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溪荷
對于楊文彪來說,四十年的人生,前十九年是走過來的,后二十一年是爬過來的。前十九年的生活泯然于眾,后二十一年卻磨練成了書法界的新星。
在十九歲之前,楊文彪一直是令父母寄予厚望的學(xué)霸。然而在他大學(xué)畢業(yè)的前夕,因一次意外事故,從十余米高的懸崖上墜下,胸十一椎骨折,脊髓斷裂,生命斷裂成兩半,腰部以上在輪椅上和床上活著,腰部以下在手術(shù)中死去,他在醫(yī)院掙扎了兩年,全家陷入債臺高筑的困局。2000年,父母淚流滿面地把他從醫(yī)院推回了新化縣山村里的老屋。
活著是比死難千百倍的事,不能走路了,不能和朋友圍爐煮酒了,不能去工作了,甚至連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人生的前部分是鐵板琵琶,高唱大江東去;人生的后部分卻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千百個夢想都墜崖而死,只有殘缺的軀殼在床上艱難地呼吸著。
怎么活下去?楊文彪想了很久很多,只有這一雙手還受自己支配,那就寫字吧。家里的經(jīng)濟(jì)條件,也就買得起一塊五毛錢的毛筆和一瓶墨汁了。淡墨孤燈之下,一本從故紙堆中翻出來的《顏真卿多寶塔》字帖,一共才十幾頁,三百多字,他臨摹了整整三個年頭,臨到了幾可亂真的地步。他和別人不同,別人練字是生活的修飾,是錦上添花。他練字是生活的全部,是他能找到的唯一精神出口。所以他從一開始練就是全力以赴。
初習(xí)書法的時候,因為脊柱傷口尚未愈合,坐著這個基本的生理姿勢對楊文彪來說卻是異常的艱難,往往坐不到十分鐘就會痛得虛汗淋漓,他只好趴一會兒再坐一會兒,歪著一會兒再靠著一會兒,自己和自己反復(fù)折騰。多次手術(shù)把一個乳虎嘯谷般的男人摧殘成了一莖弱草。在這種艱難的境況下,他隔三差五就感冒,而一感冒就必然高熱,一高熱就是好幾天。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就只能看看書,家里的書看完了,就看《新華字典》,一本字典他竟然翻來覆去看了不知多少遍。
別人練字,是墨染的;楊文彪練字,卻是血染的。因為下半身沒有知覺,而寫字又必須坐著,導(dǎo)致臀部血液循環(huán)不暢,稍不注意就會生出褥瘡并潰爛,一旦潰爛就很難愈合,指甲大小的傷口,一兩個月也未必能夠恢復(fù),因此,楊文彪的身上常常是舊傷猶在又添新傷。冬天的雙腳,如果不烤火就像一塊無生命的冰,而烤了火又往往會在不知不覺間被燙得滿腳是泡,有一次竟然被燒掉了半個腳趾頭而不自知。家里才滿月的小狗,以為眼前未愈合的腳趾是主人丟給他的肉骨頭,連撕帶咬吃了下去。當(dāng)發(fā)現(xiàn)的時候,一個腳趾已經(jīng)被吃完了,整只腳血肉模糊,像個兇殺現(xiàn)場。
楊文彪在臨了《多寶塔》之后,又學(xué)趙孟頫,之后學(xué)文徵明。在這個一貧如洗的家里,他別無他法求師,一切全憑他自己悶聲悶氣的摸索。天空中飛過的雀鳥、夕陽下?lián)u曳著的樹影、門前池塘里戲水的鴨,在他的眼里看來都成了字。只要醒著,只要身體狀況允許,他就不斷地揣摩和練習(xí),春花秋月,八載年華,都在一支筆一本字帖中孤寂地走過。
2009年,楊文彪搬到縣城賃房而居,有了一臺電腦,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他認(rèn)識了一些書法老師,書法的殿堂在他的眼前豁然洞開,就如小溪奔流到了大海,又如青蛙躍出了井底。歷代名家的傳世范帖,在網(wǎng)絡(luò)中應(yīng)有盡有、琳瑯滿目;網(wǎng)上更是高手云集,又肯直言不諱。楊文彪這才知道,原來書法還要講究筆法和章法,原來自己還一直只是在“練字”而已,在書法的格局中,自己才剛剛跨過第一道山門。悟出了這個道理,楊文彪既受打擊,也備受鼓舞,痛定思痛,他下定決心,重新從楷書的源頭鐘繇學(xué)起,再到東晉王羲之、王獻(xiàn)之,及至隋唐寫經(jīng),這樣一路臨下去。身體的缺陷限制了他高飛遠(yuǎn)走的自由,但同時也得以使他在書藝上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除了書法,其他一切都不再牽掛。在不得不要稍事休息的時候,他就翻閱各種書法理論,揣摩歷代名家墨寶,他力圖透過筆鋒、力度、用墨等去揣摩書家意圖,透過風(fēng)格去讀懂作者性情,透過人物去品味歷史。讀帖練帖愈多,他的內(nèi)心也就日趨平和堅定,既然苦難已經(jīng)這么劈頭蓋臉地來了,那就直面人生吧。歷史中那些光茫四射的名字,有幾個不是飽蘸著血和淚?誰家的屋檐下沒有藏著一段傷與痛?與其在悲痛中自苦,不如拋下掛礙來修行。
楊文彪主攻楷書,對魏晉小楷、智永千字文、隋唐寫經(jīng)尤其苦下工夫,又涉獵祝枝山、文徵明、王寵等諸家,偶爾也寫寫其他書體以豐富楷書,努力擴(kuò)寬視野和境界。心里安靜了,書法自然也就氣定神閑了,字里行間籠罩了靜謐純潔的氣息,使人見之忘俗。他終于從遍仿名家中走了出來,打磨出了自己的風(fēng)格。
楊文彪千回百轉(zhuǎn)的生命軌跡和純正不染塵埃的書法打動了很多人,很多書法同道認(rèn)為他來日不可丈量,并給他力所能及的幫助。其中有兩位網(wǎng)友,一個叫十若,常給他指出不足之處;一個叫孫東坡,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全國著名書法家楊明臣先生的得意門生,也常給予他指導(dǎo),使他受益良多。2017年11月,楊文彪受孫東坡之邀,來到歷史文化名城長沙觀摩楊明臣先生與他弟子們的書法聯(lián)展。楊明臣先生輕易不收徒弟,他收徒弟要論資質(zhì)、功力、人品、恒心以及悟性,但他看了楊文彪的書法作品之后,認(rèn)定他是個可造之材,當(dāng)即欣然應(yīng)允,收下了他為弟子。
在名師不遺余力的指導(dǎo)和業(yè)內(nèi)高手的幫助下,楊文彪的書藝日進(jìn),其小楷兼收并蓄,點畫干凈利落、提按分明,既有古意又靈動多姿,字的架構(gòu)古樸而開張,筆畫精準(zhǔn)而舒展、修短合度,顯得安靜雅致。2015年11月底,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省文化廳副廳長鄢福初先生在應(yīng)邀參觀中國婁底首屆書畫藝術(shù)交易博覽會時被一幅中楷斗方所吸引,駐足良久,不無感嘆地說:“此人名不見經(jīng)傳,但其書法清秀、端莊、純正,其功底不在婁底61位中書協(xié)會員之下?!贝硕贩秸浅鲎杂跅钗谋胫?。
楊文彪的房間,除去生活必需之物,只容得下一張課桌大小的寫字臺,就連一張宣紙都鋪展不開,但他就是在這樣一間陋室里寫著字,韻味十足而不失法度。2017年,他厚積薄發(fā),在全國各大賽事中捷報頻傳,作品除了入展全國第四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外,還在諸多全國性賽事中獲獎或入展近三十次,其中最高獎三個,通過這些獎項獲得的少則數(shù)百高則上萬數(shù)額不等的獎金,成為他生活的主要來源。在以字謀生的這條路上,楊文彪至少是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將來會有多難,誰都不可預(yù)知,但我相信: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從來都不會無功而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