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從古籍記載來看,槐、柳、榆和梧桐最受古人青睞。這些樹木不僅很常見,且非名貴樹種,為什么古人特別喜歡?原來它們都有特別的象征,都是古人眼里的吉祥樹……
槐樹在先秦時已為官方選定之綠化樹種
俗話說,“門前有槐,升官發(fā)財?!彪m然這是一種迷信說法,但古人為圖個吉利,不論是官宦人家,還是普通百姓,庭院附近總少不了槐樹。從栽植歷史來看,早在先秦時槐樹已成為官方最早選定的綠化樹種之一。槐樹還是后世皇家宮苑內(nèi)必植之樹,故槐樹又有“宮槐”的別稱。此外,衙門、學(xué)校、街巷也都喜歡栽植槐樹。
但槐樹真正被賦予感情寄托是在明代。明初,朝廷將山西人口大規(guī)模遷往全國各地,出發(fā)地點是洪洞縣一株大槐樹下,故民諺有“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一說。槐樹也從此成為中華民族“尋根文化”的符號。
柳樹在東漢時被視為去病消災(zāi)之神樹
在中國原產(chǎn)樹木中,柳樹是陽春三月最奪風(fēng)景的樹木?!傲祷鳌薄疤壹t柳綠”這類歌詠春天的詞語中,總少不了“柳”。
東漢時,佛教傳人中國以后,柳樹成了民間吉祥之物。佛界認為,柳枝充滿神性,如南海觀音的形象為一手托玉凈瓶,一手拿柳枝,為人間遍灑甘露,去病消災(zāi)。
唐宋時,清明節(jié)“插柳”“折柳”“戴柳圈”的風(fēng)俗已形成,皇家甚至將其當(dāng)成一件大事來辦。當(dāng)時唐代都城廣植柳樹,每到暮春時節(jié),長安城內(nèi)外便柳絮飛舞。
榆樹市古代最具救荒性能之樹種
榆樹的皮、根、葉、花、均可食用,荒年可以當(dāng)糧吃,青黃不接的春荒之際,榆樹的價值便突出了。先秦時人們已發(fā)現(xiàn)榆樹的救荒功能?!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稱,榆樹皮“久服輕身不饑”,將之與“槐實”“枸杞”等,同列為“上品”。因為榆樹有這些特殊用途,所以古時家家不忘栽上幾棵榆樹。
“榆錢”諧音“余錢”,古人栽植榆樹,也有討口彩的意思,即所謂“陽宅背后栽榆樹,銅錢串串必主富。
梧桐在古代被視為“宜子孫”之祥樹
梧桐,又名“青桐”,俗稱“引鳳樹”,古代有“家有梧桐樹,不愁沒鳳凰”的說法,所以古人喜歡在庭院中栽植梧桐。
梧桐木是古人制琴的好材料,因為這個原因,梧桐平添了一份高貴與高雅。《后漢書·蔡邕傳》記載:“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日‘焦尾琴?!鼻俚膭e稱“焦桐”即由此而來。
《風(fēng)俗通義》所謂“孫枝”,就是梧桐的枝干,為什么有這一叫法?明代楊慎《丹鉛總錄》這樣解釋:“凡木本實而末虛,惟桐反之。試取其小枝削之,皆堅實如蠟,而其本皆虛。故世所以貴孫枝者,貴其實也?!憋@然,梧桐被視為“宜子孫”的吉祥樹,正是古人特別喜歡梧桐樹的緣由!選自《文摘報》,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