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佩佩
一、案例背景
《瓶子變個樣》是浙美版美術教材第八冊第十六課的內(nèi)容,這是一節(jié)融匯以往繪畫、紙藝、拼貼等多方面所學的環(huán)保美術課。本課重在引導學生學會用廢棄瓶子這樣普通的媒材進行美術創(chuàng)意,“化腐朽為神奇”,大膽運用各種廢舊材料裝飾和變化瓶子,能夠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發(fā)展學生的現(xiàn)代設計與創(chuàng)意能力。為了讓學生做出豐富多彩的不同作品,我抓住“趣味”和“創(chuàng)意”兩個關鍵詞。做了如下嘗試:
知識層面分為四大板塊:前置學習,探究交流,實踐創(chuàng)作和展示評價。這一教學模式中滲透了“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育教學理念。以瓶子精靈“四步曲”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
一、第一步:瓶子知識大比拼
前置學習的板塊,目的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習,讓學生自己摸索、收集、整理、探究的自學過程,學生在課前有所準備的話,課堂上的交流更加廣泛深入得多,能幫助學生更快理解新知識。
前置作業(yè)中,共設計了三個問題。第一題:“談一談你對生活中亂扔瓶子現(xiàn)象的看法”;第二題:“你對如何處理廢棄瓶子,有什么好點子”;第三題:“你帶了哪些有趣的材料,用哪些辦法可以讓瓶子變美觀而有創(chuàng)意”。三項作業(yè)是一個遞進關系,第一題學生們通過回憶便能說出對“亂扔瓶子”現(xiàn)象的看法;第二題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第三題需要學生課前動腦筋去收集資料完成。第三題是和本節(jié)課重難點緊密相扣的,這一題孩子們在課前實踐得好,解決得好,那么在課堂中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設計意圖:前置學習是教學前期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設計前置作業(yè)時,我充分考慮到了不同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上的差異,作業(yè)設置層次性強。而第三題是本節(jié)課我們努力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前置學習,給學生目標刺激,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向家長咨詢,與同學交流,自我實驗等方法達到目標,形成認知,利用身邊所有能動用的美術學習資源,這樣就能碰撞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充分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生成。
二、第二步:初見瓶子精靈
在美術室布置了一個小型的展覽,教室的四周各布置好一張展桌,在上面擺滿各種瓶子制作品,有工藝品,也有學生們的作品和老師的作品。我把這些瓶子作品按照材料和造型的不同分組擺放,然后在每組瓶子的旁邊貼上一張海報,畫上可愛的瓶子精靈形象。
學生一下子被漂亮的瓶子和開愛的瓶子精靈吸引了,立刻圍在展桌周圍觀察討論。我就趁機提出觀察的要求,請學生帶著問題(找一找制作材料,學一學制作方法)去欣賞這些作品,并將答案寫在表格中。學生們都看得非常仔細,短短幾分鐘,卻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很多學生爭先對作品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我請學生代表歸納總結答案,學生們就很容易地說出了瓶子制作的方法,在交流中,孩子們不斷釋放著智慧的火花,也讓本課的難點在交流中迎刃而解。
設計意圖:交流分享是以學定教,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展示平臺。通過觀察眼前具象的作品,很多學生在交流中探討出了許多辦法,除了我預設的剪一剪、貼一貼等方法外,孩子們還想到了盤一盤、粘一粘等方法。這些方法,在傳統(tǒng)講述式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很難想到的,或者缺乏積極性去探索方法。通過實物展示欣賞后,學生不但把這一難點提前消化,還碰撞出了許多不一樣的智慧火花。在交流的時候學生們大方的展示和交流著自己的方法,讓他們充分體味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第三步:我的瓶子精靈最美麗
課前自主收集了很多瓶子,在看了眾多實物的例子之后,又給學生看了一些國外孩子的創(chuàng)意瓶子,為學生介紹了不同瓶子的不同形狀,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抓住瓶子的外形特征來設計,使其變得更加有趣、可愛、奇特。我嘗試做一個旁觀者靜靜地觀察學生的活動,這是一個“放”的過程,既讓學生滿足了情感體驗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因為方法很多,學生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并加以創(chuàng)新:有的學生在瓶子上畫畫;有的用彩紙來剪貼;有的用彩泥來粘貼;有的用毛線來盤點瓶子,更有別出心裁的把主意打到了瓶子內(nèi)部……做完了以后,我還要求學生給自己的瓶子精靈取個有趣的名字。學生們興趣盎然,在自主的創(chuàng)作中獲得最初的知識,體會創(chuàng)意設計的快樂。
設計意圖:在美術課堂實踐活動中,我一直倡導快樂創(chuàng)作,自由創(chuàng)作。學生正處在作為思維活躍發(fā)展的階段,對藝術創(chuàng)作有自己的獨特的視角和想法,作為老師,應珍惜和保護這種可貴的藝術閃光點。應全面的、多層次的看待學生,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并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手段,從正面加以引導,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fā)展。體會美術學習所帶來的無限樂趣。
四、第四步:瓶子精靈手拉手
作業(yè)展評環(huán)節(jié),把學生的作品擺放起來,寫上“瓶子精靈大部隊”的大標簽,這樣,能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很壯觀,也能夠讓展示更加整體化。而后我再次帶領大家一起一起欣賞作品。由作者自豪地介紹一下自己的瓶子精靈,其他學生找一找優(yōu)秀的作品,從形狀創(chuàng)意和做工等方面對作品進行欣賞評價。很多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滿意,不停地介紹,其他學生也能做到仔細聽,提更好的建議。
設計意圖: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更容易捕捉到自己或他人作品的閃光點,讓學生體會到同伴的承認與肯定,從而樹立信心,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而作業(yè)的展示更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渠道,把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都展示出來,讓他們直觀地感受到自我的認可。展示評價環(huán)節(jié)中,以自己的評價為主,目的是展現(xiàn)學生在自主探究成功后的自豪感。以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學生通過自己與別人的學習成果的欣賞與肯定,合理的評價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品的優(yōu)缺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生活中處處有美,藝術家就是善于從生活中捕捉美,而創(chuàng)意正是藝術的靈魂。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同樣有著藝術家般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今后,我仍將積極參與“快樂課堂”教改實踐,不斷嘗試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力求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交互的課堂生活中去品味藝術,投入到無限的藝術創(chuàng)意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