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曉東
松原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普外科,吉林松原 138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其發(fā)病率為7%~10%,其患者逐漸趨于年輕化[1]。臨床上對乳腺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由于醫(yī)療水平的提升,乳腺癌手術治療的創(chuàng)傷有所縮小,但是會對患者的乳房組織、腋窩淋巴血管、皮膚以及神經(jīng)等造成損傷,最終導致患側上肢疼痛、腫脹以及活動受限。該次對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間收治的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的80例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對該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手術后淋巴水腫的患者進行研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均確診為乳腺癌[2],對照組年齡在 32~78 歲,平均年齡為(51.2±8.1)歲,病程為 1~25 個月,平均病程為(13.6±10.2)個月,手術方式:改良根治術30例、全乳切除術4例、腋窩淋巴結清掃術6例;觀察組年齡在31~77歲,平均年齡為(51.6±8.2)歲,病程為 1~24 個月,平均病程為(13.2±9.8)個月,手術方式:改良根治術31例、全乳切除術5例、腋窩淋巴結清掃術4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分析。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康復治療,給患者采用間斷氣泵壓力治療儀進行壓力循環(huán)治療,在患者患肢套上袖套,采用4孔氣體壓力軸固定,對其施加壓力,起始壓力為30 mmHg,逐漸增加至80 mmHg,兩次充氣間歇10 s,治療時間為20 min,2次/d,連續(xù)治療2個月。治療期間主動了解患者的感覺,治療后對患者皮膚顏色變化進行觀察。
觀察組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包括:①肢體功能訓練。②按摩引流:按摩淋巴結,從遠端向近端沿著淺表淋巴管在受累肢體進行按摩,依次為頸部淋巴結(耳后、側頸部以及鎖骨窩淋巴結區(qū))、健側腋窩淋巴結區(qū)、患側肩部向健側胸部及腋窩淋巴結區(qū),切口向上健側胸部、切口向下腹股溝淋巴結區(qū)[3],患側腋窩中央至三角肌上方、肘外側、肘窩、前腕、手背以及手掌。要求動作輕柔,以皮膚發(fā)紅為度。橫縱向按摩至瘢痕周圍組織,促進疏松結締組織的形成,減少由于皮膚攣縮造成關節(jié)活動能力降低的情況。按摩牽伸至肋間肌、斜方肌、胸大肌以及肩胛肌等可增加其長度和彈性。擴大肩關節(jié)活動度,進行循序漸進式抗阻訓練,以便增加肌力。阻力起始為0~1.5 kg,逐漸增加,每組10~15個,每次1~2組。③毫米波穴位治療:采用百全毫米波段治療儀,選取外關、合谷、肩髃、曲池且將輻射頭放置好。設置輸出功率為520~710 mW/cm2,20 min/次,2次/d。治療2個月,2周中間間歇1周時間。
淋巴水腫標準,輕度:患側上肢最明顯周徑相比于健側多3 cm以下,中度:患側上肢最明顯周徑相比于健側多3~5 cm,重度:患側上肢最明顯周徑相比于健側多5 cm以上。上肢功能評定(DASH)[4]評價患者的上肢功能。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來分析以上全部數(shù)據(jù),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水腫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有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的DASH評分為(7.0±2.8)分,對照組患者的 DASH 評分為(19.5±6.7)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上肢水腫情況比較[n(%)]
乳腺癌在臨床上是常見的一種女性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打擊。臨床上對乳腺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但是術后常會出現(xiàn)并發(fā)癥,其中常見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是淋巴水腫,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影響預后效果[5]。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形成的原因有頭靜脈結扎使血液回流障礙,淋巴結的清掃造成淋巴管堵塞,最終使組織液在組織間隙大量積聚。除此之外,患者的年齡、體重、放療、手術方式、腋窩積液、乳腺腫瘤位置以及術后感染等均會引起淋巴水腫。間斷氣泵壓力循環(huán)治療的目的是將水腫液擠進淋巴和血液循環(huán),促進其循環(huán),進而有利于血液、淋巴液的回流,從而減輕水腫[6]。肢體功能鍛煉的目的是對關節(jié)活動受限程度進行改善,有助于肌肉、皮膚彈性的恢復,減輕疼痛[7]。生活中鼓勵患者多用患側上肢,提高其利用度,逐漸使其恢復正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運動訓練強度、時間需要因人而異,避免運動過度增加患者患側的壓力。毫米比療法屬于新型療法,其作用是采用非熱效應、共振原理擴張血管、加速血流,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水平,縮小患側上肢周徑,減輕水腫程度。因此,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可使用綜合康復療法,減少對患者患側上肢關節(jié)功能的損傷,提高其運動能力,減輕水腫程度[8]。該次對該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水腫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 DASH 評分為(7.0±2.8)分,對照組患者的DASH評分為(19.5±6.7)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康復治療在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中的應用對患者淋巴結水腫的改善程度較為顯著,同時有助于患者患側上肢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乳腺癌術后淋巴結水腫患者采用綜合康復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水腫程度,減輕患者的疼痛,促進患者患側上肢活動功能的恢復,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