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萍
提 要:蘇東劇變后,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社會主義遭遇了信仰危機與理論危機。在此背景下,作為分析馬克思主義學派的重要奠基人和當代享譽西方的政治哲學家科恩站出來為社會主義辯護,并對社會主義進行了道德建構,為社會主義尋求價值規(guī)范,確立了平等與共享的社會主義價值原則。雖然科恩沒有理解經典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倫理的、歷史的、經濟的和政治的辯證統(tǒng)一的豐富內容,提出的道德辯護與價值規(guī)范軟弱無力,在現(xiàn)實中沒有實現(xiàn)的途徑,但科恩的辯護與道德建構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反思性的,可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提供價值規(guī)范和理論啟示。
蘇東劇變后,社會主義受到冷落和質疑,在此背景下,作為分析馬克思主義學派的重要奠基人和當代享譽西方的政治哲學家G.A.科恩(以下簡稱科恩,國內學界也譯作“科亨”、“柯亨”)勇敢站出來為社會主義辯護,并在政治哲學視域下,用分析哲學的方法對社會主義做出了新的闡釋,這對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都意義非凡。本文擬對此展開理論探析,以期能夠引起學界對科恩社會主義觀的更多關注。
蘇東劇變后,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人們的社會主義信仰開始動搖,社會主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機。人們的社會主義理想隨著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方案的失敗而破滅,并對此作出了不同的反應,其中兩種比較典型的反應是萬事皆空論和適應性選擇論。萬事皆空論是指人們對社會主義的前景不再抱任何希望,完全陷入悲觀主義,人們不再相信社會主義理想能夠實現(xiàn)。因此,再也不能振作精神為這一理想而奮斗,完全放棄了這一理想,但又找不到不同的理想,“當他們回首政治世界時,他們往往說‘萬事皆空’”①[英] G.A. 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李朝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287、289頁。??贫鞒姓J自己也曾經陷入過萬事皆空論。但科恩認為這種因為夢想破滅而暫時消沉的心情可以理解,陷入完全的悲觀絕望甚至放棄社會主義理想卻是不明智的選擇。
與萬事皆空論的悲觀絕望不同,適應性選擇論是把可以得到的次好的東西當作了他們能找到的最好的東西,如人們對市場社會主義的選擇。科恩認為,市場社會主義并不能像理想的社會主義那樣重視經濟平等,市場競爭總是會使勝利者比失敗者更富裕。因此,科恩反對適應性選擇論,他認為適應性選擇論是主體評價體系的顛倒,很多社會主義知識分子都沉溺于適應性選擇論。適應性選擇論雖然可以阻止對傳統(tǒng)社會主義理想幻滅的無用哀悼與精力的浪費,但是也具有巨大的破壞性,“因為它意味著失去批判現(xiàn)狀所必需的指導標準,瓦解了人們的信心”②[英] G.A. 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李朝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287、289頁。,使人們沒有為追求更好的目標而努力。因此,科恩既反對人們陷入萬事皆空論的悲觀絕望,又反對人們沉溺于適應性選擇論的暫時安逸,認為應該在保留對社會主義理想信仰的同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xù)致力于對它的追求,帶著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它應該如何和(或)在哪里和(或)在何時實現(xiàn)”③《馬克思與諾齊克之間——G.A. 柯亨文選》,呂增奎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頁。。
科恩指出,社會主義低迷的原因除了信仰危機外,還遇到了理論危機,包括內部的和外部的雙重危機。社會主義內部的理論危機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自身的困境。在科恩看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困境主要在于經典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必然性的論斷,科恩“不僅質疑預言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政治分娩論是否正確,而且質疑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是否存在”④于萍:《科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質疑及對其的回應》,《科學社會主義》,2015年第2期。。政治分娩論由于依靠黑格爾的辯證法而認為資本主義自身將產生社會主義,這不但無法保證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而且使人們因對未來社會的到來過于樂觀而忽視了對社會主義的具體規(guī)劃問題。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即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遇到了資源不足的瓶頸,而工人階級由于隨著資本主義發(fā)展而不斷減弱、分化,從而失去了聯(lián)合革命的共同利益需要和現(xiàn)實能力。
社會主義外部的理論危機主要來自新自由主義的挑戰(zhàn),以諾齊克的極端自由主義和羅爾斯的平等主義的自由主義為代表。諾齊克以自我所有權為基礎,提出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不可侵犯,并反對社會主義。諾齊克指出,從自由的角度對正義進行界定,那么社會主義既不公正也不自由。與諾齊克直接地反對社會主義不同,羅爾斯并沒有直接反對社會主義,但是,科恩認為羅爾斯提出的為處境好的人提供經濟激勵會產生嚴重的不平等,是不公正社會的表現(xiàn)。⑤參見[英] G.A. 科恩:《拯救正義與平等》,陳偉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頁。所以,科恩不滿羅爾斯對資本主義的曖昧態(tài)度,并質疑差異原則背后的道德動機缺陷和正義概念的建構主義方式。因此,科恩認為,社會主義亟需信仰和理論的重建。
在社會主義遇到了信仰與理論雙重危機的背景下,科恩不僅沒有放棄他的社會主義信仰,而且在與諾齊克和羅爾斯的論戰(zhàn)中提出了他的社會主義觀??贫鞯纳鐣髁x觀首先體現(xiàn)為他為社會主義的辯護。如果說諾齊克的極端自由主義是為最大限度依賴市場的更為純粹的資本主義做辯護,羅爾斯的平等主義的自由主義就是在為資本主義加以改良的福利國家作辯護,而科恩要做的就是揭露那些為不平等、不正義和資本主義辯護的謊言、虛偽和詭辯,為社會主義辯護。①參見段忠橋:《為社會主義平等主義辯護—— G.A. 科恩的政治哲學追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序言第4頁。
早在科恩為歷史唯物主義辯護時,就曾指出,“消滅現(xiàn)存的資本主義社會關系并在正義和人道的基礎上重組社會不但是合乎需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②[英] G.A. 科恩:《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段忠橋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349、346、342、352、346、347、378-379頁。。與資本主義相比,社會主義無疑具有道德的優(yōu)勢和吸引力,這在過去是不言自明的。但是,社會主義遭遇了信仰危機和理論困境后,尤其是面對諾齊克的反社會主義論證,科恩指出,現(xiàn)在“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必須從哲學的高度對價值和原則進行闡述”③[英] G.A. 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李朝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9、286頁。。因此,無論是科恩前期的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護和闡釋,還是后期的轉向政治哲學研究,都存在著一個為社會主義辯護的主題,科恩是在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哲學的雙重視閾內為社會主義辯護的。
科恩在其早期著作《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中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僅是對勞動力的極大浪費,而且是對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在一定條件下將是有害的經濟制度”④[英] G.A. 科恩:《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段忠橋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349、346、342、352、346、347、378-379頁。。由于資本主義追求的是抽象的財富,即交換價值的增長而不是使用價值的增長,所以,資本主義就要不斷擴大產量并增加消費。但通過消費獲得的來自商品和服務的滿足永遠是無限的,因為永遠無法真正滿足。因此,科恩認為,在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中,與期待減少勞動相比,人們更加期待增加收入以用于消費??梢哉f,當代資本主義“是通過狂熱的產品更新,在銷售和廣告上的巨額投資和人為的商品廢棄排斥解放的。它把社會帶到了富裕的入口但又鎖上了大門”⑤[英] G.A. 科恩:《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 段忠橋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第383、。資本主義生產技術的發(fā)展明明可以給人們提供從辛苦勞動中解放出來的機會,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卻阻礙這種解放的實現(xiàn)??贫靼堰@一矛盾稱作“先進資本主義的特殊矛盾”⑥[英] G.A. 科恩:《卡爾· 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 ,段忠橋譯, 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 社,2008年版, 第383、,因此,“資本主義總是以犧牲擺脫辛苦的自由為代價而偏愛產量”⑦[英] G.A. 科恩: 《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 ,段 忠橋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第383、。所以,資本主義并不能為人們提供平衡的生活方式,“它必然會打亂物質自然界的均衡”⑧[英] G.A. 科恩:《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 段忠橋譯,北 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8年版, 第383、。
資本主義對產量無限增長的偏愛必將造成對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資本主義企業(yè)對現(xiàn)存資源的開采在有限的時間內極為迅速,而且忽視了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過度消費將引起的資源枯竭問題,以及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如果說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文獻中討論的資本主義的永久性矛盾使這一制度趨向對資源的不充分利用,那么先進資本主義的特殊矛盾則導致對它們的過度利用。⑨[英] G.A. 科恩:《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段忠橋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349、346、342、352、346、347、378-379頁。而且資本主義的眼界阻止了人們對其他發(fā)展道路的探索。因此,唯有對目前資本主義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實行重大的變革,才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雖然資本主義發(fā)展生產力更快,比社會主義更能刺激生產力的增長,但社會主義能夠更持久地發(fā)展生產力,并且能夠更合理充分地利用生產力,從而為人們提供質量更高的生活方式。⑩[英] G.A. 科恩:《卡爾·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一種辯護》,段忠橋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349、346、342、352、346、347、378-379頁。科恩解釋到,這并不是為社會主義辯護的唯一理由,沒有包括從社會公正的觀點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進行評價。這也為科恩在政治哲學轉向后從價值優(yōu)越性的角度為社會主義辯護埋下了伏筆。
科恩在其轉向政治哲學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中指出,雖然蘇聯(lián)沒有實現(xiàn)社會主義理想,但社會主義理想對我們仍然重要,實現(xiàn)它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個理想包括下面這些要素:“消滅資本主義階級剝削,實現(xiàn)經濟平等;消滅以階級為基礎的虛假民主,實現(xiàn)真正的、徹底的民主;消滅經濟主體之間由貪婪和恐懼所推動的相互異化,實現(xiàn)以互相提供服務為特征的經濟?!?[英] G.A. 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李朝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9、286頁。從科恩對社會主義理想的闡述中可以看到,社會主義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比資本主義更具道德優(yōu)越性:社會主義更平等,社會主義更自由、民主,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更和諧。
首先,社會主義更平等。當代資本主義是不公正的,仍然存在階級剝削。而剝削的不公正是資本主義不平等的根源,只要剝削存在,人們就無法實現(xiàn)經濟平等,其他權利的平等更是空談。社會主義不存在階級剝削,它比資本主義更平等首先就體現(xiàn)為經濟的平等,當然,科恩對社會主義平等有更高的理想追求。其次,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自由、民主。資本主義社會表面看來保護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不受侵犯,實際保護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權利和自由,保護的是有產者的利益,而無產者只有形式的權利和自由,并無實質的權利和自由。此外,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假民主背后是真正的經濟專權,并無真正的民主。最后,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更和諧。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利用的工具性關系。在市場社會里,貪婪和恐懼的混合是生產的直接動機。科恩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是由貪婪和恐懼所推動的相互異化,而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是以對他人的義務為基礎的,以互相提供服務為特征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所以,科恩認為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公正,但科恩并不贊成市場社會主義,因為市場社會主義依然具有市場的弊端。
科恩認為分析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辯護常常需要廣泛的重構,因此,科恩的社會主義觀不僅包括他為社會主義的辯護,還包括他對社會主義的道德建構??贫髟跒樯鐣髁x辯護的同時也對社會主義做出了當代的闡述,提出社會主義應該建立自己的道德規(guī)范與價值原則。
第一,平等與共享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原則。科恩認為,平等是社會主義價值規(guī)范中的核心價值。由于經典馬克思主義者相信平等(主要指經濟平等)在歷史上的必然實現(xiàn),所以沒有必要花費精力去研究平等本身,也就沒有對平等原則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但是,科恩認為,社會主義者要改變追求社會主義必然性潮流的做法,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理想進行價值規(guī)范論證。
科恩在《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中提出了一種激進的機會平等原則,他“稱之為‘社會主義的機會平等’”①[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27、40、41、41頁。。機會平等是要消除一些人承受而另一些人不承受的機會障礙。社會主義機會平等試圖糾正所有非選擇性的不平等,如科恩所言,“一旦社會主義的機會平等得以實現(xiàn),結果的差異反映的就只是愛好和選擇的差異,而不再是自然和社會的能力與權力的差異”②[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2740頁。。但是,社會主義機會平等卻沒有消除由個人選擇所造成的不平等,這也是無法消除的。所以,社會主義機會平等與三種由個人選擇所造成的結果不平等相容:第一種形式的不平等是由于生活方式的選擇偏好所帶來的不平等;第二種形式的不平等是因使人悔恨的選擇而產生的不平等;第三種形式的不平等是因選擇上運氣的差異而產生的不平等。這些不平等雖然不為正義所譴責,但仍會使社會主義者反感,因為它們與社會主義理想的另一原則相矛盾,那就是共享原則。
共享原則在這里指的是“人們相互關心,和在必要和可能的情況下相互照顧,而且還要在意他們的相互關心”③[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2740頁。。科恩分析了兩種共享的關心模式:即矯正某些不平等的共同關心模式和建立在共同體基礎上的共同互惠模式。矯正不平等的共同關心模式可以以共享的名義禁止那些不能以社會主義機會平等的名義加以禁止的不平等④[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2740頁。,雖然科恩并不確定共享原則對這種不平等的禁止和調節(jié)是否是正義的,但他認為如果“共享和正義是潛在地不相容的道德理想,那將是相當遺憾的事情”⑤[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2740頁。。能體現(xiàn)真正共同體原則的是建立在共同體基礎上的共同互惠模式。它雖然“不是嚴格的平等所要求的,但它在社會主義的觀念中仍是最為重要的”①[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0、44、43、17、54、56-57、77頁。。它能實現(xiàn)人們向往的人際關系與團結友愛的社會氛圍。共同互惠形式不同于市場互惠形式:共同互惠基于對“人類同胞做奉獻的精神去生產”②[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2011年第4、44437556-5頁。并服務于彼此,既滿足了他人的需要,又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因此,在共同互惠中,人與人的關系是合作的非工具性關系;而在市場互惠中,人與人的關系是市場的工具性關系。因此,“共同互惠是反市場的原則”③[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2011年第4、44437556-5頁。。
第二,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平等與共享價值原則比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自我所有原則更具可欲性。很明顯,這種平等與共享的社會主義社會在道德上比資本主義社會更優(yōu)越,它不僅能為人們帶來機會平等的生活前景,而且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可欲的人際關系模式??贫髋e了一個野營旅行的例子來證明平等與共享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可欲性。假設有一群野外活動愛好者共同去野營旅行,在野營旅行中,大家沒有等級之分,抱有共同的目的就是都想在這次野營旅行中度過一段美好時光。因此,人們都接受平等和共享的原則,人們相互關心,在野營旅行中平等分配、共同享用食物和工具,并做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情。因此,“大多數人被社會主義的理想所吸引,至少是在某些限定的環(huán)境中”④[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2011年第4、44437556-5頁。。
科恩承認,野營旅行特殊的環(huán)境不同于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環(huán)境,小范圍野營旅行的可欲性也不必然能推斷出全社會范圍和社會主義的可欲性。但科恩并不認為這種旅行展現(xiàn)的合作和無私只在小范圍的共同體內才是適合的,“當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共享出現(xiàn)在社會中時,這無疑是受歡迎的事情”⑤[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2011年第4、44437556-5頁。。因此,“不管社會主義是否具有可行性,它都具有可欲性,它是有價值的、吸引人的”⑥Jason Brennan,“Cohen’s Why Not Socialism?”,Academic Philosophy,Vol. 3,2011.。那么社會主義是否具有可行性呢?我們怎樣才能實現(xiàn)這種平等與共享的社會主義社會呢?這是科恩重點要研究的問題,也是他對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探索。
第三,我們怎樣實現(xiàn)社會主義社會中平等與共享的價值原則?關于如何實現(xiàn)的問題,科恩并沒有明確提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具體方案,而是循著他的一貫思路,從道德層面入手來試圖回答這一問題。科恩首先分析了社會主義的可行性問題。他指出,人們基于兩點理由質疑野營旅行模式的平等與共享的社會主義的可行性。第一個理由與人的本性的限制有關,即人性的自私使其天生就缺乏慷慨與合作;第二個理由與社會技術的限制有關,即即使人性中有慷慨的一面,我們也不知道如何去發(fā)展和利用這種慷慨使經濟制度運行。⑦[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4、44437556-5頁??贫髡J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人性中缺乏慷慨,而在于我們如何能設計出使慷慨運行的機制。
在市場領域中如何發(fā)展和運用人的慷慨來使經濟運行是我們真正要面對的設計難題?;蛟S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設計難題,因為市場的高效率就在于人們?yōu)榱双@取最大的個人私利而彼此競爭,生產的動機是貪婪與恐懼的混合。因此,一方面保留市場所提供信息的作用和市場的高效率,另一方面拋棄市場動機的卑鄙性和市場結果的不公正??贫饕矡o法確定這在實踐上是否可行;而且,在效率上社會主義也許通常會低于資本主義,但這些并不是維持資本主義的理由,并不能因為追求效率而犧牲平等與共享的價值。社會主義為人們提供更高的生活質量和更可欲的人際關系。因此,科恩贊成愛因斯坦的觀點,“即社會主義是人類對‘克服并且超過人類發(fā)展的掠奪階段’的嘗試”⑧[英] G.A. 科恩:《為什么不要社會主義?》,段忠橋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4、44437556-5頁。,但我們不能因為目前的困難和暫時的失敗而放棄這一嘗試。
總體來說,無論是科恩為社會主義的辯護,還是科恩對社會主義的道德建構,都主要圍繞社會主義的道德優(yōu)越性與價值規(guī)范而展開??贫髡J為,科學社會主義不僅沒有提供社會主義價值觀(因為他們認為沒有必要),而且也沒有為社會主義價值觀提供立足之地,并且無產階級的解體使本來隱含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在資本主義社會結構中再也找不到停泊處”①[英] G.A. 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李朝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9頁。。但是,要克服資本主義的不正義與不平等,僅僅進行經濟結構的革命是不夠的,還需要情感與動機的革命。所以,科恩致力于“澄清社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獻身背后的核心價值問題”②[英] 克里斯多夫·貝塔姆:《剖析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劉斌譯,魏小萍校,《現(xiàn)代哲學》,2003 年第4期。,要從道義上闡揚社會主義。因此,與制度變革比較起來,科恩更重視價值觀的變革。羅默也認為,“價值觀不改變,我們永遠也到達不了社會主義”③John E.Roemer,“Jerry Cohen’s Why Not Socialism? Some Thoughts,” Journal of Ethics, Vol.14,2010.??贫靼颜x不僅當作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強制規(guī)則與制度,更把其看作能夠促進個人自愿選擇平等與共享價值的道德風尚。“分配正義(在因果關系上)需要一種超越服從公正規(guī)則的風尚(也許僅僅是促進平等的風尚)”④[英] G.A. 柯亨:《如果你是平等主義者,為何如此富有?》,霍政欣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165頁。,“之所以需要這種風尚,是因為與經濟游戲規(guī)則本身相比,它更能促進分配上的公正”⑤[英] G.A. 柯亨:《如果你是平等主義者,為何如此富有?》,霍政欣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1、165頁。。因此,科恩認為社會主義需要這種作為道德風尚的正義觀。
雖然科恩的辯護與闡釋存在著不足,例如科恩沒有基于現(xiàn)實基礎提出社會主義的具體規(guī)則與方案,使其提出的道德辯護與價值規(guī)范軟弱無力,沒有實現(xiàn)的途徑。這使科恩走向了主導政治哲學的康德式進路所具有的普遍缺陷,即“從設想人們應該如何行動出發(fā),而不是在特定的‘社會、經濟、政治等體制’背景下從由歷史和社會所鑄就的真實個體實際上如何去行動的藝術或技巧出發(fā),這樣的道德進路是通過退出具有現(xiàn)實政治特性的權力關系發(fā)揮作用的,其方式與它所聲稱的旨趣形成了鮮明對比,并具有深刻的意識形態(tài)性”⑥[英]保羅·布萊克里奇:《 G.A. 柯亨與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限度》,曲軒、林進平譯,《國外理論動態(tài)》, 2018年第4期。??梢姡贫鬟h沒有呈現(xiàn)出經典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倫理的、歷史的、經濟的和政治的辯證統(tǒng)一的豐富內容。
但是,科恩的社會主義觀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反思性的,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科恩的辯護與建構對批判資本主義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有利于揭穿資本主義的謊言,重塑社會主義理想,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使社會主義思想更具道德吸引力。盡管當代資本主義推行福利社會政策,當代新自由主義的主流思想也是正義和平等,但仍然與科恩社會主義的立場有著根本的不同。因為資本主義追求的是資本的增殖,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是以某個個人、集團的利益為目的,不會實現(xiàn)真正的平等。而科恩提出的社會主義機會平等原則則是一種實質的平等,并以共享原則來矯正某些不平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相互利用的工具性關系,而是相互服務的合作關系??贫魈岢龅纳鐣髁x機會平等與共享的原則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就是要以人民為主體,充分共享中國以及整個世界發(fā)展的優(yōu)秀成果,形成人與人之間平等的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
第二,科恩的辯護與建構有利于引導人們走出教條的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確立了機會平等、分配正義與互惠共享的價值規(guī)范,對社會主義價值觀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啟示作用。對于未來社會主義的設計和規(guī)劃,馬克思已經明確表達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fā)現(xiàn)新世界,但總有一些教條主義者為了維護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權威性,無視經典理論與時代現(xiàn)實之間的沖突,仍然因循守舊走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路線。面對當前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科恩認為,社會主義者“必須更多地從道義上闡揚社會主義,改變過去那種追求潮流的做法”①[英]保羅·布萊克里奇:《 G.A. 柯亨與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限度》,曲軒、林進平譯,《國外理論動態(tài)》, 2018年第4期。。他提出的平等與共享的價值原則使我們既認識到了資本主義公平正義的虛偽本性,又認識到了社會主義價值觀較資本主義的優(yōu)越性。因此,他提出的平等與共享的價值原則是對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和正義概念的一個重要闡釋,為社會主義提供了道德基石。
第三,科恩為社會主義辯護的努力值得贊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詮釋值得關注,啟示我們應該帶著具有時代感的問題意識和民族特色的本土情懷,建構我國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和哲學體系。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就要抓住時代問題的根本,以哲學的批判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來認識和改造這個世界。在當今世界,平等與共享的價值原則問題不僅是國外社會所關注的問題,也是中國社會所重視的問題??贫鲗ⅠR克思主義與英語世界的分析哲學方法與政治哲學規(guī)范結合在一起,從而創(chuàng)建了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也可以將本土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理論品格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理論。
因此,科恩圍繞社會主義而展開的時代闡釋,包括對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應然狀態(tài)和規(guī)范性依據的探討,既有助于社會主義者堅持社會主義信念,又有助于社會主義者走出教條和獨斷的社會主義迷夢。這與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念相契合,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提供了價值規(guī)范和理論啟示。