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朋敏 何發(fā)昌 陳 磊 刀明寶
(1.彌渡縣新街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農業(yè)工作站,云南 彌渡 675600;2.新平縣種子管理站,云南 新平 653400;3.新平縣經濟作物工作站,云南 新平 653400;4.新平縣戛灑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新平 65340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有關規(guī)定,為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省內外各育種單位新育成或引進的普通玉米品種在云南省不同生態(tài)區(qū)、不同栽培水平條件下的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品質及其利用價值,為云南省品種審定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按《云南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區(qū)域試驗設置方案》要求,特進行2015年度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種低海拔區(qū)域試驗。
試驗田塊選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zhèn)戛灑社區(qū)曼理小組,海拔為520 m,東經101°36′36″,北緯23°59′28″,年平均氣溫17℃,光照充足,地勢平坦,田塊土壤肥力中等,前作蔬菜[1]。
參試品種來自2014年度各組區(qū)域試驗保留品種和預備試驗入選品種,品種為羅單788、高玉32、兆豐788、耐斯1號、力玉159、雅玉249、友玉509、京滇5號、尚單2012、祥瑞18號、會單78和云瑞62,以周玉0913作為對照。
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五行區(qū),小區(qū)面積為20 m2,等行距種植,行距0.8 m,采用漂浮育苗移栽,栽植密度4 000株/667 m2,四周設不少于4行的保護行[2]。
1.4.1 播種期。6月17日播種,6月21日出苗,6月26日移栽。間定苗時間為6月29日。
1.4.2 施肥。育苗時采用摻混肥料(N∶P∶K=18∶9∶18,總養(yǎng)分≥45%),配制成含氮量為150 mg/kg的營養(yǎng)液進行漂浮育苗。
1.4.3 追肥。7月6日,每667 m2用20 kg云天化尿素和17 kg史丹利復混肥(N∶P∶K=15∶15∶15)作提苗肥,結合鋤草;7月22日667 m2用30 kg尿素和25 kg史丹利復混肥作穗肥,結合中耕培土。
1.4.4 灌溉情況。6月26日至7月1日夜間滴灌,每天滴灌8 h。
1.4.5 病蟲害防治。7月10日用甲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預防蟲害,8月30日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蟲害。
1.4.6 收獲期。9月24日和9月19日。
從表1可以看出,參試品種全生育期為85~95 d,高玉32、京滇5號、尚單2012、云瑞62的生育期和周玉0913一樣,都為85 d,其余品種都比對照晚熟3~10 d;株高為212~309 cm,最矮為云瑞62,其余均高于周玉0913;除會單78、云瑞62以外,其余穗位均高于周玉0913;耐斯1號、雅玉249、京滇5號、祥瑞18號和云瑞62均抗倒伏和倒折,其余品種不抗倒伏和倒折。
從表2可知,參試品種均抗大斑?。桓髌贩N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穗粒腐病和銹病,病級1級;有小斑病的品種是友玉509、云瑞62和周玉0913,病級1級,其余均未發(fā)病;有絲黑穗病的品種為羅單788和友玉509,病級1級,其余均未發(fā)??;各品種均未發(fā)生螟害。
從表3可知,除尚單2012、祥瑞18號和云瑞62外,其余品種穗長均高于周玉0913;京滇5號和羅單788穗粗高于周玉0913,其余均低于對照;參試品種禿尖均低于周玉0913;兆豐788、耐斯1號、祥瑞18號、會單78、云瑞62的穗行數均低于周玉0913,其余均高于對照;各品種的行粒數均高于周玉0913;各品種千粒重均高于周玉0913;兆豐788、耐斯1號、京滇5號、尚單2012、會單78、
云瑞62的出籽率均高于周玉0913,其余出籽率均低于或等于對照。
表1 物候期、植株性狀及主要特征性狀比較
表2 抗逆性狀比較
表3 穗部性狀比較
表4 玉米區(qū)試產量比較
表5 多重比較
從表4可看出,各品種產量均高于周玉0913,尚單2012的產量最高,產量為446.6 kg/667 m2;其次為兆豐788,產量為 436.4 kg/667 m2;第三為羅單 788,產量為407.2kg/667 m2。
從表5可知,在0.01水平下13個品種間的產量無顯著差異。在0.05水平下,羅單788、高玉32、力玉159、雅玉249、友玉509、京滇5號和會單78的產量差異不顯著;祥瑞18號、云瑞62、周玉0913差異不顯著,但與兆豐788、耐斯1號、尚單2012之間差異顯著,其中,尚單2012產量較對照顯著增加。
根據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頒布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羅單788、高玉32、兆豐788、耐斯1號、力玉159、雅玉249、尚單2012、會單78和云瑞62被推薦進入生產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