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狀元林召棠,衣錦還鄉(xiāng)廣東吳川。見到發(fā)小的粥店生意冷清,想幫發(fā)小一把。正巧,發(fā)小的妻子請他題個店名。林召棠靈機一動,提筆寫下了“弓弓店”兩個大字。
過往行人見是狀元親題店名,紛紛趕來觀看欣賞。狀元書法娟秀遒勁,每個字都十分有力,就是“粥”字中間少了“米”字,剩下兩個“弓”字,豈不成了別字。一時間狀元寫別學的消息迅速傳開,人們成群結隊地前來觀看,品頭論足。
此時正是夏天,天氣炎熱,人們看了字都順便進店買上一碗涼粥喝,發(fā)小的粥店一下子就火了。后來狀元才說:“‘粥字中間的米字是故意漏掉的,就是因為沒有‘米,你們店里的米才多起來的嘛!”文化也是生產力,林狀元扶貧真是扶到了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