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的荒漠里,生活著一種不會飛的鳥——走鵑。走鵑雖然不會飛,但它練就了一雙飛毛腿(每分鐘奔跑500米)和敏捷的身手,它的食譜很廣泛,包括蜥蜴和昆蟲,即使最難纏的響尾蛇也在它的捕食范圍之內(nèi)。
每天太陽露出地平線,走鵑就從洞里踱出來開始了一天的捕食。它迎向太陽,展開不大的翅膀和全身褐色的羽毛,以便能迅速地吸收陽光的熱量,使體溫升高以提高運動速度。響尾蛇的移動速度慢,吸收陽光的速度也很慢,走鵑能趕在響尾蛇之前吸收好陽光,這個時候是捕食響尾蛇的最好時機。
遇到較大的響尾蛇時,走鵑從不貿(mào)然進攻。通常情況下,走鵑會選擇先和響尾蛇對峙,然后圍著它轉(zhuǎn),激怒它。響尾蛇被激怒后晃動著帶環(huán)的尾巴發(fā)出警告,走鵑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它能從響尾蛇尾巴晃動的速度判斷出響尾蛇的進攻速度。當它判斷出響尾蛇的進攻速度低于自己時,就快速進攻它的七寸,用結(jié)實的喙將其啄死,然后從頭部開始吞下。一旦走鵑看到響尾蛇的尾巴晃動得很快時,就會放棄眼前的美餐,無奈地離開。沙漠里食物匱乏,哪怕要面對饑餓的壓力,走鵑也不會毅然冒險。
在遇到小響尾蛇時,走鵑同樣很謹慎。小響尾蛇的尾巴沒有發(fā)育完全,不能晃動,走鵑不能判斷它的進攻速度,就張開翅膀,像披著斗篷的斗牛士,挑逗小響尾蛇進攻它的翅膀,然后輕易從小響尾蛇的進攻中估算出它的實力,如果小響尾蛇能在四分之一秒內(nèi)完成一次進攻,走鵑就不會招惹它;反之,小響尾蛇暴露了技不如人的實力后,就難逃被捕食的命運。在巨大誘惑和壓力下,能巧妙地試探出對手的底細,冷靜地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有所為有所不為,正是走鵑荒漠生存的智慧。
【素材解讀】
我們總以為,只有人類才是最有智慧的,殊不知,在大自然中,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生存法則和智慧。為了能夠在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荒漠中存活下來,走鵑只能依靠自己的捕獵技能,去找到更多的食物,即便是危險的響尾蛇,它也會用智慧去抓捕它??梢?,動物的智慧有時是超越我們的想象的。
【寫作方向】
智慧;動物;壓力……
【金玉良言】
身強力壯的,固然是幸福;然而聰明智慧的,還要幸福數(shù)倍!
心之需要智慧,甚于身體之需要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