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漫時光
昨天和閨蜜研聊天時,她吐槽說:“我把一交往了幾年的姐們兒拉黑了。剛接觸時覺得她很熱情、仗義,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直腸子??蓵r間長了,卻發(fā)現(xiàn)她真不叫直腸子,而是口無遮攔,唯恐天下不亂。”
有次研和老公吵架,事后反思自己不對,想和老公和好,不好意思張嘴道歉,就在朋友圈發(fā)了個賣萌的表情包,圖上P著字:“人家知道錯了嘛,原諒人家嘍!”正在研一心等著老公的反應時,沒曾想?yún)s被那姐們的一句留言給氣到吐血:“是不是小情人那事東窗事發(fā)了?叫你天天浪!”眼看著一出浪漫的撒嬌戲,硬是被這沒輕沒重的玩笑給攪成了莫須有的出軌劇,研只好第一時間刪掉了那條朋友圈,心里暗暗祈禱老公沒時間看手機。從此,研不敢再隨便發(fā)朋友圈。
研買了打折的衣服,在群里告知,快去買,別錯過了打折。群里都說好,只有這姐們兒就題發(fā)揮,大談“一分價錢一分貨,打折處理沒好貨”,還建議研:打折的衣服最好不要穿,會顯得自己很廉價。搞得研灰頭土臉的。
群里姐妹就讓研穿上新衣拍照發(fā)給大家瞧瞧。研一想也對,我穿上新衣服就堵上她的大嘴了。于是研就發(fā)了一張感覺最好的效果圖,群里姐妹一看都點贊。而那姐們兒則說:“不是打擊你,這件衣服合體是合體,可穿上顯老氣?!毖胁焕硭豪镆矝]人接她的話,任她自己喋喋不休,其實她不是光對研這樣,無論群里誰說什么,她都有“誠懇”的不同意見。
母親節(jié)快到了,研給母親買衣服,并把身穿新衣服的母親照片發(fā)在了朋友圈。照片上母親笑容燦爛,特別開心。朋友們紛紛點贊。然而,不合時宜的一幕又出現(xiàn)了。那姐們兒竟在下面留言:“用打折的衣服就哄得老娘這么開心,并附上一個‘鄙視你的表情?!?/p>
這下朋友圈里炸開了鍋,支持研的姐妹立即反駁:這衣服我和研一起買的,不是打折的。還有的說,即便衣服是打折的也沒啥,親情不打折,孝心不打折。這次,研不再等她說“我就開個玩笑”,第一時間就拉黑了她。研說:“她這人說話沒分寸,為逞一時口舌之快,什么事都拿來調(diào)侃,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太不尊重人了?!?h3>3.越界的心理和言行揭底
說話沒有界限,說穿了就是看不得別人比她過得好,出于嫉妒心理,這是一種惡意的越界,打著開玩笑的幌子,行著惡意中傷的事實。他們的思維方式通常是:憑啥她就比我過得好?肯定是用了不可描述的手段;臭顯擺什么呀,看我咋揭你老底。他們的語言通常是:“你看看你,開個玩笑都生氣,心眼真??!”(你中傷我,反成了我心眼?。拔疫@人說話比較直?!保ㄆ鋵崈?nèi)容一點都不直,甚至有時是編造)“不是我打擊你?!保ㄆ鋵嵕褪谴驌簦沂菒阂獾模拔沂菫槟愫?。和你不外,我才說的,別人請我都不說。”(把踩別人當不外,別人都躲著你吧)。總之,他們最喜歡的就是越界,在別人的世界里指指點點,以顯示自己的高明。誰沾上誰倒
霉,早發(fā)現(xiàn)早離開為上。
其實,生活中還有一種難以辨識的隱形越界。比如,情侶、夫妻之間互翻對方手機,總想找點蛛絲馬跡;吵架時互揭對方的短處和傷疤,為了吵贏直擊對方的要害;不停地電話查崗,像偵察機一樣時刻盤旋在對方周圍,了解對方的舉動;親朋之間隨意的評價、議論;對兄弟姐妹家庭的過深介入,都是一種對他人的越界。只不過掩蓋在關心對方的心理之下,意識不到罷了。
再比如,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孩子小時候,隨意干涉他的喜好,偷看日記、手機;當眾揭孩子的短,拿孩子兒時的糗事取樂;干涉孩子交朋友,進孩子房間不敲門,隨時隨地長驅(qū)直入。孩子大了后,催婚催生,生了后如何帶,如何教育,事事都想插一手。還有的父母連小夫妻的經(jīng)濟權都要過問,生怕自己孩子不當家,吃了虧。其實,這種種行為既是對孩子的不尊重,更是一種越界行為。
常聽有人憤憤地說:“某某不識好歹,我啥都給他做好了,他還不領情!”這種情況,應該就是你越界了,而你卻不自知。這種隱形越界,雖然在本質(zhì)上是出于好意,但起到的卻是負作用。
隱形越界的夫妻、情侶,往往關系會越來越僵,最后一拍兩散;隱形越界的親友,心生嫌隙,怨恨叢生;隱形越界養(yǎng)大的孩子,要么成為媽寶,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要么一心想脫離你的掌控,和寫萬言書聲討父母的北大學生王猛一樣,與你的意愿背道而馳。
以上種種行為,就像身邊潛伏個克格勃,在監(jiān)視你的一舉一動,令你無所遁形。
正如龍應臺所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無論是成人、孩子、世人、親朋,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人生需要自己去面對。越能早點看開這個,不隨意插手他人的事,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時越會輕松許多。
無論出自善意還是惡意,越界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現(xiàn)。而你意識不到自己的越界,就是你的無知,也是你的不自律。你做不到先去尊重他人,自然收獲不到他人相應的尊重。
那么怎么做到不越界呢?怎么把控好與人交往的底線呢?(1)涉及對方隱私的話題,不提;(2)讓對方敏感,易產(chǎn)生誤會的話題,不提;(3)會給對方帶來難堪,下不來臺的話題,不提;(4)公眾場合不談及私人問題;(5)心里尊重對方,自會有把底線的尺子;(6)面對孩子,把他當成人看待,當朋友看待,大多就不會越界。
距離產(chǎn)生美,帶有距離把握分寸的與人交往,不越底線,不跨界限,就是你與人交往的道德層次。別人為啥躲著你?心里該有數(shù)了吧。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