 對比組 16 例女性,27 例男性,26~79歲,平均(58.1±8.2)歲?;颊呓浄纸M后其一般臨床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中藥治療,主要中藥制劑包括刺五加注射液、川穹嗪注射液、黃芪注射液、參麥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脈絡寧注射液以及清開靈注射液等,在對患者藥物治療的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其血壓、瞳孔以及神志等變化情況,同時采取泌尿道以及口腔等護理措施[1]。探析組患者同時應用康復護理療法,如下所示。
1.2.1 康復訓練 給予病情嚴重患者或者臥床不起患者肢體以及肌肉按摩護理,引導患者進行被動訓練,教導患者家屬對其癱瘓肢體以及關節(jié)等部位進行活動和按摩,防止由于長期臥床而引發(fā)肌肉萎縮以及關節(jié)僵硬等癥狀。患者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后指導其進行扶物站立以及伸膝提腿等訓練動作有助于提升其心血管機能[2]。然后逐漸引導患者進行原地踏步以及下蹲等活動,輪流抬腿能夠使腿部關節(jié)活動能力得到增強。還可在床上進行手臂伸展、抓小物件等動作可使腕關節(jié)和上肢能力得到增強。待其身體機能得到明顯提升后可以進行上下樓梯以及跨越小障礙等訓練,同時進行洗臉、梳頭、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3]。
1.2.2 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 了解和關注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對其進行心理安慰和精神開導,鼓勵患者及時將內心抑郁等不良情緒釋放出來。每日進食魚類、豆類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嚴格控制動物脂肪以及糖分攝入,適當食用香菇、海帶、木耳等食物,不得攝入過多鹽分,飲食以清淡為主。日常注重體位訓練,訓練強度應該循序漸進,不可超過其耐受度,防止出現(xiàn)心腦供血不足現(xiàn)象而誘發(fā)腦血栓[4]。
1.2.3 并發(fā)癥護理 定期順時針按摩患者腹部有助于加快腸胃蠕動,降低便秘發(fā)生率,每隔2~3 h協(xié)助臥床患者翻身以防出現(xiàn)壓瘡。指導患者振動排痰法使痰液排出成功率得到提高[5]。
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NIHSS評分情況以及各項臨床表現(xiàn)好轉和改善情況。
基本痊愈:患者各項臨床表現(xiàn)基本消失,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幅度超過治療前的80%;改善:患者各項臨床表現(xiàn)較治療前明顯減輕,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幅度為治療前的60%~80%;好轉:患者各項臨床表現(xiàn)較治療前有所減輕,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幅度為治療前的20%~60%;無效:患者各項臨床表現(xiàn)未出現(xiàn)積極變化,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幅度低于治療前的20%。
該研究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通過[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差異以 χ2檢驗比較,(±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評分以及NIHSS評分護理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探析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評分較對比組患者高,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IHSS評分較對比組患者低,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以及NIHSS評分情況[(±s),分]
表1 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以及NIHSS評分情況[(±s),分]
組別 例數(shù)Barthel指數(shù)護理前 護理后NIHS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探析組 46對比組 43 t值P值66.1±10.3 65.9±10.4 0.382 7 0.075 2 86.7±1.24 75.4±10.8 14.926 2 0.028 8 36.7±3.4 36.9±3.5 0.726 2 0.082 6 25.8±2.2 31.2±2.2 11.972 2 0.018 9
探析組病情總好轉率為97.83%,病情好轉患者共計45例,治療無效患者為1例,對比組病情總好轉率為81.40%,病情好轉患者共計35例,治療無效患者為8例,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
表2 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n(%)]
腦血栓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腦血管功能障礙,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口角歪斜等,嚴重降低患者的運動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急性腦血栓的誘發(fā)因素主要包括粥樣斑塊以及腦動脈硬化等,該病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以及致殘、致死率,患者出現(xiàn)語言認知障礙以及肢體癱瘓的風險較高,為患者提供康復護理療法能夠改善其臨床癥狀以及身體機能。及時為患者提供有效治療可使大部分患者神志獲得恢復,可有效降低偏癱等后遺癥。
中醫(yī)認為中風的主要引發(fā)因素為風邪侵入以及絡脈空虛,治療原則主張以補正氣、祛風邪為主,治療方向包括通絡化痰、活血化瘀、養(yǎng)血補氣等。為患者提供五加注射液、川穹嗪注射液、黃芪注射液、參麥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中藥治療能夠取得止痛祛風、通經活血、活血補氣的效果。由于患者通常伴有認知、語言障礙以及肢體癱瘓等癥狀,為了加快其病情好轉,需要對患者加強康復護理,不斷提升患者的身體機能恢復和提高,可顯著加快其肢體功能、吞咽、意識以及語言等功能的提升。
此次研究中,護理后探析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評分為(86.7±1.24)分, NIHSS 評分為(25.8±2.2)分,對比組患者分別為(75.4±10.8)分、(31.2±2.2)分,2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探析組病情總好轉率為97.83%,對比組病情總好轉率為81.40%,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急性腦血栓患者應用康復護理療法聯(lián)合中藥治療對于促進其神經功能缺損以及生活質量改善和提升均可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