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古絲綢之路歷史對現實的啟示

        2018-08-15 00:47:12
        安徽史學 2018年3期
        關鍵詞:鄭和絲路

        張 象

        (南開大學 歷史學院,天津 300071)

        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代面對世界的主旨方略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主要舉措之一是“一帶一路”,即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倡議已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和積極支持,在北京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主席在會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植根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版,第516頁。“我們傳承古絲綢之路精神,共商‘一帶一路’建設,是歷史潮流的延續(xù),也是面向未來的正確抉擇?!?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的祝酒辭》,《人民日報》2017年5月15日,第2版。這就是說“一帶一路”建設是與古絲綢之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古絲綢之路是以傳送絲綢為主的東西方文明交融通道。該名稱是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提出的。*德國地理學家李?;舴?877年在《中國旅行日記》中將中國與中亞、印度間絲綢貿易形成的交通線稱為“絲綢之路”。后來國際學術界將包括西方在內的整個東西方文明交往之路都稱為“絲綢之路”。但其歷史則久遠了。今天我們回顧絲路歷史,有一項重要課題,就是考察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筆者作為歷史學老教師愿對此盡微薄之力。這里按絲路發(fā)展脈絡、分階段摘要論述其對現實的啟示,供大家參考。

        一、民間自發(fā)的間接交往,絲路起源的啟示(約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

        談到絲路的起點,人們常常以公元前2世紀張騫通西域作為標志。這有一定道理,但不準確、全面。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張騫到西域的大夏后(今阿富汗北部)看到當地已有從身毒(印度)轉運來中國四川的土布等商品。再者當地人已知道該國以西有安息、黎軒(亞歷山大港城)等國與城市。*司馬遷:《史記·大宛傳》卷123。這說明張騫之前大夏人已與其東方和西方有民間自發(fā)的信息和物品的間接傳遞。絲路已萌生了,但這種交往是從何時而起的呢?尚是問題。據考古遺址發(fā)現,公元前2750年代在中國浙江吳興縣就有各種絲織品。這在古代社會是舉世無雙的。*1958年在浙江吳興縣錢山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fā)現了絲帶和絹片,考古學家確定為4750年前的物品。考古界還從公元前1000多年的埃及女木乃伊頭發(fā)中發(fā)現有絲。*1993年奧地利科學家在古埃及21王朝(公元前1070—公元前945年)的女木乃伊頭發(fā)中發(fā)現絲。參見《三千年前埃及已用中國絲綢》,《人民日報》1993年4月2日,第7版。說明中國絲織產品產生很早并早已傳至埃及。不過傳遞路線的證據尚不充分,不能作出絲路起點的定論。但到公元前6世紀情況不同了,波斯帝國興起,公元前529年它征服大夏,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并修“御道”、“郵路”。只要中國絲織品轉運至大夏就完全有可能轉運至埃及,再轉運至歐洲。公元前4世紀希臘亞歷山大帝國取代波斯帝國,并進軍印度河流域,擴大了對外交流范圍,還建立亞歷山大港城,成為西方經濟貿易中心。所以確定公元前6世紀為絲路間接交往起點,是完全可能的。這從西方語言中也可以找到證據。有一位希臘人泰西阿斯曾在波斯王宮任侍醫(yī),他曾著文按當時流行稱謂稱中國為Seres(賽里斯),意為“絲的國家”。這里“絲”(se)的發(fā)音來自漢語“絲”(si)。后來各西方國家“絲”的發(fā)音都如此,以至英語為silk。*希臘人泰西阿斯公元前416—公元前398年在波斯宮廷任侍醫(yī),他留下的文獻中對“絲”(se)的發(fā)音反映了當時西方人對“絲”的讀音。參見沈福偉:《中國與非洲——中非關系兩千年》,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20頁。說明絲已較普遍地傳到西方,人們都知道此物。亞歷山大帝國征服印度后,使印度文化西傳。印度早與中國有交往。其古語依據中國“絲”的發(fā)音,稱“絲之國”的中國為“Cina” (支那),這樣轉傳到西方則變?yōu)镃hina。*季羨林:《中印文化關系史論叢》,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3頁。語音的傳播是千百萬人的作用,不是政府行為。所以古絲綢之路的興起是沿線各地人民長期努力探索、輾轉傳遞信息和物品的結果。他們?yōu)榈氖墙粨Q絲綢等物品,以改善生活。這是絲路精神在萌芽時期顯示的本質特征。“一帶一路”建設要有諸多具體項目實施。在規(guī)劃行動之前首先要調查研究雙方人民的需求。這是今天傳承絲路精神重要體現。

        二、以陸路為主由政府主導的絲路正式開通后的啟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6世紀)

        張騫通西域的成功標志著官方主導下的絲綢之路正式開通了。他的貢獻是打通了絲路東段。西段此前已在波斯、希臘政府作用下打通了。東段從大夏起,越過蔥嶺,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北兩路,匯集于敦煌、玉門,最后至長安。由于臨波斯灣和地中海的安息國不愿放棄絲綢過境貿易的收入,常常以友好方式阻撓漢商與大秦(羅馬)直接交流*班固:《漢書·西域傳》卷96上。,使得這時期政府主導的絲綢之路交流仍是間接的。譬如東漢班超通西域大獲成功,公元97年他派甘英出使羅馬(大秦國),甘英到達波斯灣被安息國人好言勸阻。該國靠絲綢交易能獲數十倍利潤,便夸張航海困難,阻止甘英直達羅馬,甘英畏難而返。即使如此,間接絲路正式開通后貿易繁盛,絲路精神表現充分,以至今日能使我們從中獲得諸多啟示。僅舉三項:

        一是關于如何通過絲路聯(lián)系來維護國家和平與安全問題。古代世界主要為歐亞非大陸,有游牧與農耕兩大世界的對立。前者在世界北方,后者都在世界南方。例如羅馬帝國受北方游牧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騷擾,兩漢王朝不斷受北方匈奴人的掠奪。羅馬的對策是在抵御北方侵略者的同時,加強對南方地中海南岸地區(qū)的侵略以補償。它前后三次發(fā)動布匿戰(zhàn)爭,滅亡了迦太基,占領了埃及,使北非成為“羅馬糧倉”。但如此舉措后的結局是羅馬帝國的分裂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兩漢王朝則不然,面對匈奴威脅,一方面抗戰(zhàn)、“和親”;另一方面本著“和為貴”的理念與傳統(tǒng)的“合縱連橫”策略,積極從外部世界尋找同盟者。當漢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在位)得知大月氏政權被匈奴擊潰而西遷時,便派張騫通西域找友邦,那里有半農半牧國及游牧族政權。它們靠近匈奴,聯(lián)絡它們,可孤立匈奴,最終使之敗降和西逃。歷史證明中國漢朝的方針是正確的。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既發(fā)展了經濟文化交流,又廣交朋友,捍衛(wèi)了國家安全,實乃英明之舉。今日世界有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兩個世界的差異與矛盾,發(fā)展中國家為了世界和平和自身發(fā)展應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不僅要加強南南合作,還要團結世界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二是關于張騫“鑿空”精神的發(fā)揚?!拌徔铡奔础伴_通”之意,這是司馬遷在《史記》上的用語。青年張騫從家鄉(xiāng)陜西漢中應漢武帝招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主要是去聯(lián)絡大月氏。不幸中途被匈奴拘留10余年之久。他趁機拋妻離子逃走,沒有回長安,而是繼續(xù)西行完成使命,歸途又被匈奴扣留,公元前126年趁匈奴內亂逃回長安。公元前119年—公元前115年他再次出使西域。他了解匈奴的內情,有助漢武帝擊敗匈奴。他了解西域情況,有助漢政權獲得靠近匈奴的西域諸國為盟友。他這種不畏艱難、不屈不撓、備嘗苦楚、盡職盡責的精神,在今天建設“一帶一路”事業(yè)中也是最需要的。

        三是關于促進世界物質文化的交流。由于絲路的正式開通而出現了經濟流通新局面,中國的絲綢、漆器、鐵器從此大宗西傳,來自埃及、西亞等地的玻璃、珠寶和葡萄、石榴、黃瓜、蘿卜、大蒜、香菜等物品傳入中國,極大地豐富了雙方人們的生活。至于文化的交流更有了諸多新的項目,例如公元前112年安息王將“黎軒善眩人”獻于漢*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卷123。,這是亞歷山大城的雜技藝人。我國洛陽、徐州等地出土的漢磚雕刻有諸多表演雜技的圖案,說明該藝術當時在中國很快普及,豐富了人民文化生活。今天的“一帶一路”應將物質交流和文化交流擺在第一位。這是絲路精神的首要表現,我們必須繼承發(fā)揚。

        三、陸路與海路并舉且直接交往的絲路對今天的啟示(公元6—10世紀)

        唐代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與此同時,西方阿拉伯帝國(中國史籍稱大食)興起,它橫跨歐亞非三大洲交界處。使整個世界分為三大文明區(qū),西部為信奉基督教的文明區(qū),東部為儒學、佛學為主導的文明區(qū),中部為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區(qū),西部與中部對立,但東部與中部友善,這種形勢使絲路發(fā)展進入新階段,顯示出新特點,又給我們多項新啟迪。

        如果說過去的絲路以陸路為主,現在發(fā)展為海陸并舉。盡管此前已有了海路,不過正規(guī)化、經常化的發(fā)展還是在唐代。《后漢書》記載,公元前166年大秦商使打著安東尼斯皇帝的旗號,從海路由越南來東漢朝貢。*班固:《后漢書·大秦傳》卷118。之后,三國、西晉時期也有大秦商使前來的記載,但由于當時中國政局不穩(wěn)且分裂,使海路發(fā)展受到限制。唐朝建立后國家統(tǒng)一興盛,促進海路暢通,而且制度化、常規(guī)化。廣州、泉州、揚州設有市舶司,建有一套設施和規(guī)章處置海上貿易事宜,赴各地的航線也十分明確。宰相賈耽(730—805年)根據往來商家提供的素材,寫有《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一書,列舉出7條海外航行路線,反映了絲綢海路的成熟。*參見陳公元:《從賈耽的“通海夷道”看唐代中非關系》,《西亞非洲》1983年第3期。這一史實告訴我們國家的興盛與繁榮是絲綢之路發(fā)展的基礎與前提。我們今天建設“一帶一路”首要任務是要使國家振興和強大富強起來,這是最重要的先決條件。

        唐代的興盛還使絲路由間接交往轉向直接交往。中國人開始直接走向非洲和西方世界。據文獻記載走進西亞非洲的第一個中國人是杜環(huán),他在今吉爾吉斯斯坦的塔拉斯的一次武裝沖突中被大食軍所俘,但他沒有被囚,而是于751年至762年,走訪了西亞非洲各地,最西到摩洛哥,然后到波斯灣,由海路回國,著有《經行記》一書。*杜環(huán)于751年在丹羅斯戰(zhàn)役中被俘至大食(阿拉伯帝國),受到禮遇,能在各地考察,11年后回國,他是《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其著作《經行記》內容被收入《通典》之中。與此同時來華的國外使者、學人、藝人也空前多了起來。1954年在西安南郊的唐代裴氏小娘子墓里出土的黑人陶俑就說明此情況。據史書記載,651—798年僅大食來使就有36次之多,在廣州的外商多達10萬余人。特別是唐政府還設置賓貢科吸引國外學子參加科舉考試,并供給衣食宿,免除學費,有的還可在唐朝任職。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來自日本的學子就有五六百人。這種重視人才的交流是古絲路精神中值得繼承的又一舉措。

        關于不同文化的包容和互鑒在唐代的絲路交往中又有新進展。例如佛教文化自東漢起傳入中國,與儒道學說并存,到了唐代更發(fā)揚光大,由被動變主動,政府支持玄奘于627—645年沿絲路赴天竺(印度)取經,帶回千卷佛經進行翻譯。從接受傳來到主動去取,這是一種飛躍。接著當局還支持鑒真于753年將佛學從中華傳到日本。他被當地人稱為“日本文化的恩人”。中國使佛學外傳這又是一種飛躍。伊斯蘭教興起后在西方被看成“異端”。為了與“異教徒”斗爭,在西方竟有8次十字軍東征(1096—1291年),延續(xù)近百年。但在中國則不然,對伊斯蘭教采取容納的態(tài)度。630年穆罕默德建起神權國家,兩年后《古蘭經》就通過絲路傳入長安,并建起大清真寺。*參見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2頁。中國這種對不同文化包容、共繪文明畫卷的傳統(tǒng)在今日世界仍然是最需要的。

        四、以海路為主的絲綢之路發(fā)展為瓷絲之路的啟示(公元11—14世紀)

        絲路在宋元時期又彰顯新特征,對今天也有新的現實啟迪。如下幾點較為突出:

        其一,如果說此前古絲綢之路是海陸并舉,現在則是以海路為主,交流范圍進一步擴大。宋元經濟技術的進步,使中國制瓷業(yè)成為世界之冠。國外歡迎中國瓷器不僅作為日用品,而且作為藝術品和財富的象征,需求量很大。瓷、茶、絲成為這時期絲路三大交流商品,“絲綢之路”變成“瓷絲之路”。運送瓷器用海船大大優(yōu)越于陸路駱駝隊。海路商品運量大、作用大、影響大,可以在沿途形成經濟帶,并從沿海地區(qū)輻射內地。考古發(fā)現在東非沿海的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地有大量宋元瓷器,特別是有錢幣,說明還有經濟交易活動。與此同時,在相鄰的內地津巴布韋、贊比亞、剛果、南非等地也有類似發(fā)現。*參見朱凡:《中國文物在非洲的發(fā)現》,《西亞非洲》1986年第4期。這啟示我們,今天考慮絲路經濟帶范圍應將中南非地區(qū)包括在內。這時期多是中國水手與阿拉伯的穆斯林水手一起從事海上貿易活動。他們常一起赴麥加朝覲,然后利用季風的幫助赴東非沿海從事貿易活動。這樣便形成了從中國的泉州、廣州到阿拉伯半島,再到東非沿岸各城邦的經濟航線與經濟帶活動。1324—1325年西非馬里國王穆薩·曼薩率大隊人馬經開羅赴麥加的朝覲十分著名。今天在埃及的福斯塔特發(fā)現有驚人數量的中國瓷器。*參見孟凡人、馬文寬:《中國古瓷在非洲的發(fā)現》,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版,第5頁。這啟示我們宋元時期絲路經濟帶從麥加、埃及輻射到西非地區(qū),完全可能。我們今天發(fā)展“一帶一路”經濟帶也不能忽視西非地區(qū)?!耙粠б宦贰钡母鞣N項目合作共建都應與經濟發(fā)展掛鉤。我們已在巴基斯坦的瓜德爾、東非的吉布提、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地建港口,修鐵路,利用歷史的淵源和自然條件的優(yōu)越,構建一條發(fā)展中國家求復興的經濟帶,完全可行并有美好前途。這是絲路經驗對我們的啟示。

        其二,諸多旅行家、學者活躍在絲路線上,并留有著作,是這時期又一新現象。比如周去非的《嶺外代答》(1178年)、趙汝適的《諸番志》(1225年)、汪大淵的《島夷志略》(1337年)等。這些著作記述了東南亞和印度洋幾十個國家的情況及航海路線,特別是汪大淵兩次出游,到埃及后西行至摩洛哥再返回,出紅海走訪東非諸城邦國,到達最南端的莫桑比克。他記述了當地的物產和人文社會情況,是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外國人的著作有《馬可波羅游記》*國內譯本有多種,最初有馮承鈞譯的《馬可波羅行紀》,后有張星烺的《馬哥孛羅游記》,193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較近有陳開俊等譯的《馬可波羅游記》,1981年由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兑帘尽ぐ讏D泰游記》*馬金鵬根據埃及教育部1934年頒布的校訂本,從阿拉伯文譯出《伊本·白圖泰游記》,1985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刊印。等。這些著作介紹中國的情況是此前西方世界未有的,這些“絲路人”為架起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做出了偉大貢獻。但引人深思的是他們在本國本地區(qū)受到的對待、起到的作用、產生的歷史影響各有不同,可謂大相徑庭。例如馬可·波羅于1275—1291年來華在元朝任職,走訪了中國大江南北,其游記在西方倍受后世關注,流傳甚廣,僅在歐洲就有143種版本,影響了幾代人。哥倫布讀此書后有了橫渡大洋尋找中國、印度的理想并實施。*參見楊志玖:《馬可波羅在中國》,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39—42頁。伊本·白圖泰是摩洛哥人,1325—1349年訪問印度、印尼和中國,回國后又到西班牙、西非馬里,傳送東方見聞。摩洛哥埃米爾(君主)十分重視他的經歷,命其秘書伊本·朱宰幫助他完成游記(1355年),使之流傳于西非和南歐。

        在中國的情況卻不然,汪大淵于1328—1339年走訪亞非數十國與地區(qū),最后自非洲的克里馬內(莫桑比克)起航,橫渡印度洋回國,見聞珍貴不言而喻,1339年他便寫出《島夷志略》一書,但10年無人問津,偶遇吳鑒要續(xù)編《泉州路清源志》,將其游記作附錄刊用,顯然這樣做影響甚微。1350年他回到故鄉(xiāng)南昌自費刻印成單行本,但后輩知者也不多。*關于汪大淵經歷年代國內學界說法不一,此處用沈福偉說法,見《中國與非洲——中非關系二千年》第389—392頁;汪大淵的《島夷志略》見蘇繼碩校譯本,中華書局1981年版。此情況的出現與中國國情有關,古代中國社會盛行“天朝大國”觀念,統(tǒng)治者自命“天子”是“天下之主”,只追求“萬國來朝”的盛況,重視“朝貢”并不關注朝貢者的國情,常常僅以“諸番”一概而論。元蒙統(tǒng)治者橫掃歐亞大陸,此理念更加變本加厲。今天我們建設“一帶一路”必須改變此情況,要加強對沿線國家的調查研究,文明在交流學習中發(fā)展,民族在合作共存中強盛。一定要關注“一帶一路”各國人民狀況。

        其三,這時期中國古代三大科技發(fā)明沿著絲路外傳是又一新特點。我國古代有四大發(fā)明,造紙術發(fā)明在漢代,雕版術發(fā)明在唐代,到北宋主要有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火藥三大發(fā)明問世。三大發(fā)明的成熟應用和外傳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有密切關系。從12世紀起經阿拉伯世界應用后進一步外傳?;鹚幓鹌髟涬S著元蒙的進軍傳入西方諸國。西方人比較普遍地掌握這些技術要到14世紀。所以大約有將近千年的歷史進程東方比西方要先進,這是不爭的事實。“到東方去”,向往中國,這在當時西方世界流行一時。但是,后來三大技術在歐洲社會變革中所起的作用和該技術在西方的創(chuàng)新進步則是發(fā)明地中國所望塵莫及的。馬克思曾指出中國的三大發(fā)明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有過顯著的作用。他說:“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fā)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的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馬克思:《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67頁。這一歷史教訓東方人需要記取。今日“一帶一路”交流中科學技術的交流仍然是主要內容。歷史啟示我們,彼此的學習和引進不能只是模仿,要根據自身條件,在引進后不斷創(chuàng)新。“一帶一路”要建設成創(chuàng)新之路。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

        五、古絲綢之路的發(fā)展高峰與變遷、消逝的啟示(15—17世紀)

        古絲綢之路的發(fā)展到了明朝初年達到最高峰。標志性的事件是1405—1433年鄭和船隊七下西洋、四次遠航非洲的壯舉。它的歷史地位和意義有三方面:一是海航規(guī)模之大,航程之遠,技術之高為世界航運史上前所未有。船隊有二三百艘,2.7萬余人,高檔船為萬噸級(長44丈4尺,寬18丈),富麗堂皇,設備齊全。低檔為百噸級,多數為1500—2000噸的中檔船。它們凝聚著古代中國舟船技術的發(fā)明:水密隔壁、手搖櫓、槳輪、船尾舵、船用指南、艦載火銃等。*參見李新峰主編:《鄭和與非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頁?!多嵑秃胶D》之完備也為此前中外罕見。這些都反映出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

        二是從其航行的使命而論,他求太平、睦鄰、交流、和諧,集古絲路精神之大成。正如其立碑所言:“宣德化而柔遠人?!?1431年(明宣德六年)鄭和出海前,在長樂城南天妃廟行香,禱告航海平安,而立《天妃靈應之記》碑,見《鄭和研究資料選編》中薩士武文,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頁。據隨從人員說,每到一處他都“頒中華正朔,宣敷文教”,“開讀賞賜”。*馬歡:《瀛涯勝覽》;費信:《星槎勝覽》;鞏珍:《西洋番國志》,皆有中華書局的版本。盡管其舉動中存在君王的動機:“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但其謀和平之宗旨是可貴的。鄭和每次返航都有上千人的使團來朝貢。來華商團和交流物品之多難以勝計,甚至非洲的長頸鹿和斑馬也作為“麒麟”、“福鹿”嘉瑞送來。*參見鄭鶴聲、鄭一鈞編:《鄭和下西洋資料匯編》(增編本)中冊,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第247頁。鄭和本人是伊斯蘭教兼佛教徒?,F存于斯里蘭卡的《鄭和碑》就是他向宗教神主貢獻布施而立的。*斯里蘭卡現仍存有“布施錫蘭山佛寺碑”,用中文、泰米爾文、波斯文記載鄭和向佛祖、真主及婆羅門教保護神毗濕奴敬獻布施的事實。這一行動反映了他一路航行都在宣揚多元文化兼容共榮的理念。

        三是從歷史時代背景而論鄭和航行更有其偉大之處。人類歷史是由分散到整體的過程,發(fā)展到中世紀末期世界仍然是分散的。不過已形成三大文明區(qū):西方的基督教世界,東方的儒佛學世界,中間的伊斯蘭教阿拉伯世界。歷史趨勢是三者要進一步聯(lián)系,特別是東西方世界都要有新航路使彼此溝通。1405年鄭和起航后,1415年葡萄牙人也起航準備探險西非航線以到東方,它們占領了摩洛哥休達港。1440年代,他們航行到達了佛得角。繼葡萄牙人之后,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都開始此項航海探索。這樣便造成航海世紀的到來。不管鄭和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就歷史事實而論他居于這個航海世紀的首席開拓者地位。更重要的是他之后的西方航海家們都接受了他的航海成就,才取得開辟新航路的成功。不管他們承認與否,鄭和是其先驅者。后起的西方航海家們僅探索西非航線就花費了近一個世紀,可是一旦在1498年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僅用23天航程就橫渡印度洋到達印度,接著又順利到達東南亞各地,再到太平洋,很顯然這與此前鄭和等“絲路人”打下的航行基礎分不開。

        20世紀初世界進入整體化時代,世紀末又向全球化過渡,中國正在走進世界中心。在此形勢下一定要繼承鄭和的光榮傳統(tǒng),要有一流的海軍和海上運輸力量,成為海上強國。隨著科技的進步,世界的聯(lián)系又有了航空、信息網絡,陸路也有新工具,如高鐵。在這些領域我們都需要用鄭和的精神進行開創(chuàng)。

        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回顧“古絲路人”的事跡時指出:“15世紀初的明代,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話。這些開拓事業(yè)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zhàn)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第507頁。

        但歷史的進程總是曲折的,古絲路的高峰為時不久就發(fā)生挫折。鄭和的事業(yè)沒能繼續(xù),甚至以后的年代他的名字國人也淡忘了。直至1904年梁啟超寫了一篇紀念文章,稱他為“祖國偉大航海家”,這才揭開研究鄭和的序幕。*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原載于《飲冰室合集》,見《鄭和研究資料選編》,第20—28頁。這里有諸多深層次問題有待探討,諸如:

        關于絲路的動力問題。鄭和航行之舉的動力主要是皇帝明成祖朱棣的支持,所從事的商貿活動也全靠官辦手工業(yè)作坊支撐。一旦頂層意向有變就全變了,朱棣繼任者無法說服朝內反對派“下西洋太費錢糧”的意見,便改變了一切。然而這時期西方早期的航海探索活動卻不然,他們除國王支持外,還有新興工商業(yè)的支持。歐洲商業(yè)貿易中心自從有新航路之后便從地中海地區(qū)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在荷蘭、英國出現了商貿中心城市和造船業(yè)基地,這樣便使新航路探索不斷有新的動力資源。今天我們建設“一帶一路”也必須要從中國和參與國的社會經濟改革中尋求動力資源,要有新的經濟帶建立。

        關于如何應對反潮流逆流活動的干擾問題。這是維持絲路暢通的又一難題,整個明朝和清朝前期都有東部沿海地區(qū)倭寇的搗亂和北方邊境的安全問題。如何應對?明清政府不考慮世界大趨勢,而是采取消極的“海禁”、“鎖國”政策,直到1757年也僅讓虎門一港與海外聯(lián)系。最終因閉關自守落后于世界,被人用炮艦打開了大門而受奴役。今天世界的經濟全球化大潮受到反全球化逆流干擾的事件層出不窮,恐怖主義、民粹主義猖獗。歷史教訓告訴我們,開放的“一帶一路”事業(yè)必須要堅定不移地向前走,要堅決反對一切逆流活動。

        關于確保絲路精神的問題。這是最重要的議題,古絲路的夭折和終結不是因為絲綢之路航海線路的改變,也不是因為運送商品的變化,而是因為絲路精神的喪失。葡、荷、英、法等殖民者來到東方后最初它們繼續(xù)沿著原絲綢之路航線航行,仍舊以絲綢、瓷器、香料、茶葉等傳統(tǒng)商品進行貿易,這一度使明清政府獲得不少白銀。但在此過程中西方殖民者另有所謀,一方面用武力與鴉片貿易;另一方面利用中國政府的“鎖國”政策掌握了原絲路的控制權,取得一些殖民基地,從而改變了古絲路精神,使之為殖民主義服務,這些終導致古絲路不復存在。所以我們今天必須要弘揚與捍衛(wèi)絲路精神,要把掌握“一帶一路”的主導權和方向擺在首位。

        習近平主席鄭重地向世界宣稱:“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xù)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第506—507頁。對此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繼承發(fā)揚,為構建和平美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奮斗。

        猜你喜歡
        鄭和絲路
        絲路夢
        心聲歌刊(2018年5期)2018-12-10 01:44:04
        鄭和之后,再無鄭和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11期)2018-10-26 02:24:20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7期)2018-10-26 01:31:34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10期)2018-10-26 01:28:50
        鄭和異聞錄
        動漫星空(2018年9期)2018-10-26 01:17:02
        絲路
        黃河之聲(2018年12期)2018-09-13 06:31:04
        夢絲路
        絲路謠
        心聲歌刊(2018年5期)2018-01-23 20:34:28
        絲路
        青年歌聲(2017年10期)2017-03-15 05:17:08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色八a级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一二三区| 久久精品人搡人妻人少妇| 少妇高潮流白浆在线观看| 91在线精品老司机免费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va| 国内偷拍国内精品多白86|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呻吟国产av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AⅤ片无码富二代| 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老熟妇506070|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久久精品一二三区蜜桃|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亚洲精品久久| 日韩久久一级毛片| 男女性搞视频网站免费| 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欧美成人a在线网站|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视频|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网站| 国内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一品二品三品| 色婷婷五月综合久久|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不卡|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av| 欧美国产激情18| 亚洲av无码日韩精品影片|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国产三级精品av在线|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免费视频|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