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輝,高 暉,邊 爽,梁亞軍
(1.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兒童醫(yī)院血液科,遼寧大連 116012;2.濟寧醫(yī)學院兒童醫(yī)學研究所,山東濟寧 272001)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統(tǒng)一種惡性克隆性病,主要表現為造血干細胞的異常分化及成熟障礙。急性白血病占所有小兒惡性腫瘤第一位,貧血為其常見的臨床癥狀[1]。急性白血病貧血產生機制較為復雜,常因白血病細胞的惡性增殖而致使骨髓中紅系細胞的生成減少,即炎性因子水平上升造成紅系細胞的生成受抑制,且腎臟合成紅細胞生成素功能受影響、鐵的吸收利用障礙及紅細胞的壽命縮短等都是貧血發(fā)生的可能原因,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且影響患兒預后[2-4]。鐵調素和白細胞介素(IL)-6在貧血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急性白血病患兒血清鐵調素及IL-6表達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兒童醫(yī)院收治的73例初診急性白血病患兒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1)經骨髓細胞遺傳學、形態(tài)學及流式細胞免疫學分型首次確診,均未接受過治療;(2)患兒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造成貧血的其他疾病;(2)合并肺、腎、肝功能損傷者;(3)合并內分泌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73例患兒中,男42例,女31例,年齡3~14歲,平均(7.94±1.65)歲,包括急性髓性細胞白血病(AML)患兒38例(AML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患兒35例(ALL組)。另選擇本院同期健康體檢兒童60例納入對照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14歲,平均(7.65±1.71)歲。2組研究對象性別比例及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進行。
1.2儀器與試劑 芬蘭Thermo公司酶標儀,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人鐵調素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購自上??道噬锟萍加邢薰?,人IL-6試劑盒(上海雙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鐵調素和IL-6檢測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 mL,放置于促凝管中,凝固0.5 h,以離心半徑15 cm,轉速3 000 r/min,離心時間為12 min,分離血清標本,于-20 ℃下保存待測。采用ELISA法測定鐵調素和IL-6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標準測定。
2.1觀察組與對照組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比較 觀察組初診未治時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AML組與對照組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變化比較 38例初診未治的AML患兒經首次化療1個月后,其中32例患兒達到病情緩解,繼續(xù)化療6個月后,32例患兒均持續(xù)完全緩解。AML組各個時期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ML組中,首次化療1個月后緩解和繼續(xù)化療6個月緩解的患兒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均低于AML患兒初診未治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比較
表2 AML組與對照組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比較
2.3ALL組與對照組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比較 初診未治的ALL患兒35例經首次化療1個月后,其中31例患兒達到病情緩解,繼續(xù)化療6個月后,31例患兒均持續(xù)完全緩解。ALL組各個時期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LL組中,首次化療1個月后緩解和繼續(xù)化療6個月緩解的患兒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均低于ALL患兒初診未治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ALL組與對照組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比較
急性白血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當急性白血病患兒發(fā)生貧血時,患兒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也是急性白血病預后不良的重要因素[5-6]。因此,探討小兒急性白血病分子機制,尤其是急性白血病貧血分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可為臨床治療提供作用靶標。
鐵調素在貧血發(fā)生、發(fā)展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人類的鐵調素基因HAMP定位于19號染色體上的長臂上,組成包括2個內含子和3個外顯子。鐵調素主要由肝臟合成,能夠經調控十二指腸對鐵的吸收及巨噬細胞對鐵的釋放,進一步調節(jié)組織細胞內鐵的穩(wěn)態(tài)[7-8]。近年來,鐵調素被發(fā)現是富含半胱氨酸的一種抗菌多肽,能夠經泛素化及鐵調素受體內化降解進行鐵的負性調節(jié)[9]。有研究顯示,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組與緩解組鐵調素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且初治組鐵調素水平高于緩解組,隨著鐵調素增加,血紅蛋白明顯下降,二者呈負相關,提示鐵調素水平與急性白血病貧血程度相關[10]。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血清鐵調素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急性白血病患兒血清鐵調素水平明顯升高;AML和ALL初診未治患兒、初次化療1個月后緩解患兒、治療6個月后緩解患兒血清鐵調素水平高于對照組,而AML和ALL初次化療1個月后緩解患兒、治療6個月后緩解患兒血清鐵調素水平低于初診未治患兒,說明血清鐵調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急性白血病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
IL-6是由184個氨基酸組成的一種糖蛋白,其生物學活性包括誘導B細胞增殖分化,活性T細胞和自然殺傷(NK)細胞,促進造血祖細胞增殖,且參與自身免疫疾病及惡性腫瘤的形成等[11-12]。有研究顯示,急性白血病患兒血清IL-6水平明顯升高,但其具體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認為可能與異常B淋巴細胞的出現相關[13]。有研究顯示,IL-6與其受體可通過結合來激活JAK/STAT信號通路,促進鐵調素基因啟動子的轉錄,進一步促使鐵調素表達增加而引發(fā)貧血[14-15]。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血清IL-6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AML患兒血清IL-6水平明顯升高;AML和ALL初診未治患兒、初次化療1個月后緩解患兒、治療6個月后緩解患兒IL-6水平高于對照組,而AML和ALL初次化療1個月后緩解患兒、治療6個月后緩解患兒IL-6水平低于初診未治患兒,說明IL-6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急性白血病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血清鐵調素和IL-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急性白血病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