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宜
蒲松齡 19 歲時參加公務(wù)員海選,在縣、府、道試中都獲得第一名,成為秀才,小小年紀(jì)就在山東出了名。在那之后,蒲秀才屢戰(zhàn)鄉(xiāng)試屢不中,連候補公務(wù)員的隊伍都沒能進去。蒲松齡 71 歲時,朝廷實在不好意思,給了他個安慰獎,封他為貢生,每月工資四兩。但這筆錢從來沒進過蒲松齡的口袋,全被上面貪污了。他這一輩子基本都靠當(dāng)老師養(yǎng)活一家子,偶爾給大官出主意掙點小錢。
按照當(dāng)時的工資水平,一個私塾先生的年薪是 8 兩。而三四口人一年的穿衣吃飯至少需要 20 兩銀子。再加上妯娌不合,鬧分家的時候,惡嫂子把祖上留下的好田、好房都搶走了。蒲松齡分到的那幾塊田基本是廢的,一年也產(chǎn)不了多少東西。惡嫂子給蒲松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心理陰影,導(dǎo)致他在書中寫了二十多個悍婦。
可見,蒲松齡長期生活在貧困線之下。他不止一次拿自己的窮開涮,臘月二十三敬灶王爺沒有好菜,寫篇《金菊對芙蓉(甲寅辭灶作)》說:“灶神不會因為敬品太寒酸,就在玉皇大帝面前說我們一家人的壞話吧?”
到了除夕再來一篇,《除日祭窮神文》質(zhì)問窮神:“窮神,你這個磨人的小妖精,為何總是纏著我?我該拿你怎么辦!”
蒲氏家常菜除了大白菜、野菜,就是些自制咸菜。小菜配上粥或者煎餅,一頓就這么解決了。蒲松齡在市場看見青魚,“一見流清涎”,緊接著再感嘆一句“二月初的青魚太貴了,想吃他也沒有錢啊”。
這首《青魚行》結(jié)尾是一句“口腹喜新皆厭頻,人生豐約何不均?”。天天吃沒有油水的飯菜,誰都有受不了的那一天。但是蒲松齡吃煎餅,怎么吃都不膩。
他身為山東大漢,沒有不吃煎餅卷大蔥的道理。但是,蒲松齡離不開煎餅不單單是受地域和收入的影響,而是因為愛得深沉。他為心愛的煎餅做賦,梳理煎餅的歷史,詳細記錄山東中部地區(qū)做煎餅的方法,對煎餅赤裸裸地表白。
煎餅在他眼中“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一個富二代被他種草了煎餅,想用魚翅鮑魚換他手里的煎餅。他轉(zhuǎn)身便走,只留下一句“不換不換……”蒲松齡是當(dāng)之無愧的山東煎餅形象代言人。
39 歲時,蒲先生裝著一包自家攤的煎餅,從小鎮(zhèn)出走,來到山東中部大戶畢家做家庭教師。蒲先生在畢家干了三十年,不僅要教畢家 8 個孫子讀四書五經(jīng)、做八股,而且還要陪他們?nèi)峡脊珓?wù)員。
在這期間,蒲松齡還成了畢老爺畢際有的代筆人。畢家那些應(yīng)酬稿都出自蒲松齡之手。畢老爺特別欣賞蒲松齡,家中 5 萬本藏書蒲松齡可以隨便讀,把家中最幽靜、最適合讀書的地方安排給蒲松齡住,贊助蒲松齡寫書用的紙墨燈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蒲松齡又為《聊齋志異》添了幾篇新文章。
工作得坐班,下班要寫書,再加上手里沒閑錢,蒲松齡基本宅男一個,偶爾和好基友出去爬山作詩?!读凝S志異》里有很多宅男,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有些篇章基本可以算是一個宅男坐在電腦前的意淫:鬼狐助我事業(yè)有成,賢妻、美妾和平共處,不亦樂乎。
封建時代使人眼光受限,蒲松齡筆下當(dāng)然有不少封建糟粕。但是,就這么簡單地把《聊齋》看成是蒲宅男坐在書齋里意淫出來的,蒲松齡也太冤了。
《聊齋》之前的大部分文學(xué)作品里,男性強壯偉大,女性溫柔賢惠?!读凝S》一出,來了個大顛倒,沖破了這個男女描寫的套路。蒲松齡筆下那些生動可愛、個性鮮明的女孩子躁動著不安分的氣息。
《聊齋》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在親密關(guān)系中大部分都是勇敢的出擊者,而且這類故事的標(biāo)題都是女主人公的名字。不僅如此,這些女主角在婚后也都是家庭的頂梁柱。
《聊齋》寫完后,蒲松齡沒有錢印刷。那個時候不像現(xiàn)在,出版社搭線,給作者出書;想出書得自己找上門去,出錢讓書坊印?!扒宄浴蓖跏康澥瞧阉升g的好基友,在他眼里蒲松齡就是百年一見的文學(xué)天才。他不忍看到好基友的作品被這樣埋沒,便為《聊齋》題詩。有了文學(xué)大 V 力推,一些書坊開始注意到這本書,找渠道聯(lián)系蒲家,希望能商量出版的事情。若是那個時候有書封,上面肯定有“王士禎推薦”五個字。
如果盤點蒲松齡對后世的貢獻,“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的《聊齋志異》排第一,《日用俗字》可以排第二。
蒲松齡根據(jù)當(dāng)時最權(quán)威的字典《字匯》,將山東淄博老百姓的日常用字串起來,編成比順口溜高級一些的押韻文字。給《日用俗字》取個現(xiàn)代名字差不多就是《山東淄博方言日常用語大全》。
要是那個時候的淄博人用上了微信,在和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發(fā)小聊天的時候,想打方言,但又不知道該用哪個字。這個時候,就得掏出《日用俗字》了。
人到中年,蒲松齡還沒放棄考公務(wù)員。有兩次居然都是因為靈感來得太快,寫得太激動,寫著寫著不自覺地多翻了一頁。這在清朝是公然違反考試書寫規(guī)則,輕則取消考試資格,重則殺頭。
這也透露著蒲松齡屢戰(zhàn)屢敗的原因。除了官場黑暗,不按八股套路出牌是蒲松齡當(dāng)不成公務(wù)員的主要原因。從留下來的公務(wù)員模擬考卷子來看,蒲松齡不自覺地就把文章寫出了小說感,而且每一篇都超過了規(guī)定字?jǐn)?shù)。正式考試的時候一緊張、一激動,結(jié)果可想而知。
太有才華不是蒲松齡的錯,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吐槽吐個不停就有點過分了。蒲松齡特別喜歡在文章結(jié)尾加一個“異史氏曰 balabala”,也就是“對于這件事啊,我有點想法要說……”。
74 歲時,家人請來江南畫師給他畫像。畫像完成后,他非要在上面吐槽幾句:“我根本不想穿著這官服被人畫,但是家人和畫師非要我穿上,我擰不過他們??吹疆嬒竦哪銈儾灰υ捨遥沂潜槐频??!?/p>
蒲松齡這個山東大漢實在是很有趣,貧窮限制不了他的想象力。教書、給大官代筆、寫自己的書、編字典,什么事他都沒耽誤,就是錯愛了公務(wù)員這個職業(yè)。其實,后世有哪個讀者在意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